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馨媽想說兩點事情,都是身有所感才分享給大家,如有意見想法歡迎評論留言:

一、爲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自己帶娃?

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自己帶娃,一般有兩點原因:第一,覺得孩子是自己生的,就應該親自陪伴他成長,教他識字,讀書,童年不留遺憾;第二,覺得婆婆的觀念老舊,帶出來的孩子跟過去式的土氣,尤其是農村的,穿衣見識都比不上城市裏的,擔心孩子從小就矮人一截,受歧視。

我一同事小美說:哪怕自己累點也願意把孩子帶在自己身邊,孩子成長最重要的就是開始認知的時期,尤其是學齡前後,如果這個年齡段我不能陪伴着他,那我還不如不生他,以前我們家養過一隻寵物狗,買的時候沒有想那麼多,覺得就是買來圖個新鮮,大概養了1年,這一年裏,我和它朝夕相處,互相照拂,就跟養一個孩子一樣,我會關心它的飲食起居,關心它的冷暖,它的心情,後來我換地方了實在沒法帶一條狗狗在身邊,就不得已放在老家,離開的時候十分不捨,跟現在與孩子分開的心情一樣,我當時就在想,如果當初知道以後不能一直跟它在一起,那還不如不要開始。拿寵物狗來說這件事,我就是想表達,孩子一定要自己帶,給孩子的不僅是母愛還有父愛,這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

我身邊還有一個例子,她小名叫燕子,孩子從出生都是自己帶,可是在外地打工孩子上學是個問題,公立學校進不去,哪怕掏錢找關係都不行,私立的又覺得教學質量不好,所以考慮過把孩子帶回老家,讓奶奶帶,可是每年回去過年看見老家的孩子都是灰頭土臉,穿衣打扮一副“土包子樣”就打消了這個念頭,燕子打心裏是覺得,老家帶孩子着實不能跟城市裏的一樣,穿的乾乾淨淨,見識認知都不一樣。她還覺得自己的婆婆觀念陳舊,本身都不愛乾淨,生活愛湊合,其實我想說,對待長輩難道我們不應該是用寬容的眼光嗎?即便看不習慣,也不能表現嫌棄,甚至是語言詆譭,婆媳關係是相互的,兩個陌生人因爲某種緣分走到一起,就應該珍惜,互相體諒,互相照拂,這也是我想說的第二個事情。

二、婆媳之間應該怎樣相處?

繼續拿燕子來說,有一個事情特別搞笑,也特別心酸,在她眼裏自己家的公公婆婆就是沒有別人家的好,不管婆婆做什麼事情她都得嘮叨,嫌棄幾句,比如做飯做鹹了,明明新鮮的菜做的跟剩菜一樣,衣服洗不乾淨,給孩子喫垃圾食品,喝碳酸飲料等等,嫌棄婆婆做飯不好喫也就算了,還嫌棄婆婆做飯不乾淨。有一次燕子去婆婆家喫飯,旁邊的嬸子故意把婆婆做的菜夾一點給燕子喫說是自己做的,讓她嚐嚐,燕子立馬就說好喫好喫,去了婆婆家發現了婆婆也做了這個菜,嘗之後是一個勁嫌棄,說多好的菜做浪費了。嬸子在旁邊笑了,明白人都知道,她喫的就是出自自己的婆婆手,明明一樣的菜,在她那裏就有好壞之分,到底是菜的原因,還是人心有問題呢!

婆婆的觀念陳舊這是因爲時代不同,他們喫過的苦,我們見都沒有見過,作爲兒媳的不應該包容和體諒嗎?不是應該感謝他們養育了這麼好的兒子,讓自己遇上嗎?很多媳婦嫌棄婆婆不把自己當女兒,反過來想,你可否把他們當親媽!我在這裏不是說要幫婆婆說話,因爲我也是當兒媳的,婆媳之間的和平相處是互相努力的結果。

那麼婆媳之間到底怎樣相處?

第一,互相理解體諒,互相關心照拂。

雙方都要承認雙方之間的關係是一種平等的人際關係,而不是一種一方必須依從於另一方的支配與被支配的關係。如果一方執意覺得自己是正確的,勢必要產生衝突,做媳婦的要體諒婆婆,在兒子結婚之前,婆婆是唯一與他關係最親近的女性。現在冷不丁跑出來一個比自己年輕的女人把兒子“搶走了”,俗話說“娶了媳婦忘了娘”,眼看着含辛茹苦拉扯大的孩子一心只想着老婆,心裏肯定會有極大的失落感。作爲兒媳,要換位思考一下,不要只想着這個男人是你的丈夫,你就要霸佔他全部的心思和愛,要記住他首先是婆婆的兒子。

做婆婆的也不要總是在媳婦面前擺架子,要看到兒媳的長處,多尊重兒媳的意見。也就是說雙方要相互配合,彼此尊重。婆媳長年生活在一起,難免會發生一些不協調的事情,這時就更需要雙方相互諒解。所謂“諒解”,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去考慮問題。我們的先輩在處理人際關係中所提倡的“設身處地”,“以己度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原則,都包含着諒解的思想,是處理人際關係的“金玉良言”,也完全適合於處理婆媳關係。

第二,對婆婆的孝心不分一二,行爲應當注意,當婆婆的也不要總偏袒兒子。

雖然結了婚,要將從前的稱呼從“伯母”改口爲“媽”,但是不要以爲就可以把婆婆當成親媽那樣對待。我這裏所說的意思並不是指要在孝心上有所分別,無論是孃家、婆家,在關心孝順這方面是要一視同仁的。我指的是母女之間可以沒大沒小,不論是開玩笑、惡作劇也好,還是有了爭執也好,畢竟不會真的影響血緣親情。但是婆婆就不一樣了,你可以小小地撒嬌,但是絕對不能任性耍脾氣。一旦出現了矛盾,很可能就會讓婆媳關係降到冰點,縱然隨着時間的推移情況會有所緩和,但情感上的那條裂縫就不知道是否能真正修補好了。

作爲婆婆也應該體諒兒媳的小脾氣,婆婆也是由當年的媳婦慢慢熬出來的,其實是最能夠體會媳婦心情和處境的那個人。假如小兩口鬧彆扭了,可不能因爲心疼自己的孩子就一味幫助兒子數落媳婦的不是。夫妻之間小打小鬧都是正常的,用不了多久自動就和好了。倘若婆婆從中煽風點火,只怕日後這婆媳關係會更加勢同水火。聰明的婆婆應該明白“不聾不癡,不做家翁”的道理。要是實在做不到替媳婦撐腰,也千萬不要站在兒子這邊。事後也要多安撫媳婦,相信媳婦一定會感動的。不要總用放大鏡去看待媳婦說的話、做的事。有時候媳婦的所作所爲不入眼,也不要往心裏去,更不要覺得她是在針對自己。不是自己帶大的,脾氣秉性難免會有摩擦。作爲長輩,心胸開闊一些,不要和晚輩一般見識,也不會讓自己陷入莫名的苦惱中。

第三,顧及丈夫面子,體諒婆婆的消費觀。

如果對丈夫太親暱,婆婆看了會覺得你很不自重,無論二人世界你是如何撒嬌,至少在長輩面前應該收斂一點。如果對丈夫很冷淡,亦或者對丈夫評頭論足、指手劃腳,婆婆的心裏更是難受。自己捧在手心裏的寶貝讓老婆這樣呼來喝去,那得是多心疼啊。

婆婆與媳婦除了在思想上會有分歧外,對於消費觀也是有着不同的理解。一般來說,年紀大的人講究節約,買東西實惠是最要緊的。因此如果讓她知道兒媳婦是個追求時尚的人,一定會覺得這樣的媳婦沒有辦法當好家,在她的觀念裏,時尚就等於燒錢。其實這只是一種生活態度,但是媳婦們千萬不要妄圖能夠轉變婆婆們的消費觀。改變婆婆難,但是改變價格很簡單啊,把實際價格打個折扣報給她就行啦!但不是說就允許你肆意揮霍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