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但凡有戰鬥力的軍隊,除了士兵的身體素質、軍事素養以外,賞罰公平是提高軍隊整體戰鬥力的不二法寶,公平是最好的激勵。在古代,要做到官兵平等是一種奢望,也是對古人的一種苛求,但是如果能夠做到官和官、兵和兵之間的平等,那麼對於軍隊的戰鬥力也是一個極大的保證。

明朝崇禎年間,農民起義四起,在天災(連續旱災)、人禍(國內爲了鎮壓農民起義和應對東北清朝而不斷增加餉銀)和外患(東北清朝的侵擾)的多重作用下,崇禎皇帝在位的十七年幾乎都在應對內憂外患。明軍的戰鬥力也在戰爭中不斷下降,除了經驗豐富的老兵的不斷犧牲之外,還有軍隊的紀律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明朝官軍

崇禎十五年,農民軍已經具有相當強大的實力了,在幾年內多次攻佔洛陽、開封和襄陽等戰略地位重要的大城市,原來明朝的官軍可以追着農民軍到處跑,但是此時只能依靠堅城進行固守,甚至連固守都做不到。爲了鎮壓農民軍,崇禎皇帝將名將孫傳庭從監獄中釋放出來,希望這位老將能夠幫他收拾這個爛攤子。

崇禎皇帝

孫傳庭之前因爲與兵部尚書楊嗣昌等人有矛盾、裝病不願爲朝廷效力等原因被崇禎下獄,被關押了三年之後被釋放出來,崇禎重新起用孫傳庭後當面問他需要多少兵馬,孫傳庭以爲農民軍還是三年前的農民軍,於是說:“五千精兵足矣。”崇禎聽後大喜,他以爲老帥這麼厲害,立馬照辦,讓其擔任陝西三邊總督,負責剿滅農民軍。

但是等到孫傳庭上任之後才發現情況不對,如今的農民軍已經不是那些被官軍追着到處跑的流寇了,而是成建制的精兵強將了,感到不對的孫傳庭立即向崇禎求援:“非練兵兩萬,餉百萬不可。”好不容易“省了錢”的崇禎皇帝怎麼願意再多出錢呢,於是嚴厲斥責了孫傳庭,命他立即尋找農民軍決戰。

孫傳庭

這年十月,孫傳庭在郟縣地區設下埋伏,後面的劇情就十分熟悉了,孫傳庭派一名將領假裝戰敗把李自成的大部隊引入埋伏圈,然後伏兵四起,果不其然,李自成被擊敗,但是因爲官軍人數太少,李自成得以突圍而走。勝利了的官軍紛紛忙着爭搶農民軍丟棄的物資,沒想到卻樂極生悲了。另一支農民軍部隊——外號“曹操”的羅汝才趁着官軍忙着搶東西之際,衝入官軍中殺他們一個措手不及,匆忙應戰的官軍不出意外地失敗了,其中左勷、蕭慎鼎兩部人馬最先潰敗逃竄了。

由勝轉敗的孫傳庭非常氣惱,安定下來之後便開始追究責任,最先逃竄的左勷、蕭慎鼎自然是受到了最重的處罰,蕭慎鼎斬首示衆,而另一位將領左勷則罰兩千匹戰馬抵罪,同樣是帶頭逃竄,爲何兩位將領卻差距如何巨大呢?這就得從兩位的背景來找原因了。

原來,左勷的父親是明末宿將左光先,左光先是東林六君子、對抗魏忠賢的著名東林黨人左光斗的弟弟,他驍勇善戰,先後跟隨洪承疇、孫傳庭與清軍、農民軍多次作戰,並取得不少戰績和戰功。身爲官二代的左勷雖然在此戰中率先逃竄,但是看在其父的面子上,孫傳庭放了他一馬,別人砍頭的罪名他只要用兩千匹戰馬就可以抵罪了。

左光斗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但是如果連基本的公平都做不到,那麼這樣的軍隊戰鬥力怎麼能夠得到保證呢?

參考文獻:《明末農民戰爭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