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奉俊昊一系列的電影,從《寄生蟲》到《雪國列車》,都以“弱者”爲核心,他一直在用自己的強勢與霸道講述弱勢羣體的故事——《漢江怪物》中的強鬥,《母親》中的智障兒子道俊,《殺人回憶》中的傻子光昊,《雪國列車》最後一節車廂的乘客。列車分爲很多車廂,生活在末尾車廂的人一直飽受壓迫,爲了爭取自由和權力,他們在過去發起過多次暴動,但無一例外均以失敗告終。

知道韓國導演奉俊昊,是從電影《寄生蟲》開始的,網上對這部電影評價很高。

慕名去看,只覺得看完電影以後身心受到極大震撼,呆呆地在沙發上坐了一天也沒有恢復出來。

從《寄生蟲》到《雪國列車》,他講述的不僅僅是故事

緊接着看了《殺人回憶》,直接後果是,晚上到家要把全部的燈打開,半夜不敢去廁所。

緊接着,又順藤摸瓜翻找他導演的《雪國列車》,在這裏強烈推薦給大家。

故事是這樣的:

爲了應對愈演愈烈的溫室效應,世界各國發射了代號CW-7的冷凍劑,誰知卻將地球推入了萬劫不復的極寒深淵。

大多數的人類死於寒冷與恐慌,只有爲數不多的數千人登上了威爾福德工業開發的列車,成爲永不停歇的流浪者。

從《寄生蟲》到《雪國列車》,他講述的不僅僅是故事

和《流浪地球》不同的是,倖存者不生活在地下,而是生活在一輛永不停歇的火車上。這列火車藉助威爾福德開發的永動引擎行駛運作,並且配備各種完備設施。

在之後的十七年裏,列車裏構建了屬於自己的獨立生態系統,週而復始旋轉在43.8萬公里的漫長旅途中。

列車分爲很多車廂,生活在末尾車廂的人一直飽受壓迫,爲了爭取自由和權力,他們在過去發起過多次暴動,但無一例外均以失敗告終。

而與之截然相反的是,車廂前端的人操縱着永動機,控制着食物和水源,從末尾車廂的底層人羣中榨取勞動力。

從《寄生蟲》到《雪國列車》,他講述的不僅僅是故事

這一次,擁有領袖氣質的主人公柯蒂斯,試圖找到被囚禁的安保設計師南宮民秀(宋康昊 飾)。想借助他之手打開通往首節車廂的重重大門,推翻列車前端Wilford的統治。

從《寄生蟲》到《雪國列車》,他講述的不僅僅是故事

但統治者用軍隊鎮壓,告訴他們——手在手的位置,腳在腳的位置,每個人都要安分守己,不然就卸掉他們的胳膊。

毫無疑問,列車隱喻人類歷史上的一切階級社會。

尾部車廂,住着階級社會最底層的勞動者,因爲沒有足夠的食物,他們甚至開始喫人肉,生活悽慘,也因此具有了革命性。

從《寄生蟲》到《雪國列車》,他講述的不僅僅是故事

往車廂前端走,一路有植物區、水族館等,這裏住着技術勞動者的中間階層,他們既服從於統治階級的權威,又對底層勞動者懷有恐懼。

從《寄生蟲》到《雪國列車》,他講述的不僅僅是故事

繼續走,車廂前端住着貴族,她們喫穿用度及其奢華,接受的教育也和後端人羣截然不同。在這裏我不得不提到,在封閉空間中,洗腦式的教育有多厲害——車廂前端的小女孩一直認爲,尾車的人都是懶豬,他們喫自己的屎。舊世界的人都是蠢貨,被凍成冰棍了。

這類觀念的出現都是因爲Wilford對前端車廂乘客的子女進行洗腦式教育,盲目歌頌自己和永動機。

從《寄生蟲》到《雪國列車》,他講述的不僅僅是故事

而諷刺的是,在這趟列車中,Wilford“引以爲傲”的永動機是底層人的孩子在操作。

在這部列車中,車廂與車廂之間的門被嚴格看守着,這也意味着各個階層之間不允許流動。底部車廂是讓人感到壓抑的,黑暗的,髒亂的,只想衝出去。

他們的確往前衝了,甚至犧牲了大部分人的生命往前衝,而有幸衝到前列車廂的時候,卻發現所有末車廂的暴動都是前車廂的當權者設計好的。時機和傷亡人數都在掌控內,而他們這樣做的目的只是爲了使列車的人口和資源保持在平衡狀態。從這個維度上看,這“列車即世界”。

從救世角度來看,爲保持平衡而進行的殺戮彷彿是合理的。

從《寄生蟲》到《雪國列車》,他講述的不僅僅是故事

在電影中可以看到,封閉空間、洗腦教育、爲生計所困的廝殺和爭鬥對一個人意識的摧毀是極其嚴重的。

有人可能會問:難道在列車前行的路上,從來沒有去人質疑外面的世界不能生存嗎?

從《寄生蟲》到《雪國列車》,他講述的不僅僅是故事

有的,最早萌發想走出列車想法的,或許是一位韓國女孩的母親,此外,設計師南宮民秀也一直悄悄觀察着外面的世界。

從《寄生蟲》到《雪國列車》,他講述的不僅僅是故事

他發現外面的積雪在融化,溫度不像17年前那麼冷了。萌生了想要出去看看的念頭。

迴歸電影的開頭,列車長曾是最賢能的智者,他預料到雪國的來臨,並建造了永動引擎的列車,拯救了許多人。列車長隱喻了國家的起源,也象徵着人類文明最早的賢者。然而這些最初的賢者,卻慢慢演化成了階級社會的最高統治者,蛻變成了剝削階級。

從《寄生蟲》到《雪國列車》,他講述的不僅僅是故事

鐵軌意味着週而復始,永動的引擎也意味着永遠的剝削秩序。

從《寄生蟲》到《雪國列車》,他講述的不僅僅是故事

在遭到了剝削和壓迫以後,人們漸漸明白,自己想要的一切還是需要去爭取,而不是等待他人分配。

於是勇敢的柯蒂斯去炸了永動機,對他而言,這意味着背棄追求生存的初衷,毀滅賴以生存的制度。

雖然犧牲了絕大多數人,但是他相信倖存的小部分人終究能夠創造屬於自己的未來。

故事的最後,少女與小男孩走出了列車,看到了北極熊,而這也象徵着他們重獲原本屬於人類的自由、也看到了自己權新的未來。

從《寄生蟲》到《雪國列車》,他講述的不僅僅是故事

奉俊昊一系列的電影,從《寄生蟲》到《雪國列車》,都以“弱者”爲核心,他一直在用自己的強勢與霸道講述弱勢羣體的故事——《漢江怪物》中的強鬥,《母親》中的智障兒子道俊,《殺人回憶》中的傻子光昊,《雪國列車》最後一節車廂的乘客。

他的電影裏總有一些身體或心理不健全的人,奉俊昊把這些人稱爲“虛弱的人”。

奉俊昊說,他們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和人生的困境就是他創作的動力。感謝大家願意關注他的電影的同時,他也感謝自己處於這個自由的時代,時這個好時代讓他有了將自己的想法得以實施、展現的機會。

而正是因此,我們認識了這位特別的導演,當下永遠是最好的時代。

本文由“教師枕邊書”特約作者“枕邊醬”所寫,覺得本文好看有用,記得收藏轉發,想要獲取更多知識和教師資訊,記得關注“一起考教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