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此,拥有心脏疾病病史的患者如果有类似的不良情绪或症状,建议及早求助心理科大夫,进行合理的心理干预,缓解精神压力和心理紧张,有助于减轻一部分患者由此产生的心肌缺血情况。对于既往拥有心脏疾病发病史的人群来说,精神压力是导致心脏病复发或心源性死亡的有力预测因素——这是今年刚刚结束的美国心脏病学会2020年科学年会(ACC)公布的一项研究。

本文作者:彭信怡

审稿专家:田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医师

本文首发:哈特瑞姆心脏科普(CY-heartrhythm)

我们都知道精神压力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而最新研究显示,它也会增加心脏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

1. 精神压力大,心脏病易复发

对于既往拥有心脏疾病发病史的人群来说,精神压力是导致心脏病复发或心源性死亡的有力预测因素——这是今年刚刚结束的美国心脏病学会2020年科学年会(ACC)公布的一项研究。

306名小于61岁有心肌梗死的病史者,经过三年的随访发现,那些因精神压力而心肌缺血的,心脏疾病的复发率和因心脏疾病而导致的死亡率较没有因为精神压力而产生心肌缺血者高出了两倍。

2. 原理:精神压力导致心肌缺血!

其实,相关的名词在心血管学界早就拥有定义,精神压力导致的心肌缺血又称为心理应激性心肌缺血(MSIMI)。

当人们的精神压力过大时,也会导致心肌缺血,这是因为在过度的压力状态下,流经心脏的血流量减少,故而心肌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从而会产生一系列的心血管事件。

所以,精神压力也是心脏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3. 警惕:心梗患者的心理创伤

对于有心梗病史的患者来说,降低精神压力至关重要。

举个例子,今年发表在JAMA子刊的一项研究表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如急性心梗)幸存者中普遍存在,并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其症状主要有三种:

(1)重新经历创伤事件:如通过梦境、闪回和痛苦的想法;

(2)回避创伤有关的提醒、回忆,或情绪麻木;

(3)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易怒、高度警觉。

与那些没有PTSD的患者相比,患有PTSD的患者更有可能在精神压力下发展为心肌缺血。

因此,拥有心脏疾病病史的患者如果有类似的不良情绪或症状,建议及早求助心理科大夫,进行合理的心理干预,缓解精神压力和心理紧张,有助于减轻一部分患者由此产生的心肌缺血情况。

女性更要注意——有研究显示,年轻女性心肌梗死后发生MSIMI的可能性是男性的2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