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30日,人民日報曾發佈人民時評“防治新冠肺炎見證中醫實力”一文。在這篇時評中,就注重提到

新冠肺炎患者確診病例中,超九成的患者使用了中醫藥。臨牀療效觀察,中醫藥總有效率90%以上。可以說,中醫藥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這之前,各種媒體也曾刊文表示要“要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

要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

作爲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全面總結了秦漢以前的中醫學成就,既爲中醫學的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導,又奠定了堅實的創新及發展基礎,是我們現代人想要發展中醫而無法繞開的極爲重要的一環。

2020年的這場新冠疫情,讓人們認識到了唯有健康、康健的身體,纔是渡過難關、創造美好未來的最堅實的基礎。可現實的情況卻是,“十人九溼”。

現在的很多人,普遍有種感覺,就是對四季的變化越來越不分明,尤其是春秋的季節,都還沒有來得及好好體驗,似乎就過去了。其實有這種感覺是很容易解釋的,那就是現代人太會享受了!冬有暖氣夏有空調,冬天冷不着,夏天熱不着,一年如春似的。可這樣的生活環境真的利於健康嗎?

夏天本該是揮灑出來的汗水,卻被空調調製出來的低溫硬生生的淤積在體內;冬天本該蓄能藏的精,卻被開的足足的暖氣烘得直冒熱氣。長此以往,人們的皮膚毛孔的開合功能受到影響,再加上人們生活及飲食習慣的改變,體內溼氣積攢的越來越多,自然而然,機體抵禦病邪的能力就越來越弱。所以,溼氣不除、百病纏身。

《黃帝內經》中,對現代人所謂的溼氣有近150次的描述,概而論之,分爲四種,即風溼、寒溼、溼熱、中溼。風溼與寒溼往往跟寒氣有關,這篇文章暫不討論。在這樣的夏季,本文只討論溼熱和中溼兩種“溼氣”。

《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中指出,“因於溼,首如裹,溼熱不攘,大筋緛(ruan,三聲)短,小筋弛長。緛短爲拘,馳長爲痿”。這段話描述的就是溼熱引起的主要症狀:頭髮及面部愛出油;渾身無力,常感到疲倦,容易累;小肚子肥大,不易減肥等。這也是現代人最常見的一種溼氣。

《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中指出,“諸溼腫滿,皆屬於脾”。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體內溼氣大,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爲脾臟出了問題,也就是脾虛。常見的症狀主要有消化不良;口臭、舌苔發黃、舌體胖大;大便不成形、黏稠等。這也是日常最容易調理好的一種溼氣,即通過改變日常飲食,即可達到健胃養脾,改善溼氣環境的目的。

隨着近些年人們對粗糧飲食文化的追捧,薏米仁這種藥食兼用的穀物資源逐步走向人們的餐桌。所以,在平時的日常飲食中,加一些薏米,就能很好的祛溼養胃、調理腸胃、補血益氣。當然,如果可以再加些其他輔料,做成一碗美味可口的紅豆薏仁芡實粥,則更是受用的很。

小編現在就把整理好的紅豆薏仁芡實粥食譜公佈出來,大家可以照此步驟,還是挺簡單的。

原料:紅豆、薏米仁、芡實、冰糖、山藥

第一步:將紅豆、芡實提前用溫水侵泡2-3小時,也可更長時間,這樣更好煮爛些;

第二步:炒制薏米仁,用小火炒制即可,炒製成泛黃色即可。這一步極爲關鍵,如果炒制不合適,反而可能會傷脾;

第三步:將準備好的所有配料一同加入高壓鍋中熬製熟即可,一般30-40分鐘即可。

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比較快,很少有時間可以靜下來爲自己和家人好好地做上一頓飯。但再忙的生活,也需要用心去經營,畢竟健康,纔是對家人和朋友的最大責任。如果實在是沒時間,或者想省事,也可以在網上直接購買成包裝的紅豆薏米芡實粥,其實跟你做得差不太多,只是可以幫你節省下來事件罷了。

只要堅持下去,體內溼氣就會有一個很明顯的轉變過程,這個過程裏,要耐着性子,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關於溼氣,你還想了解什麼,可以留言告訴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