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目前國家正在大力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廣深放開落戶條件,可以重點解決已經在本地居住就業的人轉化爲本地戶口,獲得本地市民待遇,這也是落實國家落戶政策的體現。廣州市人社局副局長陳敏表示,《實施細則》的制定,有利於進一步優化廣州市戶籍年齡結構,提升人口質量,大力引進和集聚優秀人才,實現從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的轉變,爲城市可持續發展注入動力。

(原標題:引才政策繼續加碼,粵港澳灣區人口或現虹吸效應)

不僅僅是二三線城市,廣深這兩座一線城市也在加大吸引人才的力度。

深圳市深化住房制度改革三個政府規章公開徵求意見,涉及《深圳市公共租賃住房建設和管理辦法》《深圳市安居型商品房建設和管理辦法》和《深圳市人才住房建設和管理辦法》。

其中,公租房方面:深圳戶籍中等偏下及低收入居民:租金是同區域同類型市場租金的30%左右;安居型商品房:達到在深圳交10年社保等條件,房價是同區域同類型市場商品房售價的50%左右;人才住房:深圳戶籍或持有效居住證的各類人才,符合相關條件,房價是同區域同類型市場商品房售價的50%左右。

與此同時,廣州市人社局也於日前宣佈正式實施《廣州市引進人才入戶管理辦法實施細則》。新的細則取消了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留學人員入戶社保參保年限限制,只需在廣州繳納社保即可,無須連續繳納社保滿6個月以上。並且“實現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入戶的‘一步到位’”。

廣州市人社局副局長陳敏表示,《實施細則》的制定,有利於進一步優化廣州市戶籍年齡結構,提升人口質量,大力引進和集聚優秀人才,實現從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的轉變,爲城市可持續發展注入動力。

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目前國家正在大力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廣深放開落戶條件,可以重點解決已經在本地居住就業的人轉化爲本地戶口,獲得本地市民待遇,這也是落實國家落戶政策的體現。另一方面,通過放開落戶政策,加快外來人口的市民化,讓這些外來人口留在當地,會增加對教育、職業等方面的消費需求,對當地的經濟發展具有較大的拉動空間。

今年4月8日,國家發改委發佈《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要求,要積極推動已在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繼續加大戶籍制度改革力度,在此前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已陸續取消落戶限制的基礎上,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城區常住人口300萬~500萬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並全面取消重點羣體落戶限制。超大特大城市要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大幅增加落戶規模、精簡積分項目,確保社保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佔主要比例。

作爲城區人口超過千萬的超大城市和一線城市,去年深圳和廣州兩座城市的都超過了40萬,在各大城市中領跑,其中深圳去年人口增量達到了49.83萬人,廣州也達到了40.6萬人。

根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從2015年到2018年,深圳常住人口增量分別爲60萬、53萬、55.08萬、49.83萬人。同期廣州人口增量分別爲42.06萬、54.24萬、45.49萬、40.6萬。廣深兩強均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

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對第一財經分析,廣東氣候溫和、空氣環境好,自然條件宜居。同時,近年來廣東尤其是珠三角經濟轉型升級成效不斷顯現,也吸引了更多的人才、人口流入。

廣東省統計局本月發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珠三角核心區6300.99萬人,佔全省的55.53%。2018年珠三角核心區人口數量比上年增加150.45萬人,增長2.45%,比同期全省常住人口增幅高0.87個百分點。

未來,隨着大灣區的建設,人口還會加快流入。上海易居研究院分析,按照近五年來粵港澳大灣區11城人口的年均增速測算,至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的人口將超過7300萬,增量超過380萬,年均增速達到1.79%。如果進一步考慮大灣區規劃帶來的基礎設施完善、經濟發展融合、生態環境宜居等因素,預計人口到2030年將達到1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