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空氣質量良好,市民多次拍到美麗彩虹 攝影 田相和

近日成都空氣質量良好,市民在綠道上健身攝影 老記者

還記得今年你在朋友圈裏曬過多少次“錦城藍天”、“白雲彩霞”嗎?愛好攝影的劉洋已記不清有多少次了,甚至現在拍到雪山已經不稀奇了,拍到四姑娘山幺妹峯才能成爲“新聞”。

能見度這麼好,也反映出成都今年空氣質量有明顯改善。昨日,成都市環保局發佈的一組數據顯示:今年1月1日至8月9日,成都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147天,同比增加14天,優良率68.4%,同比增加8.2個百分點。從影響空氣質量的主要污染物來看,PM10、PM2.5濃度分別爲84微克/立方米、52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別下降9.7%、8.8%。

市民感受之變

“成都藍”刷屏朋友圈

拍到四姑娘山幺妹峯纔算贏

太陽漸漸冒出頭,淡紅色的光線灑下,遠處,“高清版”雪山開始一一亮相:幺妹峯、大雪塘、九頂羣山、華西雨屏……

才送走白雲和晚霞,一大早又迎來朝霞、雪山,劉洋打開朋友圈看到這些畫面毫不意外,一幅幅美圖隨手一拍就是大片。“今年空氣確實好了很多,節假日去興隆湖、天府綠道等地享受陽光和清新空氣的人越來越多,在朋友圈曬藍天白雲的人更是比比皆是。”劉洋觀察朋友圈後發現,以前如果曬藍天白雲、綠樹紅花,會引來不少人點贊,如果能抓拍到雪山、彩霞,“肯定就是爆款”。而現在隨着曬“成都藍”的人越來越多,拍到雪山已經不稀奇了,拍到四姑娘山幺妹峯纔算贏。

正如劉洋所說,抬頭就能看見“高顏值”大片早已不稀奇,這也是成都看得見的“氣質”。

記者瞭解到,從今年1月1日到7月23日,成都全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133天,同比增加6天,創下自2013年以來的歷史同期最好水平。而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1日至8月9日,成都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147天,同比增加14天,優良率68.4%,同比增加8.2個百分點。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總體而言,目前成都的環境空氣質量持續好轉,出現穩中向好趨勢,從影響空氣質量的主要污染物來看,PM10、PM2.5濃度分別爲84微克/立方米、52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別下降9.7%、8.8%。

城市綠色之變

關停34戶企業落後產能

新添708臺新能源公交車

刷屏“成都藍”傳遞着城市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的訊息,而這與成都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新格局息息相關。一個綠色低碳的成都正在長大,將爲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築牢綠色根基、激發綠色動力、增添綠色優勢。

2017年以來,成都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650”工程,深入開展壓減燃煤、治污減排、控車減油、清潔降塵、綜合執法、科技治霾“六大行動”。截至目前,全市剩餘的26臺大蒸噸燃煤鍋爐,10臺10蒸噸燃煤鍋爐已全部完成燃煤鍋爐停爐並註銷鍋爐使用證,16臺10蒸噸以上鍋爐,已完成8臺停爐和清潔能源改造,其餘8臺鍋爐正在按計劃推進。

2018年,針對夏季臭氧專項防控,全市已關停34戶企業落後產能設備和生產線,淘汰不符合產業政策、環保不達標等27戶磚瓦企業。持續推進“散亂污”企業清理整治,7月抽查“散亂污”工業企業3480戶,發現問題企業12戶,已按要求完成整改。

目前,全市1750個符合安裝條件的房屋建築、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已安裝了揚塵在線視頻監測系統,並接入揚塵網格化管理平臺及大氣污染防治大數據應用決策管理系統,實時聯網。”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成都還大力推進裝配式建築,全面清理無資質攪拌站點,全市已有先後兩批共計152個混凝土攪拌站完成了綠色生產整改,通過綠色生產達標驗收。截至7月底,城管部門已清退運渣車輛6240臺,涉及企業144家。

大幅提高經濟綠色化程度,推動綠色產業成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同時,成都人的生活方式也越來越綠色,新能源公交車、共享單車在街頭隨時可見。記者瞭解到,成都還在加快推進新能源車推廣及配套設施建設,“11+2”城區新投運營708臺新能源公交車,增充(換)電站53座,充電樁939個。結合軌道交通和共享單車發展,優化公交線網,今年已新開26條,優化調整48條公交線路。

社會認同之變

生態環境改善

既是“民心工程”更是“全民工程”

“這次真正意識到了違法行爲對環境帶來的危害,今後將加強對員工的環保教育和日常監管,避免污染物的排放。”因偷排養殖廢水,崇州市三江華明養殖場被罰款50萬元。但養殖場負責人吳某認爲,通過此事,自己對環保有了更切身的體會和認識,環保不是別人的事。他的這番話,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和他一樣的企業主環保責任觀念轉變的心聲。

在青羊區王家塘12號院,居民們不僅自己將生活垃圾進行就地化處理用於綠化所需,不少居民更成了民間堆肥高手,義務爲前來參觀到訪的市民分享堆肥經驗,小區物管負責人趙哥就是其中之一。從瞭解垃圾分類開始,他就加入了“根與芽”社區混合廚餘堆肥項目,他還刻苦鑽研“堆肥技術進階版”,時不時對堆肥桶進行改造、實驗,“希望用微薄的努力帶動更多人讓垃圾變廢爲寶,讓我們的環境變得更好。”

生態環境的改善,既是最大的“民心工程”,更是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參與的“全民工程”。正是有了越來越多企業、市民的身體力行,“成都藍”才能在朋友圈中頻頻刷屏。但大氣污染治理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戰鬥,還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纔可能留住更多的“成都藍”。

“明顯改善,尚需努力”,是國家環境保護水土污染協同控制與聯合修復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成都理工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國對目前成都生態環境給出的評價。作爲成都市“新型智庫”僅有的三位環保專家之一,劉國常年關注成都生態環境發展狀況,今年他明顯感受到全社會對生態環境的關注。在他看來,成都市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有頗多亮點,也有很多創新元素,深入實施“三治一增”,開展的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使成都的環境生態質量明顯改善,“環境生態問題需要長久來改善,避免反彈,存在一定不穩定性,所以說還需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成都商報記者 李彥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