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科学有着十分古老的历史,早在四千多年前禹受命治水的时候,已经开始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始于秦朝的古代工程长城运河更离不开测绘技术支撑,中国历代科学先人对测绘理论的早期贡献,奠定了中国古代测绘制图的基础。

古代的测绘主要为治水防洪 军事防备 田地丈量服务。测绘说到底是一门技术性工作,测量仪器设备的改进和新方法的产生,就是测绘技术进步的佐证。

传说伏羲受到水中神龟背部图案启发而画八卦。其后的司南以八卦为代表八个方位,说明了八卦与测量方位有一定内在关系

«山海图»由九鼎图演化而来,也是比较原始的地图,它的注脚和说明就是流传至今的山海经。此图是后人依据山海经而绘制

管子地图篇 是古代兵书中对地图记载最为详细的文献,提出了“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的观点,并对军事地形图的内容和作用进行详细的描述

陕西咸阳汉景帝墓核心有一块石上刻槽指向正南正北的巨石,称谓"罗经石".修建陵墓的时候用其测量高度和指示方向,是目前世界发现的最早的石质测量标志

郦道元(?~527年 ),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北魏时期酷吏、地理学家,青州刺史郦范之子

郦道元撰有《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成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水经注介绍了我国境内1000多条河流以及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说,历史,是古代测绘成果的集成

贾耽(730年-805年10月26日),字敦诗,沧州南皮(今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人。唐朝中期宰相,地理学家、政治家。是唐朝玄、肃、代、德、顺、宪宗6朝元老

从兴元元年(784年)到贞元十七年(801年),贾耽绘成《海内华夷图》,撰写《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贾耽著有10卷《皇华四达记》,6卷《关中陇右山南九州别录》,4卷《吐蕃黄河录》

北宋初年规定,每逢闰年,各州上呈地图,称为“闰年图”。朝廷按照上报地图绘制成本朝全图和各地专制地图,

《梦溪笔谈·守令图》是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成名之作《梦溪笔谈》中的一篇,详细记述了一幅名为《守令图》的地图绘制方法。《梦溪笔谈》涉及天文、数学、地理、艺术、军事、法律、物理等二十多种学科,被现代人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沈括的七项绘图原则沿袭了裴秀“制图六体”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了一些革新,他以“牙融”和“傍验”二法取代了“制图六体”中的“道里”。

《海国图志》是岳麓书社出版的图书,作者魏源。是一部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全书详细叙述了世界各地和各国历史政治、风土人情,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

1600年5月18日(万历二十八年),利玛窦带着庞迪我神父和准备好献给皇帝的礼物由南京启程再赴北京,由于太监马堂的讹诈和阻挠,传教士们在天津耽搁了近半年的时间,并于1601年1月24日抵达北京。利玛窦一到北京,就着手整理礼物进献皇帝。进呈自鸣钟、圣经、《万国图志》、大西洋琴等礼单上开

徐光启与利玛窦讲道

列的贡品共16件,万历皇帝对这些贡品兴趣十足,对那些宗教圣物,万历皇帝既觉新奇又感敬畏,他把十字架上的耶稣称为“活神仙”,并把圣母像送与母亲慈圣太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