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水從“四王”、董其昌上溯宋元各家,衝破南北宗壁障,以雅腴靈秀、縝麗清逸的複合畫風獨樹一幟,尤以熔水墨烘染與青綠設色於一爐並多煙雲者最具代表性。吳湖帆作品欣賞。

吳湖帆、吳待秋、吳子深與馮超然這四位畫壇大家,曾被合稱爲“三吳一馮”。

吳湖帆,江蘇蘇州人(1894—1968)。清代著名書畫家吳大澄之孫。建國後任上海中國畫院籌備委員、畫師,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上海市文史館館員、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委員。收藏宏富,善鑑別、填詞。山水從“四王”、董其昌上溯宋元各家,衝破南北宗壁障,以雅腴靈秀、縝麗清逸的複合畫風獨樹一幟,尤以熔水墨烘染與青綠設色於一爐並多煙雲者最具代表性。並工寫竹、蘭、荷花。二十世紀中國畫壇一位重要的畫家,他在中國繪畫史上的意義其實已遠超出他作爲一名山水畫家的意義。

吳待秋(1878-1949)浙江桐鄉人,爲名畫家吳滔之子。曾任商務印書館美術部部長,1946年爲上海美術會監事。他的長子吳羊攵(養)木先生,也是飲譽海內外的畫壇大師,而孫子吳雍、吳元,孫女吳嬰,都是一筆丹青,繼承家學,延綿四世。

吳子深(1893~1972)原名華源,初字漁邨,後字子琛,號桃塢居士,江蘇蘇州人,曾赴日本考察美術。家爲吳中望族,收藏宋元古畫甚富。曾以巨資創建蘇州美術專科學校於滄浪亭畔,自任校董及教授。山水遠師董源,近宗董其昌,筆墨清秀。竹石師文同,偃仰疏密、合乎法度。書宗米芾。三四十年代在上海與吳湖帆、吳待秋、馮超然被稱爲“三吳一馮”。1949年赴香港。1966年應張大千之請赴臺北,任教於臺灣藝術學院國畫系。1972年遷居印度尼西亞。

馮超然,(1882~1954),名回,號滌舸,別號嵩山居士,晚號慎得。原籍江蘇常州。自童年始酷愛繪畫,十三、四歲賣畫已有所收。早年精仕女,以唐寅、仇英爲法,筆墨醇雅;晚年專攻山水,饒有文徵明秀逸之氣。好吟詠,工行草篆隸,均骨力神韻並具。偶刻印;好交友,與吳昌碩、吳湖帆、顧鶴逸、陸廉夫多往還 。對己作頗自矜貴,三、四十年代,與吳湖帆、吳待秋、吳子深在上海畫壇有“三吳一馮”之稱 。一生賣畫爲生。淪陷時期,爲避免敵僞人士求畫故意抬高潤筆,有一漢奸不惜重金,仍糾纏不已,無奈,草率揮毫,並題一絕,內有“不是不歸歸未得,家山雖好虎狼多”之句,把敵僞譬作虎狼。

1、吳湖帆作品欣賞

吳湖帆作品欣賞

吳湖帆作品欣賞

吳湖帆作品欣賞

吳湖帆作品欣賞

吳湖帆作品欣賞

吳湖帆作品欣賞

吳湖帆作品欣賞

吳湖帆作品欣賞

吳湖帆作品欣賞

2、吳待秋作品欣賞

3、吳子深作品賞析

4、馮超然作品賞析

內容來源:國畫教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