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私下提醒臣工防變糾錯:曹寅任江寧織造時經營無方虧空錢糧引得他人彈劾之時,康熙爺私下送去硃批,連寫四個"留心"四個"小心":"風聞庫帑虧空者甚多,卻不知爾等作何法補完。囑咐大臣去病藥方:康熙四十五年,時任江寧織造的曹寅在謝具折中說到自己患風寒誤食人生而生病,康熙爺在奏摺中硃批:"惟疥不宜服藥,倘毒入內,後來恐成大痳風症。

何謂硃批奏摺

奏摺是重要官文之一,最早出現於清朝順治年間,是大臣向帝王進呈的一種帶有私密性的報告,硃批奏摺就是指奏摺中皇帝用硃筆批閱過的一類。有據可考的硃批奏摺從康熙三十年至宣統三年(1691-1911),約有150萬件,涵蓋的內容十分廣泛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法律,甚至於皇帝與大臣的閒話家常和私事。

硃批奏摺與其他公文不同,由滿洲八旗屬人向皇帝報送請安的習俗演變而來,私密性極強,更類似於皇帝與大臣之間的私人信件往來。因此,硃批奏摺只能由大臣本人親自書寫,不需經過特定機構和官員的轉呈,成書後要裝入特製的匣內加鎖並上封條,再以包袱裹好,最後由指定的心腹之人專送入京。也因之,君臣之間出現了不少有意思的對話。

硃批奏摺趣談

康熙爺的硃批小紅花

1."暖心寶貝"康熙爺

康熙爺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在位六十年間,除鰲拜,平三藩,敵沙俄,撰《康熙字典》,文治武功爲康乾盛世拉開序幕。他寬厚仁義,大量起用漢臣,酷愛在奏摺中硃批小紅花,是個名副其實的"暖心小可愛"。

囑咐大臣去病藥方:康熙四十五年,時任江寧織造的曹寅在謝具折中說到自己患風寒誤食人生而生病,康熙爺在奏摺中硃批:"惟疥不宜服藥,倘毒入內,後來恐成大痳風症。出海水外,千方不能治。小心!小心!土茯苓可以代茶,常常喫去亦好"

私下提醒臣工防變糾錯:曹寅任江寧織造時經營無方虧空錢糧引得他人彈劾之時,康熙爺私下送去硃批,連寫四個"留心"四個"小心":"風聞庫帑虧空者甚多,卻不知爾等作何法補完?留心,留心,留心,留心!" "兩淮情弊多端,虧空甚多,必要設法補完,任內無事方好,不可疏忽。千萬小心,小心,小心,小心!"

雍正爺的"情話硃批"

2.情話漢子雍正爺

雍正爺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1678—1735),在位期間力主朝政改革,大力整頓吏治,嚴懲貪官污吏;反對朋黨之爭加強中央集權;廢除賤籍改善民生;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設立軍機處。政績顯赫的雍正爺歷經九子奪嫡,性格沉穩嚴苛,遇事果斷有城府,但卻十分賞識雷厲風行、行政嚴猛的實幹官員,這點從雍正爺寫給官員的"表白情書"中可見一斑:

田鏡文是雍正爺頗爲鍾愛的官員,雍正六年還授予其特設官職河南山東總督。在南方糧食匱乏時,時臣張廷玉和朱軾認爲小米精細口感好在北方大受歡迎,建議運送部分小米至南方,但當時身爲河南巡撫的田文鏡認爲南方人喜食小麥提出了反對意見。果真山東運去的小米在南方無人問津,使得雍正爺對田鏡文大家讚賞,明面上加官進爵、賞黃金萬兩,私下裏更是硃筆一揮強勢表白:"朕就是這樣漢子!就是這樣秉性!就是這樣皇帝!爾等大臣若不負朕,朕再不負爾等也。勉之!"

清朝名將年羹堯軍功顯赫,助平西藏亂事,平息青海羅卜藏丹津,戰功顯赫的他深受雍正爺喜愛,我們來通過奏摺看看他們的你儂我儂。

傾訴衷腸:"爾之真情朕實鑑之,朕亦甚想你,亦有些朝事和你商量。"

油膩表白:"朕實不知如何疼你,方有顏對天地神明也。爾此等用心愛我處,朕皆體得。總之你待朕之意,朕全曉得就是矣。"

生生世世子子孫孫不變心:"不但朕心倚眷嘉獎,朕世世子孫及天下臣民當共傾心感悅,若稍有負心,便非朕之子孫,稍有異心,便非我朝臣民也。"

3.毒舌王子乾隆爺

乾隆爺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廟號清高宗(1711-1799),是中國歷史上最爲高壽的皇帝,在位六十年間,國泰民安,是中國歷史上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盛世。他自小受漢文化的薰陶,常以"書生"自詡,頗具詩文才學,辦博學鴻詞科,修四庫全書,一生創造詩文四萬餘首。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乾隆爺生於富足安定的年代,不如父親、爺爺那般深沉老道,是個名副其實的耿直boy,活脫脫一枚"毒舌小王子"。

堅決對馬屁說NO:江寧織造曹頫(《紅樓夢》曹雪芹祖先)上奏彙報籌備乾隆南巡事宜並順帶拍了個馬屁:"預覽之後,倍顯光華。"意指乾隆爺您來參觀我們江寧織造,絲綢都會光華倍增。誰料乾隆嫌棄無比大筆一揮反問人家馬匹拍的不着調,不慚愧臉紅麼:"言之不自慚乎?"

名副其實的毒舌王子:一位御史常常定時向乾隆爺請安,誰料自己的"一片丹心照汗青"換來卻是乾隆爺一句四字硃批:"放你的屁。"

不留情面的耿直boy:乾隆爺嗜古成癡,尤好古玩字畫,時臣王公都遍訪名家真跡爭相取媚於他,一日一位大臣千辛萬苦在民間發現一副米芾畫作,派人快馬加鞭連夜送至宮中,經驗老道的超級鑑寶家乾隆爺一看便知其爲贗品,大筆一揮硃批五個字:"是假的,不要。"

從奏摺硃批看朝堂變遷

奏摺出現的200多年間,成爲了君臣之間一種特定的交流方式,據文獻記載,康熙年間獲准具折言事的大臣有100多名,至雍正年間人數陡然增加至1000餘人。能夠與皇帝私下具折言事無疑受帝王倚重的殊榮,但人數的增加也無形中增加了皇帝的工作量。我們亦可從帝王的奏摺硃批中看出清初至清晚的朝堂政局的微妙變化。

清早期的幾位帝王硃批,康熙爺深沉親切,雍正爺熱情似火,乾隆爺直抒胸臆,都體現了當時帝王的真情流露以及對要臣的倚重關愛。他們的治世之風無疑是務實、用心而又體貼下臣的。進入清朝中晚期後,帝王的硃批用語和前朝出現了較大的差異懸殊,同類事情的批示越來越簡單。例如:嘉慶、道光、咸豐時期的硃批大多是責備或批評,也少有長篇大論的重點硃批,語言感情越來越淡;到了同治、光緒、宣統三朝,硃批就基本只有"知道了"、"覽"、"該部知道"、"另有旨"幾個乾巴巴的固定用語。此時的奏摺已逐漸失去帝王與臣下加深情感交流的效用,更像是流於形式的另一種公文。這不僅體現了帝王的治世能力和治世思想,更可對帝王的"懶政"之風,和清王朝的逐漸衰敗體現一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