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的雙11大促,家電行業各領域的巨頭們,突然引爆一場場的超低價格戰,再次刺痛了中國市場上衆多家電廠商那根緊張的神經:一方面,頭部企業通過價格洗牌的手段已經無法避免,而且力度將會超出很多家電企業的想象,一輪接着一輪,比小米雷軍更狠。雙十一大促當天,面對空調業兩大巨頭格力美的爭奪戰,一家三線空調企業市場部人員在跟家電圈溝通時顯得非常困惑。

雙十一透支市場效應顯現:家電業再次發出“活着是唯一戰略”

接下來的二、三年間,對於市場上超過90%的家電廠商來說,唯一的戰略任務和目標就是:活下去。一定要想盡各種辦法,在應對同行競爭之時,還要發展自己的實力,熬不過去、更躲不過去。

楊嘉||撰稿

“今年雙11,京東、天貓等電商平臺給我們的位置很好,前面就是格力、美的,後面就是我們。但消費者在面對格力1499元、美的1399元產品時,我們999元的空調根本賣不動,很多用戶連點開看一看產品,都不願意。這是多殘酷的現實?”

雙十一大促當天,面對空調業兩大巨頭格力美的爭奪戰,一家三線空調企業市場部人員在跟家電圈溝通時顯得非常困惑。在他看來,"一線大牌不降價,我們還有空間;他們一旦真刀真槍打起價格戰,我們不管賣多便宜,都會面臨賣不動的尷尬,接下來要怎麼活下去?"

這絕非今年家電業個別企業的遭遇。今年的雙11大促,家電行業各領域的巨頭們,突然引爆一場場的超低價格戰,再次刺痛了中國市場上衆多家電廠商那根緊張的神經:一方面,頭部企業通過價格洗牌的手段已經無法避免,而且力度將會超出很多家電企業的想象,一輪接着一輪,比小米雷軍更狠;另一方面,大量中小微企業的生存空間會被不斷的擠壓,清場出局是很多廠商的唯一出路,活下去將成爲一項艱鉅的挑戰,稍微停頓就沒戲了。

由此不少家電企業們,在雙11大戰落幕之後,很快就針對2020年、2021年的市場競爭和發展喊出了"活下去纔是唯一戰略"呼聲。這絕對不是矯情,更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擺在所有家電企業面前的一道現實經營課題。因爲,與過去幾年相比,整個家電市場已徹底告別"高增長、大增長、快增長"通道,所有企業都需要在低速增長通道中尋找新的存活方式。沒有企業和商家能夠例外。

今年雙11價格戰引爆的背後,本質上就是家電大企業們一種積極主動"自救"手段,解決企業增長乏力、團隊士氣低迷、合作伙伴信心匱乏等一系列問題。相對於中小企業,各個行業的頭部、大型企業們,要維持如此龐大的體量運營和發展動力,唯一手段就是通過行業清場、拉高門檻,將大量投機者和弱小者幹掉之後,才能進一步發展起來。

回望過去30多年中國家電產業的發展歷程,可以清楚看到:每當行業增速放緩,甚至由上漲變下跌時,頭部企業的業績利潤和市場份額會大幅提高。比如今年前三季度美的、海爾、格力三家的表現。這正是因爲,行業領軍企業每到這個時候,就會加快行業洗牌,藉助價格戰開路之後,再通過自身的一系列差異化優勢和手段,帶動一線市場從分散走向新的集中。

這個週期肯定不會太短,但也不會太長。具體到家電行業,這將會通過2、3年左右的時間來完成,先是一輪輪的低價格清場,然後再是一場場的升級轉型鞏固領先優勢,再進一步擴大戰果。由此,未來2年將是大量家電廠商們必須要直面"活下去"這一現實問題的關鍵時刻。

首先,與大企業拼價格,顯然不是中小微企業能力所擅長的手段,因爲即便其它企業通過"偷工減料"降價促銷,也難在市場有明顯的拉動作用;其次,大企業們除了價格封殺,還會採取其它的競爭手段,比如更立體的渠道、更有影響力的品牌、更具差異化的產品,這些也是其它企業需要規避正面競爭的地方;

那麼,未來2、3年內,其它家電廠商活下去的機會在哪裏?到底是守株待兔式苦熬,還是積極擴張式搶奪,家電圈更認同後一種,必須要佈局、挖掘過去那些看不上、看不到的縫隙市場,一點點聚沙成塔。別急於一口氣喫成大胖子,更別想着3個月半年就會挺過去。

====

家電圈:覆蓋產業面廣闊、內容專業、觀點鮮明的價值分享平臺。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