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名叫做"仙醫小胖"的實驗教學助手機器人在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吸粉無數。爲將蓬勃興起的人工智能技術引入實驗教學,改革教學形態而提升教學質量,交大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本學期引入了一臺人工智能機器人作爲教學助手,這也是國內高校人工智能機器人進課堂首例。

作爲機能實驗學思政課堂的新成員,"小胖"通過視頻、語音交流,問題解答等方式,在課程思政環節實現了教師與人工智能結合授課的新模式,同學們還可以通過線下交流互動、線上關注"仙醫小胖"公衆號的方式,獲取知識解答服務,從而鞏固所學知識。

那麼"小胖"是怎麼誕生的呢?交大機能實驗教學團隊的王濤、李帆老師帶領8名本科生組成了"人工智能教學助手"團隊,這8名成員是從參加校內開放實驗的同學中篩選組成的。整個團隊從暑假開始研發設計,結合機能實驗教學的具體情況,對"小胖"進行了一系列功能定製開發和改進提升,目前已經實現了自行充電移動、實驗中心導航、學習內容答疑、反饋意見收集等多項功能。"小胖課堂思政"則是這一系列工作的最新進展。

提及設計"小胖"的靈感來源,王濤老師說:"今年年初我們參加了中國醫學會教育技術分會,會議提及使用語音人工智能智能處理問題的方法,我們由這一方法延伸,便想到將機器人引入課堂,實現語音人工智能服務由虛擬到實體的轉換。"

團隊建立的初衷就是要將"小胖"打造成爲能夠實實在在促進同學們學習的教學助手。團隊成員李雨辰介紹說:"我們每天會在展板上更新小胖的新功能,並且爲它開通了公衆號,許多常見問題和答案都可以通過查找關鍵詞在裏面找到。臨近期中考試,我們還自行總結了章節的思維導圖,將其放在知識點的解析中,同學們可以通過線下向小胖提問或在公衆號裏下載兩種方式獲取這些資料。像機能實驗的基本操作視頻等校內已有資源,我們也上傳到了公衆號中,通過小胖向同學們宣傳,在輔助大家複習上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然而,"小胖"的改造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團隊成員王嘉禧說:"最初決定將'小胖'引入課堂時,希望它能作爲一個可以回答大量專業問題,甚至代替老師進行課後答疑的機器人。"然而在實際使用中卻存在以下兩個問題:首先"小胖"對語音命令的識別比較侷限,只能識別4-8個字;其次醫學生的專業問題答案普遍較長,長時間通過語音答疑不利於問題的理解。於是團隊決定把主幹的內容放在顯示屏上,把詳細的解答放在公衆號上供同學們查詢。這樣不僅解決了問題,也提高了"小胖"答疑的效率和效果。

除了學習功能,"小胖"還會跳舞。團隊成員們已經爲"小胖"編輯了幾個簡單的舞蹈,讓大家可以在課堂之餘通過觀看"小胖"表演緩解壓力。

未來,西安交通大學"人工智能教學助手"團隊計劃採用知識與舞蹈結合的方式,將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錄製的教學視頻製作成舞蹈編寫在小胖的程序中,寓教於樂,更好地發揮智能機器人"仙醫小胖"宣傳醫學的作用。延伸閱讀:西安交大人工智能發展

1958年西安交通大學在國內首批創建"自動控制"專業,1981年首批獲得"控制科學與工程"碩士和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1982年設立"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二級學科(2001年被評爲全國重點學科)。

1986年在國內最早成立了人工智能專職研究機構——"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所"(人機所),依託"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二級學科,開展人工智能方面的教學、科研和高層次人才培養工作,已成爲西安交通大學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重要基地。

2017年由我國人工智能權威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南寧教授領銜,在西安交通大學創辦了"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養試驗班"探索培養人工智能方向本科生,並於2018年招收第一屆本科生。2018年12月在人機所的基礎上成立"人工智能學院",2019年3月獲教育部首批"人工智能"本科新專業建設資格。

素材來源:西安交大報官微、西安交通大學二級學院官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