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早前,嘉興城裏的混堂弄(今中和街)口(面向建國路)有家茶館。因在瓶山腳下,故名瓶山閣茶社。這是嘉興著名的茶館之一,只要提起瓶山閣,老嘉興都知道就是指這家茶社。

該茶館開設於1937年,老闆俞金林。1956年,瓶山閣茶社改爲公私合營制,老闆俞金林出任副經理。

瓶山閣茶館在瓶山東北角的山腳下,左傍中和街,背靠瓶山。

茶館房屋三開間,依瓶山的山勢而建,整個建築分兩大部分,前半部低,後半部高一些。前後設有兩個堂口(大的飲茶室),靠建國路店面內的茶室稱下堂,下堂裏邊那個地形高的茶室稱內堂,因內堂建在山坡上,所以比下堂要高一米多,從下堂上內堂有五六級石階。

爲了安全,在內堂邊沿設有一米高的木柵欄。老虎竈砌在下堂的南牆邊,開水除供店堂內泡茶外,還供應附近居民。

2

瓶山閣茶社的下堂和內堂分別有不同的茶客。

在內堂喝茶的主要是新聞工作者,有本地新聞界的記者,也有外埠各報駐嘉興的記者,如上海的《申報》、《晚報》,杭州的《東南日報》等。

俞金林精明能幹,對街頭巷尾新發生的社會新聞,不管哪一類都有心蒐集,所以他對嘉興的各類新聞都瞭如指掌。他會在沖茶時向記者講述這些新聞,有時也談些民間糾紛引發的案件,竭力提供採訪線索,媒體朋友都喜歡在這裏飲茶,故瓶山閣茶館有“報界茶館”的別稱。

茶館裏的新聞多,不僅有火災、鬥毆、商業經濟等信息,還有偷盜、搶劫、謀財害命、桃色新聞等,所以也吸引警察局的探員。探員們常常身穿便衣在此喝茶,聽新聞、探消息,並在茶客的各種言談和議論中尋找蛛絲馬跡,辨別真僞,以理出破案線索。

3

在下堂喝茶的,兩種人爲多。一是營造廠(相當於現代的建築公司)的業主或工頭,他們喝茶的目的是找工人幹活;另一種是泥匠、木匠等行當的工人,他們去喝茶是等待受僱找活幹。

所以瓶山閣茶館的下堂,好比現在的勞動力市場。

下堂喝茶一般是早上(連上午)或午後。早上,業主或工頭各自泡上一壺茶,泥木工人也泡上茶在喝,路遠的還帶着“喫飯家生(幹活工具)”,他們一邊喝茶一邊“靈市面”。

在那裏喝茶的泥木工人大多也認識業主或工頭,就會坐攏來講“條件”,如干活地點、工資、伙食等,談得攏的就當場“敲定”,業主或工頭就會當場帶人走。如招不足工人,或工人找不到活幹,那幺下午他們還會再來喝茶。

4

瓶山閣茶社的服務態度很好,不論是下堂或內堂的茶客,往往都在此用早點,俞老闆和附近點心店也有聯繫,到差不多時間,店心點的夥計會端來迭得高高的小蒸籠,送來剛蒸好的小籠包子或糕團等。

有些茶客臨時有事離開,也只要把茶盅放在茶壺口上,將茶壺蓋放在茶盅上,老闆或夥計就不會將茶壺撤去,茶客回來仍舊照喝。

--END

文/徐元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