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盛制帖》是米芾致友人蔡肇(字天啓)的尺牘之一。請仔細觀察“寒光”二字的筆法,然後說說你對這二字之間筆畫連接的分析,並講講米芾這樣處理的目的。

繼《三吳帖》和《吳江舟中詩帖》之後,米芾的書寫習慣逐漸有所改變,字形逐漸加長呈包裹之勢。

《盛制帖》的字形線條流暢,中鋒筆畫多,字距較小,行距較大。從整體來看字形,往往是兩個字或者三個字相連,粗細變化也比較明顯。


▲米芾《盛制帖》,行草書墨跡,約元豐五年(1082年),縱27.4釐米,橫32.4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盛制帖》是米芾致友人蔡肇(字天啓)的尺牘之一。該幅鈐有明代項元汴,清代梁清標、王鴻緒及乾隆、宣統內府鑑藏印多方,其中項元汴章足足佔據一半之多。裱邊則爲明代董其昌題跋:“米老此尺牘似爲蔡天啓作。筆墨、字形之妙,盡見於此。”收入清宮舊藏《米芾詩牘冊》。


此帖行草筆勢飛動,形態曼妙,"天啓親"三大字更是一氣呵成,酣暢淋漓,充分表現了"刷字"的藝術特色。從署款中我們看到使用的是"黻"而非"芾"字,可判斷此帖作於米氏41歲之前。

風骨超然,行草之間,愈寫愈見精神氣!






請仔細觀察“寒光”二字的筆法,然後說說你對這二字之間筆畫連接的分析,並講講米芾這樣處理的目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