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4月27日,獐子島發佈一季報,公司一季度虧損4314萬元,主要是受2018年海洋牧場災害影響,2016年及2017年底播的蝦夷扇貝可收穫資源總量減少。但隨着當年2月獐子島的扇貝又“餓死”了一批,彼時該分析師直言,三年內突發兩次對公司業績造成重大影響的風險事件,對仍處在信心重築階段的投資者造成再次重創,無異於“傷口上撒鹽”,下調公司評級至“賣出”評級。

相關閱讀

獐子島扇貝再次花樣受災3億扇貝“死亡”之謎待解

繼2014年扇貝“跑路”、2018年扇貝“餓死”事件,昨日獐子島(002069)再度披露:進入11月後,扇貝“大規模自然死亡”。昨日獐子島全天一字跌停,截至收盤,封單仍然超9萬手,報2.7元/股。獐子島的扇貝多次出事,不僅讓公司近年來的股價不堪重負,也使公司公衆形象跌至谷底。

“一畝只剩兩公斤,不夠蒸一鍋的”

11月11日晚間,獐子島公告稱,根據公司11月8日-9日已抽測點位的畝產數據彙總,已抽測區域2017年存量底播蝦夷扇貝平均畝產不足2公斤,2018年存量底播蝦夷扇貝平均畝產約3.5公斤,畝產水平大幅低於前10月平均畝產25.61公斤,公司初步判斷已構成重大底播蝦夷扇貝存貨減值風險。基於抽測現場採捕上來的扇貝情況看,底播扇貝在近期出現大比例死亡,其中部分海域死亡貝殼比例約佔80%以上。

據獐子島公告顯示,從截至今年10月末的採捕作業生產、產銷量數據以及蝦夷扇貝產品狀態看,底播蝦夷扇貝並未出現異常情況。就也就是說,扇貝大規模死亡是從11月份開始。獐子島稱,目前相關分析工作正在進行,但尚未能獲知導致本次蝦夷扇貝大規模自然死亡的具體原因。

在此次扇貝大規模受災之前,類似的劇情已在獐子島三度上演。2014年10月,獐子島公告稱,2011年與2012年的底播海域蝦夷扇貝,因受冷水團異動導致的自然災害影響近乎絕收,獐子島集團因此鉅虧8.12億元。這一事件被戲稱爲“扇貝跑路”。

2018年2月,獐子島的扇貝又“餓死”了一批。根據當時的公告,由於2017年降水減少導致扇貝的餌料生物數量下降,養殖規模的大幅擴張更加劇了餌料短缺,再加上海水溫度的異常,最後誘發大量扇貝餓死。2017年的業績由原本預測近1億元的盈利,變爲7.23億元的虧損。

今年4月27日,獐子島發佈一季報,公司一季度虧損4314萬元,主要是受2018年海洋牧場災害影響,2016年及2017年底播的蝦夷扇貝可收穫資源總量減少。

股東、分析師、員工,信心大崩塌

接二連三的扇貝“事故”,資本市場對此似乎已經麻木,投資者更是笑而不語。昨日,公司股價全天一字跌停,收盤股價僅爲2.7元,如果以2014年獐子島首次扇貝出事停牌之前的股價15.46元測算,股價跌幅高達八成多。

曾幾何時獐子島是A股的明星股,不過《金證券》記者注意到,這家公司早已成了券商研究員的“棄兒”。2014年“扇貝跑路”事件發生後,2016年、2017年仍然有大量券商研究員推薦該股,理由是“海洋牧場恢復良好”、“食品方向轉型打開成長空間”等。2018年1月,信達證券分析師康敬東認爲公司蝦夷扇貝畝產恢復較快,各類產品產出能力不斷增強,各類市場渠道不斷完善,給予公司“增持”評級。但隨着當年2月獐子島的扇貝又“餓死”了一批,彼時該分析師直言,三年內突發兩次對公司業績造成重大影響的風險事件,對仍處在信心重築階段的投資者造成再次重創,無異於“傷口上撒鹽”,下調公司評級至“賣出”評級。

對公司失去信心的,或許還有員工。獐子島在2014年爆出黑天鵝事件後,公司在當年底籌劃了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該持股計劃於2015年4月30日完成股份購買,共計通過二級市場買入676.6萬股,買入均價爲12.58元/股,合計耗資8504萬元。以獐子島最新股價測算,公司一期員工持股計劃已浮虧78%,累計浮虧金額達到6678萬元。此次員工持股計劃不超過195人,也就是說人均浮虧最少在34萬元。

扭虧願望極有可能落空

對此,深交所迅速下發關注函,要求獐子島說明上述風險是否對其2019年度經營業績構成重大影響,以及底播蝦夷扇貝在10月末至今短時間內出現較大面積死亡的原因、發現減值跡象的時間等。

事實上,今年7月10日,獐子島公告稱,因涉嫌財務造假等原因,證監會對獐子島董事長吳厚剛採取終身市場禁入措施,對獐子島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罰款。據證監會調查結果顯示,獐子島及吳厚剛等人涉嫌財務造假、虛假記載以及未及時披露其他信息等問題。

從財報來看,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已虧損3402.69萬元。爲了扭虧,公司此前曾作出一項非常之舉——在今年夏季反季節捕撈海蔘。如今看來,扇貝的大面積死亡可能導致這一願望落空。


扇貝屢屢“出事” 機構稱早已將獐子島列爲禁投對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