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喬媽也是個溼重的人,曾經有段時間三天兩頭都會煮紅豆薏米水喝,因爲本身愛喫紅豆,每次一煮便是一大鍋,恨不得當飯喫,然而,溼氣卻並沒有因此而消失。然而,很多朋友在多次嘗試後,卻發現紅豆薏米的祛溼效果並沒有那麼神奇,喫了溼氣不僅依舊不減,有的還更重了。

說起祛溼,似乎人人都知道紅豆薏米好,這兩種食材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製作也非常簡單,關鍵還好喝,想必這些都是其廣爲流傳的原因。然而,很多朋友在多次嘗試後,卻發現紅豆薏米的祛溼效果並沒有那麼神奇,喫了溼氣不僅依舊不減,有的還更重了。這是什麼原因呢?
喬媽也是個溼重的人,曾經有段時間三天兩頭都會煮紅豆薏米水喝,因爲本身愛喫紅豆,每次一煮便是一大鍋,恨不得當飯喫,然而,溼氣卻並沒有因此而消失。直到這些年,開始愛上研究製作各種美食,對食療也更理智而不盲目跟風,有理有據再親測感受。如今終於明白當初喝了那麼多的紅豆薏米水而不祛溼,冤枉的是紅豆薏米,而不是我自己。
首先,在食材的購買上,很多人就會同當初的喬媽一樣會犯錯。既然說的是紅豆,很多人到超市直接看見貼着紅豆標籤的就直接買回家了,然而,這樣買回的紅豆通常都不是我們用來祛溼的那個紅豆,祛溼用的紅豆實際上叫做赤小豆,它和紅豆不僅顏色,形狀上有差異,功效也是大不相同的。
赤小豆:形狀和顏色:細長略扁,呈暗紅色。口感:質地堅硬,不易煮爛,煮出來的湯色清。功效:中醫認爲,赤小豆有健脾益氣、利水除溼、解毒排膿的功效。適用於脾虛溼盛、水腫脹滿、肢體重困的人羣。應用:可以入藥,多爲煮湯。
小紅豆:形狀和顏色:短小圓滾,較赤小豆的暗紅要來的鮮亮一些。口感:質地較軟,容易出沙,口感綿密,煮時間長湯色會變粘稠。功效: 中醫認爲,紅豆具有清心養神、健脾益腎、疏風清熱、燥溼止癢、潤膚養顏的功效,適用於瘡癰腫痛,腮腺炎。應用:多爲日常食用, 煮粥,做餡做糕點皆可。
再來說說薏米,中醫認爲,薏米有健脾、補肺、清熱、利尿、消水腫等功效,說起來,豈不是和赤小豆強強聯手,強力祛溼了?然後,我們又忽略了, 薏米性寒,脾胃虛寒的人不適合直接煮來喫,會傷脾,而脾主運化,脾胃不好,溼氣更加排不出去,所以,脾胃虛寒的人,煮薏米必須多做這一步:炒制!
好了,食材的前期準備注意事項我們都瞭解了,下面就來看看具體要怎麼做吧。另外,還要注意喫時要少加的一物哦。文章稍後會同大家說,到底什麼是該少加的呢。
——【紅豆薏米湯】——
【食材】:赤小豆50克,薏米仁50克。
【製作過程】:
1.赤小豆事先浸泡2小時,因其質地堅硬,直接煮不利於營養成分的析出。
2.把薏米挑去雜質,碎末,淨鍋無油下鍋炒制,不用先燒熱,直接下鍋就可以了。如果是清洗後沒有風乾的薏米則先用大火將表面的水分炒幹。
3.文火炒至薏米微微發黃,稍有膨脹,略有焦斑,還能聞到陣陣香氣就可以了。如果是幹炒的話這個過程大約在20分鐘左右。
4.把清洗浸泡好的赤小豆和薏米放入壓力鍋內,薏米和赤小豆都是屬於質地堅硬,比較難煮的,用壓力鍋更省時省事。
5.按自己的需求加入適量的水,喜歡喝水的,水量便加多些。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明火的壓力鍋比電壓力鍋水分的損耗大,因此,需要加更多的水。
6.蓋實鍋蓋,用壓力鍋最好事先都檢查好配件是否清潔無堵塞。大火煮開,上氣後轉小火煮20分鐘後關火,繼續燜着,直到壓力鍋自然冷卻,止開杆下落,再打開。
好了,開喫吧,配方里食材的份量夠2-3人食用了。別看湯色很清,就以爲火候還不夠,赤小豆和薏米本身不含溼,所以,他們怎麼熬都不會稠,也恰恰是這種“清”的性質才能幫我們祛除溼氣。有些人喜歡加大米一起熬煮,覺得粘稠一些口感更好,如果是日常食用當然是沒問題的,但是如果目的是祛溼,這樣就不對了。
對了,還記得之前說的喫時應少加一物嗎?大夥兒可有發現是什麼了嗎?對了,少了糖。如果您是把它當作糖水甜品喝的,砂糖自然是少不了的,然而,如果您是以祛溼爲目的,糖還是不要加的好,尤其是白砂糖,甜膩厚味的食物都有助溼的作用。加了糖,可就功過相抵啦!尤其是當加了糖覺得很好喫,一下子又喫了許多許多的話,就像我當初一樣。
紅豆薏米祛溼好?做對喫對纔有效,煮前應多做1步,寒涼的薏米炒一炒:喫時應少加1物,砂糖甜膩宜少加。
我是小喬的美好食光,每天在這裏與您分享我的美食生活。如果您喜歡我的分享,就請關注我,也期待您的點贊,收藏和轉發給更多的小夥伴。您的肯定是我持續分享的動力,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