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年少時總會夢想自己出去遠遊,成爲海盜、旅人或探險家,但隨着年齡見長,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被困在了一方小天地,工作、買房、結婚、生子,最後孩子長大遠去自己也垂垂遲暮。電影《生態箱》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但導演所用的壓抑、無厘頭、天馬行空 的敘事方式,大量空白和隱喻的手法讓第一遍看的人着實摸不到頭腦,這次就讓我們走進這一晦澀難懂的電影,看看這部影片講了什麼。

一對年輕的情侶Tom(傑西·艾森伯格飾)和Gemma(伊莫琴·普茨飾)決定去買一棟屬於自己的房子,在房產經理Martin的帶領之下,他們來到了Yonder 社區,就在他們準備離開時,房產經理卻奇蹟般地消失了,他們也被困在了這個社區中的9號房子中,隨後他們收到了一個任務,養大箱子中的孩子,孩子越長越大,他們也被困在了這一桎梏之中,不得解脫。

其實這個電影講了什麼在影片開始就已經說的很清楚了,這就是一個“鳩佔鵲巢”的故事,和自然界中的杜鵑強佔喜鵲的巢不同,片中的外星人一族不高級也不智慧,他們唯一的能力就是偷正常人的父母替他們養育孩子,孩子在發怒時會發出尖叫,像極了得不到食物的杜鵑雛鳥。

而片名《生態箱》指的就是這羣外星人用來圈養父母的住宅區,這片住宅區雖然剛開始看起來寧靜夢幻,但是身處其中久了這些規劃整齊擁有着同樣裝飾的房屋就像是一個個的生態箱,將人囚禁其中無法掙脫,房子就是一個工具,所以外星人只提供基本的生活必需品, 沒有普通人精神世界的他們,連雲朵都是複製出來的產物。

這不是一個單純的只講外星人入侵的故事,其中也蘊含了大量生活的反射。片中的一切彷彿就是加快版的普通家庭的縮影,本來不太富裕的情侶在有了房子之後被房貸等生活壓力鎖在了房子中,雖然開始時一切都很不錯,但是要靠房子進行維繫的一個家庭漸漸地被枯燥日復一日的生活阻斷了希望,隨着孩子的降生,家庭的矛盾被放大了,男主在片中每日都出去挖坑,這個坑挖的沒什麼意義,就像他最後也沒有挖到終點,坑底成了他自己的墳墓,這樣的重複勞動象徵的日復一日的枯燥工作,母親則承擔了在家教育子女的責任。此中還有一個值得討論的點,外星兒子除了會尖叫之外,剩下的技能就是模仿父母的行爲,我們常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我們教之於愛則反饋愛,教之於恨則反饋恨。

片中的小高潮在於女主終於隨着外星兒子走出了這個空間,接下來的畫面可以說將不舒服的 感覺放大到了極點,在極其強烈的紅綠藍顏色變換中,我們知道原來被囚禁的不僅僅是他們 自己,還有很多相似的家庭,每個家庭對此做出的反映是不同的,就像是每個家庭對於枯燥 的生活反映是不同的,有人沉溺於極樂,有人沉溺於虛無宗教,有人則受不了重壓選擇了死亡,雖然各自選擇方式是不同的,但是生活就是日復一日的重複是共通的。

《生態箱》設定玄幻、無厘頭,它雖然有一些現實意義,但是更多的還沒有達到相對應可以稱之爲經典的諷刺現實,不得不說是一個缺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