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人公这种矫枉过正的断舍离,就是被曲解的“性冷淡风”,在扔掉一切的同时也丧失了烟火气生活的快乐,属于消极式的“性冷淡”。4、性冷淡风不等于与中式审美相悖。

1、性冷淡风不等于极简

何为性冷淡风?官方说法是Normcore,即极简主义的有味说法,代表着极简与克制,是去繁求简的高级智慧。

事实上,它更多的是对极简主义的调侃,最初来源于人们对MUJI的生理性冷淡联想,棉质衬衫、没有腰线、素色极简,看上去永远一副淡淡的禁欲气息,从而得名“性冷淡风”。

真正的极简主义是生活及艺术的一种风格,本意在于极力追求简约,并且拒绝违反这一形态的任何事物,表现上它是视觉上的删繁就简,本质上是对品质和功能的重视。

日式风格和北欧风格被认为是极简风的代表,受历史文化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日式极简与北欧极简在风格、材质、颜色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后现代主义的日式极简,在设计中善用明度高饱和度低的木材、竹子、陶瓷做材料。现代主义的北欧极简,在设计中善用明度高饱和度高的金属、木材、织物等做材料。

2、性冷淡风不等于断舍离

对物品的断舍离 

去年的2月份,一部叫《我的家中空无一物》的6集日剧,刷爆了我的朋友圈,剧中主人公的家空无一物,东西都去哪了呢?都被她亲手扔掉了!主人公是“过度极简”的推崇者,把断舍离做到了最高的境界。

普通的勺子可以用来调料,计量勺就扔了;大碗可以用来洗菜,洗菜盆就扔了;两条毛巾可以替代浴巾,浴巾就扔了。

占空间的沙发会让房间变小,扔了;老公送的第一个生日礼物,完全没用过,扔了;最后甚至连不经常带的结婚对戒也扔了。

而断舍离真正的含义并非如此:

1、断=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

2、舍=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

3、离=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主人公这种矫枉过正的断舍离,就是被曲解的“性冷淡风”,在扔掉一切的同时也丧失了烟火气生活的快乐,属于消极式的“性冷淡”。

断舍离更多的是对生活方式与人生的思考,当做完了取舍,就会发现生命中的哪些东西对你来说是最重要的。

对色彩的断舍离

被曲解的极简性冷淡风在断舍离物品的同时,也断舍离掉了色彩,色调停留在了黑白灰的层面,原本温暖明亮的色彩统统被舍弃,只留下没有一丝温度的“黑白灰”。

曾有网友吐槽自己的装修经历:

装修前,确定了性冷淡风格,为了带范、逼格高冷,从硬装到软装,家具到墙纸,全是黑白灰三色。装修后,发现每天从996的公司回到家里,就犹如从一个钢铁丛林里又走进了另一个工业厂房,身心得不到丝毫放松。

把简单的设计元素,进行有机地编排、整合,达到以少胜多、以简胜繁是极简的最高境界。

但过度简单化的性冷淡风,渐渐舍弃了设计感,展现出来的尽是简单粗陋,原本有色有味有情的细节之处,变为冷冰冰、黑白灰的钢筋水泥。

3、性冷淡风不等于高级感

“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木心

为了担心别人说自己不懂审美,我们开始一昧追求所谓的“高级感”,不知何时有着黑白灰永不过时说法的性冷淡风成了高级感的典型代表。

不合时宜的性冷淡风,不仅不会增强高级感,还会降低你对审美的认识。

4、性冷淡风不等于与中式审美相悖

提到中式审美,很多年轻人就会情不自禁的摇头拒绝,因为在他们看来中式审美是大红大绿金灿灿、高山流水大铜钱、龙飞凤舞牡丹花。

小编想说这不是中式审美,是土味审美。真正中式审美的极简性与高级感丝毫不逊于性冷淡风。

因为我们是喜欢热闹、性格温和的民族,即便是朴素极简也十分注重生活气息,与极简主义的克制、低调、冷静、距离感相比,中式极简更有文人雅士的风骨与烟火气,在润物细无声中展现出简约之美。

脱胎于明式家具的极简主义,与中式审美并不相悖,相悖的只有被曲解了的性冷淡风与被误解了的中式审美。

只得其表不得其意的拿来主义设计,其实是一种审美懒惰。不求神似只求形似的肤浅理解,曲解了“极简”的真正含义。

与其一昧的追求外在形式上的断舍离,不如去聆听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给生活删繁就简,享受真正的极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