在漢末三分時代,羣雄並起,諸侯林立,都想趁此亂世大撈一把,霸佔地盤,擴充實力,淮南袁術也是其中一員。

可千萬不要小瞧這個袁術。其實在十八路諸侯會盟討董那個時期,在衆諸侯中,袁術的實力是最強的。

當時各路諸侯得曹操傳檄,各率兵馬會盟於陳留。袁術爲第一鎮,他時任南陽太守,軍銜是後將軍。當時袁術佔據着江淮一帶,他的統治區包括南陽,九江,壽春,淮南等地,土地服沃,交通便利,人口衆多,物產富庶,經濟條件非常好。

同時,袁術身爲朝廷授予的“後將軍”,能夠合理合法地調動區域內的國家正規軍隊,兵力強盛。在朝廷中,袁家“四世三公”,勢力遍及中央和地方,袁術身爲袁家嫡子,政治實力也相當可觀。袁術還有公孫瓚和陶謙這兩個好友,外援也足夠強大。當時江東孫堅還是依附在袁術的帳下,仰其鼻息。所以說,袁術是很有資本的,也難怪他自視甚高,瞧不起袁紹、曹操等人,對劉備三兄弟更是嗤之以鼻。袁術後來敢於率先稱帝,也是因爲他確實有足夠的實力。

除了兵多糧足,地盤廣闊之外,袁術手下也有不少戰將。比如紀靈、俞涉、荀正、張勳、橋蕤、陳蘭、雷薄、李豐、梁剛、陳紀、樂就等,還有後期投到他帳下的韓暹(xiān)、楊奉等。可謂是人才濟濟。

袁術麾下最勇猛的將領就是紀靈了。書中說他乃是“山東人氏”,山東大漢肯定高大強壯了。他手中慣用的兵器是“使一口三尖刀,重五十斤”。在《三國演義》中若提到兵器的重量,就是強調這名武將的力量不容小覷,比如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八十二斤),典韋的一雙大戟(八十斤)、曹真麾下猛將王雙的大刀(六十斤),還有紀靈的三尖兩刃刀(五十斤),說明紀靈是個力量型的猛將。

咱們來看看紀靈的武力值水平,通過他和關羽、呂布和張飛三人的幾次較量來分析一下:

紀靈VS關羽

這是在盱眙(xū yí)之戰中。袁術派紀靈率兵迎擊劉備,雙方會戰於盱眙。紀靈舞三尖刀驟馬出陣,關羽揮青龍偃月刀與之交鋒,“一連三十合,不分勝負”,紀靈雖然膂力超羣,但關羽力氣更大,紀靈就頂不住了,“大叫少歇”,關羽讓他回去喘口氣,自己則“立於陣前候之”。

那麼,關羽是全力而戰還是有放水的成分呢?確實有放水的成分。因爲在前文中提到,劉備這次與袁術交戰是被迫的,奉漢獻帝之旨討伐袁術。其實是曹操借漢獻帝之名下詔給劉備命他去打袁術。劉備的謀士糜竺就指出“此又是曹操之計”。“驅虎吞狼”,讓劉備和袁術火併。但雖爲陽謀,劉備也不得不從,“雖是計,王命不可違也”。

但劉備現在兵微將寡,想消滅袁術也不可能,所以不能斬殺紀靈,把袁術得罪狠了。爲什麼不帶張飛去呢?張飛這人暴躁,控制不住情緒,容易下死手,萬一挑了紀靈,袁術一怒之下,全力來攻,兩敗俱傷。劉備就帶着關羽去迎戰,而把張飛留下駐守徐州,是因爲呂布比較忌憚張飛。關羽很聰明,當然能領會和貫徹執行了劉備的意思。所以說,關羽與紀靈的這次交戰,確實有很大的放水成分。

紀靈VS呂布

呂布夜襲徐州,佔了劉備的大便宜。而袁術爲報上次劉備征伐的仇怨,命令紀靈再次率兵來戰。呂布就要爲雙方“解鬥”,在軍帳中設下酒宴,邀雙方來談和。紀靈來到呂布大帳中,看到劉備三兄弟也在席間,大驚,以爲呂布要收拾他,嚇得“抽身便回”,呂布從背後揪住他的脖領子,將紀靈“一把扯回,如提童稚”,凌空提起,拎回帳中。

和天下第一勇士呂布相比,紀靈的差距就太大了,被呂布像拎小雞一般提起,完全沒有絲毫抵抗力。紀靈與呂布之間武力值差着好幾個層次。

紀靈VS張飛

劉備衣帶詔上署了名,曹操煮酒論英雄,劉備害怕了,爲防曹操加害,他請命率兵去征討袁術,逃出了京城。

劉備三兄弟率五萬兵馬直撲徐州,袁術則派紀靈領兵迎戰,兩軍陣前,張飛“更不打話,直取紀靈”,這次就是爲了速戰速決,張飛是不會放水的,兩將廝殺,“鬥無十合,張飛大喝一聲,刺紀靈於馬下”。

十個回合都沒撐住,紀靈就被張飛挑翻了。這並不是說張飛比關羽強很多,而是因爲當初關羽有放水,留着手的;張飛是全力以赴,手下毫不留情。

其它比較

我們記得,北海之戰,關羽與匪首管亥廝殺,“數十合之間,青龍刀起,劈管亥於馬下”,關羽是全力以赴,而管亥撐了“數十合”,說明紀靈的武力值在管亥之下。

虎牢關前,孔融部將武安國迎戰呂布,“戰到十餘合”,被呂布斬斷手腕,受傷敗回本陣。呂布的武力在張飛之上,武安國能撐住呂“十餘合”,還活着跑了回來,說明紀靈的武力值也在武安國之下。

張飛在雒城與張任交鋒,“戰不十餘合,張任詐敗,繞城而走”,張任以與張飛對陣十餘合,還是詐敗而走,武力值也更勝紀靈。同樣,在葭萌關前與張飛交鋒“戰不十合”而走的馬岱武力值也高於紀靈。

張飛在巴郡與嚴顏交鋒,“交馬戰不十合”生擒嚴顏。生擒要比刺死的難度更大,所以說紀靈的武力值高於嚴顏。也高於在張飛馬前“戰不數合,氣力不加”的邢道榮。

這樣分析,紀靈的武力值就有了個比較準確的定位:低於管亥、張任和馬岱,高於邢道榮和嚴顏,大約相當於李典、曹仁和公孫瓚的水平,屬於“強二流”武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