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際上,就如同我們今天看到的一樣,古代的故宮,確實是沒有廁所的。那麼,沒有廁所,古代的皇帝和那些後宮女眷,還有那些太監宮女,又是怎麼解決如廁問題的呢。

今天我們去故宮的時候,很多細心的朋友,或許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故宮裏那麼多的雄偉殿閣,卻獨獨好像少了廁所的存在!好像故宮在古代的時候,根本就沒有廁所一樣。

這種現象,其實並不是我們有所誤會,或者故宮裏的廁所被後人拆掉了之類的原因。實際上,就如同我們今天看到的一樣,古代的故宮,確實是沒有廁所的!

那麼,沒有廁所,古代的皇帝和那些後宮女眷,還有那些太監宮女,又是怎麼解決如廁問題的呢?作爲皇帝居住的地方,爲什麼又獨獨不設置廁所呢?

故宮爲什麼沒有廁所

故宮,作爲明清兩代皇帝居住的地方,自從永樂十八年建成以來,迄今已有整整六百年的時間了。在漫長的歷史上,這座古老的宮殿,一直是歷史的一箇中心。


不過,和我們很多人想象的不同。這座宮殿,其實從建造的時候開始,就沒有設計廁所這種東西。

之所以會這麼設計,倒不是當初故宮的建造者,忘了設計,而是出於皇家禮儀的原因。

要知道,古代的排水系統,遠沒有我們今天這麼發達。故宮雖然也建造了一定的排水系統,但這套排水系統的能力,卻是相當有限。

而故宮作爲皇帝的居所,宮內居住的除了皇帝和后妃女眷以外,還有很多太監和宮女。據可靠記載,歷史上故宮人數最多的時候,居住了超過九千人以上!

整整九千人,如果都在一座故宮內解決如廁問題的話,就算故宮的排水系統再怎麼發達,肯定也無法承載。到時候,整個故宮都會出現巨大的異味,皇帝就只能每天生活在臭味當中了。

這對於古代的皇家威儀來說,無疑是絕對不能承受的事情。

皇帝怎麼上廁所

沒有廁所,那皇帝和那些後宮女眷,又該如何解決如廁問題呢?

答案是,馬桶。

當然,當時所謂的馬桶,和我們今天所使用的馬桶,是截然不同的。我們今天的馬桶,都連接着一套完整的排水系統。而當時的馬桶,則是完全由人力支持的。


更準確點來說,當時皇帝后妃們使用的這種馬桶,更近似於我們早些年曾經用過的尿罐,或者夜壺。

作爲皇帝和后妃們的夜壺,自然和我們一般人理解的也不太一樣。當時的馬桶,主要以木質爲主,而且用的還是檀木。皇帝和一些品級夠高的后妃所使用的馬桶,往往上面還會鑲嵌一些金銀美玉,雕刻上各種圖案做裝飾。

這種馬桶地步,會撒上一些草木灰,排泄物落入其中,會被直接掩埋其中。等到如廁完畢以後,會有專門負責此事的宦官,將用過的馬桶送走,送到專門的地方清理乾淨。


另外,在古代,這些看似污穢之物,也是有很大價值的。因爲在古代的時候,並不存在化肥這種東西。田地裏所使用的,都是這些農家肥。所以,很多農民還會花錢,來買這些肥料,甚至因此還衍生出了許多行業。甚至到民國時期,還有很多黑幫爲了能夠壟斷這個生意,打得頭破血流。

淨房的存在

當然,要說故宮內完全沒有廁所,這也不全對。只不過,故宮裏面的廁所,和我們平時的概念不同。

因爲沒有完整的下水系統,所以我們現代的廁所,或者是傳統觀念裏的旱廁,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是,一些用來解決排泄問題的地方,還是有的。

這種地方,稱之爲淨房。


淨房裏面,一般都有移動的馬桶。宮女或者太監,要想在宮內上廁所,都是在這些淨房當中進行的。而裏面的馬桶,一般都是一天一清,或者半天一清。這樣的話,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證宮內的衛生。

而這些淨房的位置,一般都位於宮內比較偏僻的位置。清朝結束後,故宮由原來的皇家居所,變成了公共的博物館,像這類特殊的淨房,自然也就逐漸拆除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