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說:中國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兩種方法。

其一,是任其跋扈,一點也不管,罵人固可,打人亦無不可,在門內或門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網的蜘蛛一般,立刻毫無能力。

其二,是終日給以冷遇或呵斥,使他畏葸退縮,彷彿一個奴才,一個傀儡,然而父母卻美其名曰‘聽話’,自以爲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來,則如暫出樊籠的小禽,他絕不會飛鳴,也不會跳躍 。

那爲什麼家長們還要樂此不疲的打罵孩子呢?

1)研究表明,2-6歲的孩子被打罵,是因爲調皮搗蛋。

其實,孩子的任何探索性嘗試,都有助於其動手能力和探索能力的發展,家長們千萬不要過多地指責孩子。

2)6歲以後,被打罵是因爲不好好學習。

其實,正確耐心的引導,遠比打罵有效果。孩子成績不好,最多就是不成才,但過多的打罵卻會讓他不成“人”。

3)打罵孩子最簡單的理由——孩子不聽話。

孩子在四五個月以後,就有了自己的思想意識。隨着年齡增長,自我意識會越來越強,他們有自己的一套理論和風格,這也就是家長們所謂的“越長大越難管” 。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存在,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也有自己要走的路,所以家長們不能以自己的思想去綁架他們。

中國式的“打罵”,是最low的一種教育方式。它的殺傷力很大,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1)生理上的創傷

2)心靈上的創傷

逆反心理/遺棄感/暴力傾向/仇恨心理

我們經常會說教育孩子要——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也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當遇到孩子犯錯或生氣時,我們要關注問題的解決,而不是先表達我們自己對孩子不滿或生氣的情緒;同時,孩子也需要關注問題的解決,我們要讓孩子明白,犯錯是學習的好機會,我們要一起解決這些問題,孩子們是整個過程的參與者,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