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此,樂觀的沈本千給閣樓畫室取名“留雲閣”,並刻章,在“留雲閣”畫的畫均蓋此章。畫得多了,畫自然越畫越好,沈本千對繪畫的興趣也更濃厚了。

1

個子不高的沈本千,說話輕聲細氣,溫文爾雅。他留有一口漂亮的長鬍須,時不時會從衣袋中拿出一把精巧的小木梳,打理他的鬍鬚,頗具仙風道骨。

沈本千(1903—1991),原名炳銓,字本千,秀水縣(今秀洲區)新塍人,出生於三元街。

自幼沈本千就顯露出非凡的繪畫天分,私塾讀書時,他能把《三國演義》《水滸傳》等書中的插圖一筆一畫臨摹下來。

因爲畫得好,私塾的小夥伴們看到後,都向他討要。開始,不管誰向他要,他都會認真畫好送給小夥伴。後來,因爲要畫的人多,用的紙就越來越多,沈本千沒有那麼多錢買紙,但又不願傷小夥伴們的心。

沈本千想了個主意,凡向他要畫的,需自己備好紙張,用紙換畫。這樣一來,向他要畫的人就更加多。畫得多了,畫自然越畫越好,沈本千對繪畫的興趣也更濃厚了。

有一定的繪畫基礎後,沈本千拿來新塍名畫師沈謙的畫稿習寫山水,13歲轉學鎮高等小學後,師從當時新塍另一位名畫師楊國賢習畫。其間,還隨地方名儒程董書、陳岑高學詩文。全方位的培養爲沈本千日後成爲名畫家打下了紮實的基礎。2

1918年,沈本千以全省第三名的成績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

一師學風活躍,師資力量雄厚,沈本千就讀期間,校長爲教育家經亨頤,教師有馬一浮、夏丏尊、李叔同(弘一法師)、朱自清等著名學者。

校長經亨頤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培養,倡導師生課餘開展各種興趣活動,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愛好組織社團。一師不僅老師在藝術方面各有專長,同學中有才藝的也很多。

沈本千的同學中陳善、翁炳墉、潘天壽、田錫安、嚴填予、朱膽石等能篆刻;俞松壽的花卉,李尊庸、葉天瑞的油畫、水 彩,都有一定的水平。

在李叔同先生的指導下,學生們成立了“桐蔭畫社”“樂石社”等社團,鑽研書、 畫、詩文、篆刻等。

從小鎮到省城的沈本千,目睹一師同學人才薈萃,他感到既高興,又有緊迫感。他請求同學朱膽石,引領他去拜見“桐蔭畫社”成員豐子愷(當時的豐子愷已小有成就,在學校中有一定知名度),表達想參加畫社的願望。

豐子愷不但欣然接納其入社,而且送了兩幅鉛筆速寫畫給沈本千。一幅畫的是一老婆婆左手挽竹籃、右手攜小孩向前走去,畫面上方寫着“清泰門外”四個字;另一幅畫的是樹下停着一輛人力車,拉車人蹲着,在打瞌睡。這兩幅速寫畫,給了沈本千強烈的生活寫實感和心靈的衝擊。

他也裝訂了一本速寫本,一有空就將教室中的桌、凳、門窗,校園裏的梧桐等速寫在本子上。豐子愷看到他的繪畫勁頭,主動將一些與繪畫相關的書籍借給他,其中由法國人亞爾蒙加薩尼著、沈良能翻譯的《透視學》沈本千讀後受益匪淺。

沈本千平時還利用晚上自修時間,練習石膏模型靜物畫。而每逢節假日,則與同學到西湖寫生,常常一畫就是一整天,中午隨便喫點自帶的乾糧。他的足跡走遍西湖每個角落,寫生本上幾乎畫下西湖所有的景觀。一師讀書時期,沈本千寫生從沒中斷過。3

1923年一師畢業後,沈本千原本想去日本留學,但因家人反對,而未能成行。

經潘天壽引薦,考入劉海粟創辦的上海美專,攻讀西洋畫。美專畢業後,沈本千的從業經歷雖豐富,在上海、松江、嘉興杭州等地的教育、文化領域任諸多的職位,在嘉興曾任嘉興圖書館館長等職,但從未中斷過繪畫。

抗戰期間,在浙西避難,他婉拒衢州縣長之職,卻舉辦了四次畫展,以賣畫爲生。

沈本千幼時畫國畫,後主修西洋畫,但用他自己的話說:畫西洋畫總感到不能“身入其境”。35歲後又改繪國畫,他把西洋畫的技巧融入國畫之中,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

▲沈本千畫作:江城晚泊,虎跑晚鐘

沈本千的室名爲“留雲閣”,又名“流雲閣”。留雲、流雲之名雖美,卻包含着他的無奈和灑脫。4

1949年後,沈本千住在杭州解放路官巷口缸兒巷。

1972年,退休在家的沈本千上街偶遇杭州大學胡士瑩教授,胡教授向他索畫,後又有幾位老朋友也向他要畫。所以,沈本千很想重拾由於“文革”中斷的繪畫。但當時他的住房窄小,沒有地方放置畫桌。於是,他想到是不是可以把公用廚房上方、大家堆放雜物的閣樓改作畫室。

閣樓既無壁窗又無天窗,在鄰居們的幫助下,開了個天窗,收拾收拾,騰出幾平方米,放一張摺疊桌子,權作畫室。

沈本千在閣樓裏繪畫,環境之惡劣是可以想見的。

夏天因爲不通風,經常是汗流浹背。而每天早上,鄰居在閣樓下發煤爐,煙氣衝樓而入,每每要逗留多時,這時,他只好輟筆下樓躲避。

據此,樂觀的沈本千給閣樓畫室取名“留雲閣”,並刻章,在“留雲閣”畫的畫均蓋此章。時間一久,從“留雲閣”流出的畫多了,在友人中“留雲閣”的名聲也就大了。

一次,幾位友人一定要看看“留雲閣”畫室。登“留雲閣”不易,搬來木梯,木梯擱在公用走廊上,人上樓後,將木梯移開,否則會影響他人走路,下樓則要大聲叫下面的人將木梯搬過來。

友人風趣地說:“‘留雲閣’聽來文縐縐,登上‘留雲閣’可要擔風險的。”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沈本千創作出《虎跑晚鐘圖》《西湖長春圖》等一批傳世之作。

1984年,在政府關心下,沈本千搬入新居。

沈本千欣然將自己畫室“留雲閣”,改名爲“流雲閣”。“留”“流”一字之改,流露着老畫家的心路。

1991年1月23日,沈本千因病在杭州謝世,享年88歲。

沈本千的畫,集畫、詩、書、印“四絕”於一身,熔國畫、油畫於一爐,兼工筆、寫意之長。他擅長山水、又精於梅竹。他的畫筆挺俊、秀逸、明淨、淡雅;書法蒼勁瀟灑;篆刻清秀飄逸,每一幅畫都是完美的藝術品。文學巨匠茅盾把沈本千和明代的大家沈周、清代的名家沈南萍相提並論。

20世紀80年代開始,沈本千的畫流入海外,蜚聲英、美、日本、荷蘭、加拿大、西班牙等國。在東南亞,特別是新加坡更是受到推崇。

--END

文/葉加【作者簡介】葉加,任職於嘉興市秀洲區政協教科衛體與文化文史學習委員會,《秀洲文史》編輯,《嘉興檔案史志》、上海書店出版社特約編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