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貪婪我恐懼,別人恐懼我貪婪”,這是老巴的經典買賣語錄,也是股市裏,被我們奉爲圭臬的買賣指導總原則。但具體到實際投資中,如何細化執行它,一直是困擾投資人的疑難問題。研究透這些,是我們必須走過的路。

一、極端悲觀的情緒是是賺取超額收益的機會,也是風險釋放的好機會。

“價格圍繞價值波動”,是大家都認可的真理。遵循這個真理,利用市場先生的情緒,以低於價值的價格買入優秀的公司,是我們主要的投資原則。有些價值投資人錯誤地將市場先生看成是無時無刻不在發瘋的人,這是謬論。市場在大多數時候,情緒比較平靜,價格水平是相對理性的,什麼是好公司和爛公司,市場都很明白。股價也會相對平和的反應企業的內在價值。只有在集體出現極端悲觀情緒的情況下,烏合之衆纔會相互傳染,踩踏,價格和價值脫離而產生向下的價差。給我們價值投資人創造了超額收益的機會。極端悲觀的情緒纔是我們值得利用的機會。

極端悲觀的情緒,也是我們加強安全邊際的好機會,得益於現在發達的互聯網信息共享,極端悲觀的情緒會將企業已知和潛在的可能風險盡情釋放,掃描我們的認知盲區,助我們最大可能的排雷作業,安全邊際也會更加穩妥。

極端情緒發泄的時候,是最好的投資時機

二、三大優選極端悲觀情緒時刻是我們買入的好時機:股災,黑天鵝,股價業績雙殺。

大股災時刻,比如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 08年次貸危機,或者是15年的大股災,都是極端悲觀情緒深度擴散的時刻,出現打折股票最多。雖然大股災時刻間隔時間比較長,但有賴於中國的韭菜大軍的辛苦耕作,7年左右一個大災,2年左右一個小災,災災不斷。機會很多。一定會出現。

黑天鵝時刻,這是個偶然性出現的機會,比如茅臺的反腐塑化劑,伊利的三聚氰胺危,雙匯的瘦肉精時刻等,出現這種偶然性的黑天鵝時間比較散,不固定。好在偶然中有必然,這種的負面的黑天鵝,是必然會出現的。難點在於如何評估黑天鵝對企業的影響是暫時性的,還是永久性的?有多大程度的影響。

股價和業績雙殺時刻,大多數優秀的公司,都有一定的週期性,即使沒有黑天鵝事件,也有業績調整的灰犀牛時刻,比如格力在2015年的業績下滑的低點,比如現在的阿膠的業績下滑.這個時刻出現幾率比較高,時間間隔相對比較模糊的穩定。

幸運的是,三大極端負面情緒時刻交替、重複、重疊地出現在我們的投資週期中。2-3年就會有一次不錯的機會,所以不用擔心買不到,也不用擔心現金貶值的資金成本。在沒有買入機會的時間裏我們主要做的就是積累現金。

三、判斷優質股票是否值得買入,需要多個維度共同圈定。

老頭子給我們的建議是6折內在價值買入,聽起來很簡單,但是操作起來很難,企業的估值水平本身就存在很大的誤差。用這一招鮮是很難喫遍天的,就比如衡量一個美女,如果只用一種指標,比如屁股大,你可能找出來的是俄羅斯大媽。如果你用年齡,身材,三維,臉蛋,皮膚,身高,體重、性格和五官等指標共同圍定一個美女,就很容易找到西施來。循着情緒悲觀的思路圈定股票的低估的維度,我們會發現以下幾點:

1、 股價下跌50%以上。

沒有比股價下跌更能發泄情緒的了,經驗看來,下跌超過50%的股票是比較好的發泄指標。

2、 淨股息率大於五年期存款利率,且可持續。

淨股息是實實在在的自由現金流。穩定而持續的股息,且接近或超過五年期銀行存款利率,會對公司的股價形成有力的支撐。也是公司價值的實實在在的體現。

3、 經歷過一次業績變臉。

業績變臉也能宣泄市場的投資情緒,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週期,週期的底部也是情緒最低的時候之一。

4、 股價下跌超過6個月,

市場的投機的人,大多沒有耐心,長時間的下跌會磨滅絕大部分人的耐心。

5、 五年平均利潤的12.5倍市盈率以下。

五年平均利潤,是平滑過去的高低谷的利潤水平,使得公司的業績基本接近真實水平,12.5倍市盈率,是參考的喜詩。

6、 市盈率PE接近或低於歷史最低水平。

曾經的低估期,也是重要的參考線,即使猜不到是不是最低,但也可以判斷基本接近週期的底部。

7、 PB市淨率小於ROE*10.

公司的淨資產可出售價值,是股價的一條硬核的防線,它代表了可併購的價值。

8、 融資額度降低50%以上。

融資的人,是市場中最受不得波動的敏感人羣,是風險的集中營,如果你投資的股票中,融資額度很高,說明風險還是沒有完全釋放。一旦融資鬆動,跌去一半以上,悲觀也接近低點了。

9、 大股東和管理層持續公告買入。

大股東和管理層是最瞭解公司情況的一批人,他們對公司的未來的信心如否,就在於真金白銀的大筆買入。如果他們都覺得便宜,那就真的接近便宜了。

10、 股價接近內在價值的6折以下。

這一條不用解釋,是老頭的金科玉律。

以上十條是股價低估的,也是情緒低點的一些維度特徵。你們可以自己總結更多的維度,形成自己的投資格柵。

四、買入的資金分配原則。

買入之前要制定買入的紀律和計劃,紀律和計劃是對過程的控制,防止自己的思路被外界情緒的干擾.很多人的失敗,是放棄了自己原先的紀律和計劃。

一隻股票以多少買入比例爲合適呢?以最高不超過40%爲最高合適比例。如果單個股票的買入比例超過50%,那麼你的收益,將主要取決於此50%以上持倉股票的投資變化。對於任何一個公司而言,單個人的認知都是很有侷限的,誰也不能保證成功,就算是老頭也不能保證他的投資一定正確,所以相對集中的原則,是規避歸零風險的必要安全邊際措施。但買入的資金分配太低,也失去效率。不建議單個股票持倉低於20%。(觀察倉除外)。

532的買入法則。532買入法則的核心思維是,爲不同的概率,分配不同的資金額度。先要保證持有優質股權,後博弈更好的價格和安全邊際。假設你投10億,在優質股權低估特徵確定後,先買入50%的比例,即5億,保證了擁有,這是第一步。悲觀情緒的程度很難預知,如果股價繼續下跌,比如再次下跌20-40%。此時可買入資金的30%,也就是3億的現金,用來博弈更好的價格和更好的安全邊際。這是第二步。剩下的20%,也就是2億資金,是用來應對超級極端的情況的,這種情況,有可能是類似1929那樣的大蕭條級別的。是誰也預料不到的大崩潰,這種情況肯定會發生,至於什麼時候發生,不好判斷。長期下來,你會發現,這2億資金不是經常動用,或者說永遠也不動用。這就是常備金,也是安全邊際的最後保障。

五、買入的一些常見誤區。

1、誤區一 業績大漲了,不買就虧了,股價一會就暴漲。

這是常見的初級買入誤區,業績大漲,一般都是不可持續的,股價超乎業績的暴漲,必是極度的樂觀情緒感染。樂觀的情緒會推升價格向上遠離價值,與我們尋求的價格向下遠離價值的行爲正好相反。無數的經驗證明,暴漲之後,都是一地雞毛。

2、周圍都在買,你不買就買不着了。

聽信這句話,也就是證明周圍的烏合之衆在干擾你了,如果你搖擺,那你也在滑向烏合之衆的邊緣。價值投資人,是市場中的少數人,大量人出現的地方不要去。因爲情緒由低向高轉變是很慢的,你的買入的時間可以跨度很長,甚至長到一兩年,不是隻爭朝夕的時間。公司的價值和別人買不買也沒有關係。

3、在業績持續增長下的低市盈率狀態買入有安全邊際。追捧業績持續增長下的高市盈率

這是非常具有誘惑性的買入方法,市盈率是以一年爲靜態的,大多數人只會關注某個時點的數據。企業連續高增長後,市盈率低,是經常出現的陷阱,這個陷阱的根源在於過去持續的高增長已經透支了未來的潛在增長率。而高增長下的高市盈率,更是毒藥,能持續保持這種狀態的公司,是不存在的。

4、透支一年業績買入法

這是很多大V在推崇的一種買入方法,這種思路的出發點是優質公司難得,買到就賺到。但是這種方法的缺點和上面的一樣,都是透支了公司的潛在增長率,使得買入的價格接近或者超越企業的內在價值。得不償失,你會發現自己很多的失敗案例。反過來說,就算是茅臺,也會給大家很漂亮的買入機會,更何況其他公司。耐心是我們價值投資人的主要技能。

5、新產品大賣,買入

追逐新品的想象空間,是投資人常犯的毛病之一,聽到某個新品大賣,然後就開始想象未來的增長空間,股價也會隨着預期不斷的新高。但是,如果大家通過財報的業務分類的多年變化去追蹤,你就會發現,很少有公司的業績,是因爲新品大賣而業績持續增長的。最好的複利載體就是企業的產品不需要革命性的變化。連續的爆品增長多是幻想。

6、併購重組等博消息買入、

這也是初級投資者經常犯的買入錯誤。併購重組失敗概率之高,令人咂舌。你可以舉例一些成功的收併購的案例給我,我也能同樣舉例5倍以上的失敗案例反駁你。從質量控制的維度來說,如果一件事情失敗概率在50%以上,絕對是個失控的控制措施。價值投資人只做大概率的事情。至於看消息買入,更可笑的,如果是絕密的消息,一般不會出董事會或者私人小團體,能出來的消息,特別是到我們普通投資者的手裏的消息,那基本上是爛大街了。沒有任何意義。

7、好公司隨時都可以買入,放寬安全邊際買入。

投資的維度很多,就像衡量一個美女,皮膚白皙,不是唯一的指標,他需要各種指標如身材,三維,臉蛋,身高,體重,修養,出身,文化,涵養等等共同測量,才能得出一個美女來。好公司只是投資的必要條件之一,他重要,但不唯一。再好的公司也不值得你40倍市盈率以上買入。安全邊際是我們投資的基礎必要條件,是價值投資的基石,任何違反安全邊際的行爲,未來都有一個巴掌等着你的臉。

8、宣戰式買入

當你在烏合之衆中受到負面感染的時候,很容易情緒衝動,好像至尊寶附體,有了無窮的力量,不僅向別人宣戰,也向自己宣戰。不成功就成仁。自己情緒不穩定的時候做出的決定,基本上都是錯誤的。投資以安全邊際爲首要基礎,守好紀律,必要的時候,遠離烏合之衆。

六、最好的買入,就是不用賣出。

賣出應該是被研究較少的科目,如果你以很好的價格,買入了一隻優秀的股票,就儘量不要賣出。高階的價值投資人的終極的目標是買到一個不用賣出的股票。我們在選擇股票的時候,也要以不用賣出的股票作爲優選標的。

大部分價值投資人,不是敗在了低估買入,而是過早的賣出兌現所謂的收益。通俗點說,很多人是被漲出去了,他們太過於自信自己對企業的掌控能力,有些好公司之所以是好公司,是因爲他們的偉大之處,如果我們能輕易的預測好公司掌控偉大的公司,那我們的能力得需要多麼偉大?這和預測股價其實差不多。所以不如做一個好公司的寄生蟲,快樂的寄生蟲。

當然願望總是美好的,總有一些不如意不可預測的事情在未來發生。那些需要賣出的時刻,我們還是要知道的:

1、企業遇到強有力的替代性對手且對手已成規模,

這是首要的賣出條件。是護城河被瓦解。護城河是企業的競爭優勢,競爭優勢是利潤的保證和來源。一旦失去競爭優勢,就是複利的瓦解。對於行業龍頭企業來說,可以依靠行業內的品牌和規模優勢護城河,輕鬆打敗行業內和新進入的對手。但是對於顛覆性的替代型對手,龍頭企業會艱難招架,直至完全失敗,比如智能手機對諾基亞摩托羅拉的替代,比如連鎖商業遇到互聯網銷售等。如果你投資的公司,出現替代性競爭對手並形成規模,就要考慮賣出了。反過來想,要優選護城河不容易被瓦解的,替代性威脅比較低的文化傳統類公司。

2、行業天花板或、轉型甚至衰退型的公司,他們達到天花板後要考慮更換標的。

世界有兩種主要優勝競爭模式的企業,第一就是靠量,所謂的規模成本優勢,比如伊利,可口可樂,雙匯,格力,福耀,阿里巴巴,騰訊等,這類企業的特點就是成長主要靠量的一條腿的增長。爆發能力強,但是他們的營業收入停滯後,基本上失去超額的複利能力 (依靠股息的低速複利應該還是有的)。這類企業具有階段性投資的特點,營業收入連續停滯後是主要特徵,到了天花板就要考慮賣出。另外一類是差異化的企業,本身具有比較特殊的護城河,比如茅臺,片仔癀,東阿阿膠等,這類企業,比較長壽,是量價兩條腿走路的,即使在量停滯後,依然可以依靠每年近似於CPI的漲幅,獲得營業收入和利潤的持續增長。疊加股息貢獻後,複利效果依然優秀。在選股票的時候優選後一種企業作爲長期持有的標的。

3、有道德問題的公司,馬上賣出。

公司的企業文化是企業長久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本分誠信的企業文化,是我最喜歡的企業文化。那些企業文化缺德的公司,比如財務造假或者欺騙消費者等惡性事件的發生。這類企業遲早會面臨根本性的毀滅危機,遇到這種公司,不用多想,馬上賣出。一刻都不要停留。投資企業的時候,一定要查一查過往的歷史。有惡行歷史的公司,即使他漲的再厲害,也要有壯士斷腕的氣魄。比如康美,以前漲的十來倍,又有什麼用?一朝被打回原形。

4、特別高估的情況需要賣出。

合理價格和略微高估的價格,不能賣出。那些試圖去戰勝市場,精確評估企業的價值的行爲,往往被打臉。中國這個國家太優秀了,超過了絕大多數人的預計,企業的成長常常也超過我們普通人的預計。這可能是大多數人賣出的主要邏輯。除非出現極端的高估,比如茅臺100倍以上市盈率,賣不賣?肯定是要賣的。

5、有其他更好的投資標的。

如果有更好的標的出現買入機會,在現有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做一些倉位調整,也是正常的,俗稱的搬磚套利,搬磚也是門手藝活,祖師爺的安全邊際一樣的適用,不是簡單的平搬,而是出現超乎你預計的的價值差的時候,才適合搬磚。核心指標是股息,不斷增加自己的資產股息回報,是最好的搬磚原則之一。搬磚適合在相似性質的優質企業間搬磚,不能越搬越爛。守好幾只王子股,落難的時候搬磚幫一把,既能體現高尚的情操,也能實實在在的獲利。

6、買入後發現基礎買入邏輯錯誤的。

有時候腦袋發熱,會買入一些自己不懂的股票,冷靜下來後,就要好好的用常識,用價值投資的理論去格物自己投資的標的,如果發現問題,也要冷靜果斷的賣出,不說是我們,就算是巴菲特,有時候也會腦袋發熱,買入一些非常後悔的公司,這很正常。比如買入了伯克希爾紡織這塊的垃圾業務,早早結束纔是正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