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天台山的桐柏宫,原名桐柏观、桐柏崇道观,是中国道教主流全真派南宗的祖庭,其鼎盛时期为唐代和宋代。那时,楼台争耸的宫观有三十六处,有千僧万道的规模,最盛时期,仅桐柏道观一个宫就“接客可容千众”。元明交替期间,发生了致命的火灾,桐柏宫焚烧怠尽。到了清初,又得到了少有的中兴。1973年,桐柏水库建成蓄水,桐柏宫址沉于水底,部分建筑和文物移往鸣鹤观。

武侠小说中经常出现的武林秘籍《易筋经》,实为明代天台山紫凝道人宗衡整理而传世的。“易”是改变的意思,“筋”指肌肉筋骨。修练《易筋经》通过“内炼精气神、外炼筋骨皮”,使五脏六腑及全身经脉得到充分的调理,达到洗髓易筋的效果,从而实现保健强身、防病治病、抵御早衰、延年益寿的目的。如今紫凝易筋经仍然在鸣鹤观被紫凝道人王嗣嵩道长所传承。

王嗣嵩道长为南宗传人,资深武术教练,擅长道家紫凝易筋经、八段锦、太极拳,八卦推手等。练起功来,王道长浑身上下仿佛充满弹性,一招一式、一吐一纳皆令人叹为观止。

紫凝易筋经汇集道家养生术之大成,通过吐纳导引采气按摩等功法,对人体进行全面的静养和锻炼,对内彻底改造精气神,对外练筋骨皮,达到洗髓易筋换骨的效果。

这柔韧性令人无比佩服。

易筋经有十三式、八式和站、坐、卧、行等多种功法。

紫阳殿内供奉着道教南宗祖师张伯瑞。因张伯瑞号紫阳,故道教南宗又有紫阳派一说,大殿命名为紫阳殿也就不难理解了。

如今,“紫凝易筋经”已作为传统体育项目入围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名单,成为天台的全民健身运动,练习者达到1.2万余人,我们在鸣鹤观也看到不少在此练习的学徒。

与总教头王嗣嵩道长相比,学生们的筋骨还不够柔韧。

王道长向我们演示了紫凝易筋经的一些动作,小伙伴们都看呆了。与瑜伽、健身、跆拳道等运动项目相比,易筋经更注重内外双修,使意念和身心融为一体,与宇宙相合。

同行的小伙伴们现场向王道长学习了几招看似简单的动作,伸筋拉骨,酸爽无比。

大诗人孟浩然在其《夜宿桐柏观》里写到:“愿言解缨络,从此去烦恼”,有缘人可来鸣鹤观体悟中国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道教南宗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内涵。也可以听听王嗣嵩道长亲授养生心法课,修炼一下易筋经,太极拳等。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