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林悟道《韓非子-奸劫弒臣》第六章 盲臣

紅林悟道《韓非子-奸劫弒臣》上一章中韓非子提了一個反問:人焉能去安利之道而就危害之處哉?意思是人怎麼能離開安全有利的道路而走向危險有害的地方呢?答案是肯定的,人是不會離開安全有利的地方而去危險有害的地方。這一定律從古自今都有指導價值,也是人們社會活動所遵循的原則。可韓非子這一定律的提出卻是在“國有擅主之臣”的政治環境下提出來的。他得出這一結論的原因是“今爲臣盡力以致功,竭智以陳忠者,其身困而家貧,父子罹其害;爲奸利以弊人主,行財貨以事貴重之臣者,身尊家富,父子被其澤。”忠臣盡忠身困家貧,奸臣行奸身尊家富。

在韓子看來這已經是不能再壞的治國之地了。所以他感慨的說道“治國若此其過也” 治國到了這麼錯誤的地步。我想天下之事,好是順勢而爲,依法而行;壞是逆勢而爲,背法而行。勢者,天地運行之規律,社會發展之規則;法者,自然演化之能量,社會運行之秩序。大凡平安度過一生的人,都是順勢守法而過的。有什麼環境,就有什麼樣的生活,環境決定生存的狀態,沙漠里長不出樹來。所以“上欲下之無奸,吏之奉法,其不可得亦明矣。” 君主希望下面沒有奸邪,官吏遵守法令,是不可能辦到,這是很明顯的了。

我不知道,韓非子前文的反問“人焉能去安利之道而就危害之處哉?”是向誰說的,現在看來應該是君主。可天下怎麼會來如此愚蠢的君主呢,因自己的無知被奸臣控制了,怎麼還會奢求臣子沒有奸邪,遵守法令呢。也許韓非子的重點在“不可得亦明矣”就是告訴君主別想了,自己不作爲亂作爲,還要求臣子守法,這是不可能的。

國已亂,法已廢,臣已木,韓非子看到了臣子受奸臣壓迫的樣子,切身體現到:故左右知貞信之不可以得安利也,必曰:“我以忠信事上,積功勞而求安,是猶盲而欲知黑白之情,必不幾矣。” 意思是說所以近臣知道忠貞老實不可能得到平安和利益,一定會說:“我憑忠誠老實侍奉君主,不斷立功來求得平安,這等於瞎子想分辨黑白的真相,一定沒有指望了。

黑白是分辨是非的標準,但沒有眼睛怎麼分辨,眼睛就是律法,就是公平與公正。按理來說,臣子憑忠誠老實侍奉君主,不斷立功來求得平安與富貴是可行的,但現在卻成了引火上身的導火索。顯然,韓非子將自己置身於現實的政治環境與官場中思考問題,他並沒有提倡臣子以死相爭,提出高大上的說法,而設身處地的說出了臣子的心聲,這是多麼的接地氣與人性化呀。這也是歷代統治者即喜歡韓非子又恨韓非子的原因,因爲他看透了君主也看清了臣子。

《治國若此其過也,而上欲下之無奸,吏之奉法,其不可得亦明矣。故左右知貞信之不可以得安利也,必曰:“我以忠信事上,積功勞而求安,是猶盲而欲知黑白之情,必不幾矣。”》

在公司管理中,公司首先要嚴格遵守與執行制度,如果公司都不執行制度,怎麼能要求員工執行呢?在銷售管理中,如果公司不嚴格按簽訂的績效考覈管理辦法執行,怎麼能可能要求銷售人員完成考覈任務。對銷售人員來說不考覈,人性的懶惰就會發揮作用,干與不幹都一樣,爲什麼要幹呢?何樂不爲的思想自然會產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