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有個叫鄭強的教授,人氣超旺,是個網紅,所到之處,備受歡迎,因爲他說的話雖然犀利,但很中聽,符合大家的口味。

人氣教授提議高考取消英語,附和者衆

前不久鄭強教授在演講中,直接開懟中國的英語教育,呼籲中國的高考取消英語考試,自然是收割諸多掌聲與“膝蓋”,很多人不想學英語嘛,網紅教授一呼籲,萬一真實現了呢。

鄭教授的論證可謂充分有理。他舉了個日本諾貝爾獎得主的例子,他說這人60多歲沒出過一次國,除了日語之外什麼語言都不會,可並不影響他成名成家,對國家、社會、人類做出貢獻。最後他得出的結論是,中國人不需要英語,目前我們國家如此重視英語是沒有民族自信心的表現。學不學英語都上升到了民族自信的高度了!

學還是不學呢?學了,就會被鄭教授看不起,“沒民族骨氣”;不學呢,這大學是你鄭家開的嗎?不學英語你錄取我啊,莘莘學子被鄭教授弄得很是糾結。

是的,大學不是人家鄭強教授開的。想上大學還得考英語,國家沒這個打算不考英語。有這麼幾點理由看能不能懟下鄭教授。

學好英語,是爲了培養高端人才,更好地解剖國際競爭對手

有些大道理還是要講一下的。英語與漢語同爲聯合國指定的7種通用語言之二。在使用人數上,英語不如漢語,咱中國人人多嘛。但國際上的文獻資料英語佔到70%,不學英語沒人能讀得懂文獻,不就比不過人家,比不過人就要“捱打”,這是老一輩的教導了。

日本諾貝爾獎得主可以不懂英語,但他研究的東西肯定有懂英語的人給他譯介過來的。

學不學英語不是自信不自信的問題,而是民族自強之路。早在100多前前寫《海國圖志》的魏源就告訴我們,“師夷長技以制夷”,要學習別人的強處而反制別人,語言就是個必要的工具,是個解剖別人的利器。

問題又來了,讓高端的人才是學英語不就行了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是讀不到英語文獻的,老百姓並不需要啊。爲什麼不讓高端的人才去學英語?非要普通老百姓從幼兒園開始一直學到高中大學呢,不是折騰人嗎?

這個問題問得看似有道理。其實不然。

舉個大家都能理解的例子吧。中國足球老是踢不過別人,什麼原因,中國人不是多嘛,14億人中選11個不出嗎?可你就是幹不過人家小足球隊。原因何在?人家有基礎,踢足球的人多,中國的足球人口比不過人家一個小國家。所以現在振興國足就從娃娃抓起了,足球進校園了。相信這個舉措是對的,不久的將來,中國足球定會雄起。

明白了吧?英語教育也一樣,讓少數人去學,沒有羣衆基礎,選拔不出優秀人才。

高考不能取消英語,還有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涉及教育公平的問題。

高考取消英語,受影響將是大部分處於底層社會的孩子

設若高中取消中考,連鎖反應就會是中小學幼兒園都不開英語課了。爲什麼?高考是個指揮棒,很多中小學的基礎課程就是爲了最後的高考,不考了就不教了不學了,中國目前的教育和受衆還是趨利的。

普通學校取消英語課,學英語就要到貴族學校、國際學校去,這些學校昂貴的學費是普通老百姓出得起的?

那些通過高考進入優秀行列的底層孩子不是在英語上落後於人了?要想進入更好的層次還得從頭學英語,這就引起了新的不公平,人才出現短板也是國家的損失。

就比喻現在城裏的孩子從小就學小提琴,那是因爲家裏有錢,接觸得到,出得起學費請得到有名氣的老師來教。農村的孩子卻不能,家裏窮,接觸不到這些東西啊。小提琴手出在哪類家庭概率大,城市還是農村?農村的孩子沒天賦嗎?高中取消英語,以後農村的孩子學英語就會跟學小提琴一樣難。

國家推行英語教育這麼多年,花費也應該是不小的,確實也起到了普及的作用,惠及了所有的百姓。

綜上所述,高考還是不能取消英語。鄭教授你要不重新考慮下?

推行英語當然不是崇洋媚外,漢語同樣要發揚光大,目前孔子學院遍佈全球,就是我們的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氣!

我們的自信並不體現在學不學英語上。

大家說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