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糕甜甜的,軟軟的,每個人都愛喫,我自己喜歡,我身邊的朋友也有不少愛喫蛋糕的。有時候一起出去玩,我就會做點蛋糕帶出去一起分享。常做的蛋糕品種大多是戚風或者海綿蛋糕,也分享過不少相關的食譜,前幾日有位朋友發消息問我,有沒有“古早蛋糕”的食譜。
古早味,指的是古味,是用來形容古舊味道的一個詞,也可以理解爲“懷念的味道”,因爲早期化工食品產業不發達,料理製作比較單純,以手工料理食物爲主,用料好,常常被現在的食客們提及。
而古早味蛋糕,我翻看了一些相關的食譜,方法倒是不難,比普通的戚風蛋糕多了“燙麪”和“水浴”兩個步驟,麪粉的用量相對少了一點,因爲烘烤的過程中增加水浴,使烤箱內增加了溼度,烤出來的蛋糕更加溼潤、蓬鬆,口感上比直接烤出來的戚風蛋糕更好一些,喫過的人都說這個配方做出來的蛋糕更好喫。
原來我以前做的那個“日式棉花蛋糕”其實就是古早蛋糕,只是叫法不同罷了,這次我用6個雞蛋做了2個6寸的圓形古早蛋糕,詳細的製作過程想要了解,就往下看吧!
【古早蛋糕】
【原料】:冷藏的雞蛋6個、純牛奶80g、玉米油40g、金龍魚糕點用小麥粉80g、鹽1g、白糖45g;
【食譜製作過程】:
第1步:準備製作蛋糕所需要的原材料,雞蛋建議選擇冷藏後的雞蛋,這樣有助於蛋清的打發和穩定;蛋糕用的小麥粉是金龍魚糕點用小麥粉,筋度低,製作出來的蛋糕纔會蓬鬆香軟;
第2步:先取一張紙放在桌子上,把麪粉倒進細篩中過篩,防止麪粉裏有結塊,影響攪拌;
第3步:過篩的低筋麪粉放在一邊備用;
第4步:取一口小鍋上火燒熱,放入玉米油,中小火加熱;
第5步:油溫熱後,鍋底會冒出一些油泡泡,這個時候把麪粉倒進小鍋裏,並迅速地用筷子攪拌麪粉,使麪粉和油混合在一起;
第6步:混合好的油麪放到一邊,放涼備用;
第7步:把六個雞蛋的蛋黃打到碗裏,再倒入純牛奶和鹽,用手動打蛋器或者筷子把牛奶和蛋黃攪拌均勻;
第8步:攪拌好的蛋黃牛奶,顏色發黃,已經混合均勻;
第9步:把蛋黃牛奶倒進放涼的油麪鍋裏;
第10步:用硅膠刮刀把蛋黃牛奶液和油麪一起攪拌均勻,剛開始拌的時候油麪還會成小疙瘩,一定要耐心點,把疙瘩碾成糊狀,最後拌出來的蛋黃奶糊是順滑,無顆粒,很細膩的樣子;
第11步:把蛋黃糊做好以後再來處理蛋清,蛋清之前分離出來放在一個無油無水的打蛋盆裏,加上白砂糖;
第12步:用電動打蛋器打蛋清打至中性發泡,打好的蛋清呈白色泡沫狀,無流動性,打起打蛋頭,可以看到一個小彎勾;
第13步:把打好的蛋清取一半放到蛋黃糊的鍋裏,用刮刀拌均勻;
第14步:把拌好的蛋黃糊再倒回到蛋清盆裏,和另一半打發好的蛋清混合均勻;
第15步:拌好的蛋糕糊顏色淺黃,細膩蓬鬆;
第16步:取兩個6寸的圓形蛋糕模,因爲要用水浴,而我這個模具是活底的,所以在蛋糕模的外面裹了兩層錫紙,防止滲水。把蛋糕糊倒進模具裏,每個八分滿,震平後把包了錫紙的模具放到烤盤裏,烤盤裏加滿熱水,我這個烤盤淺,必須要加滿纔夠,如果烤盤深,倒入2CM深的熱水就可以了;
第17步:烤箱提前預熱150度,把烤盤放到烤箱裏,下層,上下管加熱,150度烤70分鐘;
第18步:烤的過程中,蛋糕會慢慢升高,然後表面會鼓起一個小圓包,然後再略回縮,最後和模具平齊;
第19步:烤好以後的蛋糕要迅速拿出來,倒扣在晾網上散熱,如果不及時取出來,在烤箱裏很容易就回縮了。取出來以後一定要像圖中這樣倒扣,否則熱氣散不出去,也會讓蛋糕回縮;
等蛋糕徹底涼了以後,再輕輕的把模具周邊的蛋糕扒一扒,就可以取出來了,古早蛋糕就做好了,是不是並不複雜啊!這樣的蛋糕蓬鬆柔軟,比直接烘烤的戚風蛋糕更溼潤一些,更綿軟一些,孩子們都說好喫。
可不是好喫麼,自己做的蛋糕,總歸還是真材實料,沒有添加劑,自己又做得熟練了,自然是好喫的。只是多了“燙麪”和“水浴”這兩個步驟,蛋糕的成品卻有變化,看來以後我也要多發掘一些蛋糕的做法了,爭取給孩子多做一些營養健康的好味道。
【多媽有話說】:
▲因爲自制蛋糕沒有添加劑,蛋糕的蓬鬆全靠打發的蛋清起的作用,所以儘量用冷藏後的雞蛋,蛋清中可以擠3-5滴檸檬汁或者白醋幫助打發,穩定性也會比較好一些;
▲本食譜中的烤箱溫度和時間僅供參考,因爲每個烤箱都會存在溫差,有的差距不大,有的比較大,請根據自家烤箱進行調整;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多媽,喜歡分享自己的原創食譜和美食尋訪經歷,在家可以用簡單、常見的食材製作健康、營養的家常美味,讓廚房更有家的味道;出去能夠尋找大街小巷的美食店鋪,品嚐各種不同的地方美味,讓平凡生活充滿更多樂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