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民警、村幹部、人大代表都這麼爲我着想,我也不會讓你們爲難的。” 在浙江省平陽縣鰲江鎮岱頭村村委調解室,當事人餘某終於打開了心結,同意簽訂調解協議,一起非正常死亡事件得以妥善化解。

這是浙江省平陽縣公安局實施“一警十聯”機制化解矛盾糾紛的縮影。

近年來,平陽縣公安局立足於提升派出所基礎防範、動態管控、信息採集和服務羣衆水平,以社情民意導向爲創新驅動,摸索實踐推出了“一警十聯”工作法,即派出所根據轄區實際情況,將現有警力下沉,對轄區內的村居社區、重點企業、重點工程、學校、老人院、代表委員、貧困羣衆等十項要素在全所民警範圍內進行分工,以聯繫溝通、交友談心爲方式,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爲目的,融入親民、愛心、和諧、服務等警務元素,實現警民關係健康良性發展,逐步打造“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楓橋經驗平陽新樣板。今年已調處各類矛盾糾紛831起,羣體性苗頭的矛盾糾紛22起,協助黨委政府化解較大矛盾糾紛17起。

“一警十聯”實施以來,平陽縣公安局定位“大腳板+大數據”的基礎工作格局,走訪、聯繫、溝通成爲民警日常工作的“熱詞”。

今年7月初,鰲江鎮岱頭村一名60歲婦女跳河自殺,事發前曾因瑣事和他人發生糾紛,雖當場由110出警民警調解,但該糾紛可能是自殺的誘因,死者家屬將矛頭指向了糾紛當事人。

社區民警莊和彬得知情況後,當即聯繫村幹部,並迅速將死者家庭情況、關係人情況、村居幹部情況反饋到派出所。

“非正常死亡事件,矛盾苗頭隱患若不及時消除,事情就會拖大,不僅當事人結仇結怨,還會轉變成信訪問題,到時候村幹部會更頭疼。”鰲江鎮派出所副所長楊新第一時間與岱頭村書記、村主任聯繫。村幹部接到電話之後,表示將全力配合派出所工作,並第一時間收集雙方當事人信息、社會關係等報給了派出所,同時告知糾紛一方當事人有個親戚顏某是縣人大代表。在撥通該縣人大代表的電話後,對方立即表示願意幫忙。

經歷一週的工作,在村居幹部、人大代表的大力支持下,雙方在岱頭村委會協商,雖同意調解,但在數額上相持不下。

楊新決定快刀斬亂麻,“你看,我說個數字,你們雙方看是否有意見?”村支書在旁邊敲邊鼓,“楊所長爲村裏的事情都跑了一個星期了,你們看看可以嗎?”

死者家屬餘某說,“我這邊沒有意見,聽所裏的。”顏某一方說,“你們這麼辛苦,我不會讓你爲難的。”最後,雙方握手言和,達成人道主義困難補助協議,矛盾隱患順利排除。

楊新介紹,鰲江鎮常住人口29萬,轄區面積廣,警力資源有限,但“一警十聯”就像一根紐帶,遵循“民意化導向”,將現有警力和羣衆密切捆綁在一起,民警的每一次走訪,都帶着真心誠意出去,帶着意見建議回來,按片區劃定責任民警,通過以點帶面,擴寬了基礎數據來源渠道,派出所能第一時間掌握各類社情民意、矛盾糾紛,也就做到了“心裏有數、遇事不慌”。

“一警十聯”,重要一聯是學校

根據轄區學校分佈情況,平陽縣公安局建立了“一校一警”聯繫制度,由社區民警任學校法制副校長,負責檢查學校硬件設施安全隱患,開展校園周邊不安全因素排查,及時化解校內人員矛盾糾紛,積極協助校方落實各項安全保衛工作措施,向所有學校配發對講機,實現校園警情處置實時聯動。

鰲江鎮派出所社區民警毛振孚在走訪鰲江鎮某中學得知,該校門口放學期間時常有社會青年在晃悠,同時幾個學校的學生和他們有接觸,校方擔心可能會發生敲詐勒索等治安案件。此後,每到週五3點至4點半學校放學的時間,民警都會在校園周邊巡邏,校園周邊環境大大好轉。

今年7月21日,鰲江鎮派出所人頭濟濟,除了穿着警服的民警還有一羣戴着小藍帽、穿着藍色馬甲的人,地上整齊擺放着棉被、風扇、油、米等慰問品。原來,這是社區民警鄭仁榮同新居民平陽縣“溫州一家親”公益團正在整理物資,準備走訪困難羣衆。

鄭仁榮說,平陽縣“溫州一家親”公益團是羣衆自發建立的,最初由平陽新居民成員發起,主要幫助其他生活困難的新居民成員,既然是服務羣衆的好事,派出所當然要支持。

從羣衆需求出發,平陽縣公安局將“一警十聯”與“流動警務窗口”“警務驛站”等載體相結合,推進線上線下警務融合,通過定期巡迴和網上預約、電話預約等方式,主動對接“最多跑一次”“百萬申請網上辦”活動,實現了羣衆少走路、服務到家門。今年以來,該局共上門辦證80人次、送證上門200人次、提供諮詢500次、開展入小區(入戶)宣傳3500次。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