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馬吉芬,誰是美國人,爲了北洋海軍的名譽而自殺的。在聽說法院將北洋海軍覆滅的責任轉移給外國軍事教官後,馬吉芬害怕發生意外,逃回美國,結束了他在中國的軍旅生涯。

我過去不相信國家運氣,但是經過大量的經驗,你會發現當一個國家處於上升期時,它總是會遇到好運,當一個國家進入暮年時,壞消息總是會接踵而至。這可能是“國家的運氣”。
在清朝的最後幾年,所謂的國家財富處於最糟糕的狀態。當時,鄰國日本正處於上升趨勢。國民財富在日本得到了充分體現。
1894-1895年的甲午戰爭本來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戰爭,但晚清卻莫名其妙地徹底失敗了。中國人想不到,大洋彼岸的美國人甚至想不到:北洋海軍沒有懦夫,它的艦隊打敗了日本。爲什麼會輸?
這個問題讓美國人迷惑不解。他不願意。當他走上美國街頭時,當他看到美國媒體對北洋水師充滿嘲諷、嘲弄和偏見的報道時,他非常憤怒。他想告訴美國人,除了少數逃兵,北洋軍官和士兵大多是英雄。他們在戰鬥中死去時從未退卻。然而,他畢竟什麼也做不了,其他人都認爲他是個傻瓜。最後,他不得不放棄自己幼稚的想法,選擇了自殺。今年他只有37歲。他死後,根據他的遺囑,他穿着北洋海軍制服,棺材上插着黃龍旗,維護了北洋士兵的最後尊嚴。
爲了保護北洋水師的名譽而開槍自殺的美國人叫馬吉芬。在馬吉芬,誰是美國人,爲了北洋海軍的名譽而自殺的?馬吉芬既不是中國人,也不是中國人後裔。他是蘇格蘭出生的美國人。
01.美國人在中國參軍的方式
菲洛諾頓馬吉芬於1860年12月13日出生在匹茲堡的一個小鎮上。他來自一個軍人家庭,他的祖父參加了美國獨立戰爭,其他家庭成員參加了1812年的第一次英美戰爭,並且在軍隊中有一個少校。內戰期間,馬吉芬的父親是賓夕法尼亞第85志願隊的中校,後來在美墨戰爭中被提升爲上校。
受軍人家庭榮譽的影響,馬吉芬很自然地走上了參軍的道路。他熱愛自己的軍旅生涯,對成就充滿期待。1877年,馬吉芬申請了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並如願成爲一名海軍學員。
毫不奇怪,馬吉芬畢業後將登上一艘軍艦,成爲一名真正的海軍士兵。如果一切順利,他的生活將不會如此精彩。就在馬吉芬即將畢業之際,一項美國法案出臺,打消了他繼續參軍併爲國家服務的願望。由於當時美國海軍規模小,新兵數量有限,該法案規定只有前12名候選人才有資格進入海軍。不幸的是,馬吉芬沒有資格。
有了1000美元的安置費,馬吉芬只能回家了。他學了六年的東西不能付諸實踐,這使馬吉芬非常沮喪。他不願意,不得不等待機會。此時,來自中國大洋彼岸的消息讓馬吉芬陷入沉思:中法戰爭爆發了。
既然在美國不可能參軍,爲什麼不在中國參軍呢?不管怎樣,這都是爲了做出貢獻。你要去哪裏?當然,對當時的馬吉芬來說,參軍是爲了學以致用,做出貢獻。第二,也是爲了“曲線上服務國家”。他認爲,如果他在中國取得成功,並作爲海歸回到美國海軍,阻力將會小得多。
下定決心後,1885年2月,馬吉芬告別了他的親戚,登上了一艘開往中國的船。站在船頭,馬吉芬興奮不已,幻想着將來能回到自己的家鄉。他忍不住抬起嘴,自信地說:我一定會再出來的!
經過兩個月的海上航行,1885年4月,馬吉芬終於到達了他夢寐以求的中國。他擦了擦手,準備在中國大展身手,給法國人上一堂好課。當船靠岸時,馬吉芬聽到的第一個消息是中法戰爭結束了。
最初,我想利用中法戰爭,加入清軍作出貢獻。我從來沒想到船一靠岸,戰爭就結束了。馬吉芬當時不知道該怎麼辦。回去是不可能的。馬吉芬只能買得起一張船票,但他買不起往返票。他一到,馬吉芬就決定自願去看看他是否能直接加入清軍。
馬吉芬找到了美國副領事佩希克,希望這位同胞能把他的申請信寄給李鴻章。帕特里克非常願意幫忙,畢竟,如果一個美國人能在清軍中謀得一個職位,那對美國也沒什麼壞處。通過帕特里克,馬吉芬很快見到了李鴻章。儘管馬吉芬當時只有24歲,但他畢竟是美國海軍學院的優等生,也是北洋海軍現代化急需的國際人才。
面試進行得很順利。經過又一輪考試,馬吉芬被錄取並被任命爲天津海軍學院外籍教師。他負責教授航海和導航天文學。與此同時,他還訓練陸軍和炮兵學員,並教他們如何建立防禦。雖然任務比較重,但薪水相當不錯,年薪相當於1800美元。即使在那個時候,美國的工資也很高。在現代,這相當於數百萬美元的年薪。馬吉芬非常滿意。
就這樣,馬吉芬在北洋海軍工作了10年。當他到達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時,他是鎮遠號戰列艦的首領。“貞元”號戰列艦由德國製造,排水量爲7340噸,馬力爲6000,航速爲14.5節,造價爲111.3萬庫平因。它是北洋海軍的主力艦之一。
1894年,馬吉芬在中國工作了10年。此時,他已經34歲了,原本打算回美國度假。然而,在他回國前夕,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了。
照片:《甲午大海戰》劇照
“我把我年輕時最美好的時光獻給了中國。在我服務的10年裏,中國人對我很好。如果我在這個時候離開,這將是多麼可恥,將使我一生不安。”有鑑於此,馬吉芬毅然決定與中國人民同進同退,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他回到貞元船上指揮戰鬥。他在最後一刻受了重傷。
馬吉芬的回憶錄曾記載,在大東溝戰役中,日本軍艦遠不如北洋海軍強大。僅馬吉芬貞元號戰艦就在一個小時的戰鬥中被數百枚炮彈擊中,沒有折斷任何筋骨。日本軍艦完全震驚了。根據正常的戰鬥情況,北洋水軍的一艘貞元戰艦足以摧毀日本艦隊,但結果令人喫驚。北洋水軍終於失敗了。
原因相當複雜。雖然北洋水軍的一艘輕型巡洋艦和一艘炮艦在戰鬥中逃脫,但其他所有戰艦都戰死沙場。除了少數將軍,北洋水師的大多數官兵都戰鬥到底。他們沒有後退一步,勇敢犧牲,無愧於國家。他們都不是懦夫。甲午戰爭的失敗有許多原因。也許這就是國家的命運。腐朽的清帝國已經走到了盡頭。
照片:1894年中日戰爭中受傷的馬吉芬
1895年2月17日,日本陸軍攻破阿哈瓦,北洋海軍全軍覆沒。在聽說法院將北洋海軍覆滅的責任轉移給外國軍事教官後,馬吉芬害怕發生意外,逃回美國,結束了他在中國的軍旅生涯。
03年,因北洋水師名聲遭槍擊身亡
北洋海軍的滅亡標誌着一個時代的結束。俗話說,北洋水師的名聲不僅成了國內屈辱的代名詞,也成了全世界的笑柄。在美國,當人們提到北洋水師時,他們都認爲這是一羣無知、紀律鬆散的烏合之衆。每次我聽到這樣的話,馬吉芬都很生氣。
馬吉芬是唯一參加1894年中日戰爭的美國人。爲了向美國人民展示一個充滿血肉、英勇戰鬥、保衛祖國的北洋官兵的真實形象,他拖着病體四處演講,試圖讓人們改變錯誤的觀點。然而,馬吉芬越是這樣說,越是有人認爲他瘋了,說着s
1897年2月12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兩年前,北洋水師提督丁和他的鎮遠船同僚楊永林堅決拒絕日軍的投降而自殺。兩年後的同一天,爲了紀念北洋水師,馬吉芬在病房裏打開了護士,從手提箱裏拿出手槍,用仇恨射殺了自己。他只有37歲。那一刻,想到用這種極端的方法來清除他的同事,他是多麼絕望和無助。
照片:美國馬吉芬墓
在遺書之後,家人把馬吉芬的屍體換成了一套全新的北洋海軍制服,並用北洋海軍旗蓋在他的棺材上:黃,也是清朝的國旗,一起下葬。
許多人會奇怪馬吉芬爲什麼會這樣做。僅僅爲了保護外國水軍的名譽而自殺值得嗎?這可能是他作爲一名士兵的最後尊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