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位于山西省太谷县城西南5公里处的太谷三多堂博物馆,就是曹氏这个明清晋商杰出代表的一幢“寿”字型宅院,占地10638平方米,房屋277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翻回来走在去太谷火车西站的路上,看见太谷县还是以低层建筑为多,三、四十层的建筑也有,但为数不多。

2016年6月6日早上,我提议去太谷去玩,家人觉得太原离太谷很近,当天去当天回,于是我们决定马上出发。

来到南站时已是10点,我们只好在候车大厅内呆1小时。太原火车南站工程投资总额约30亿元以上,由铁道部和山西省共同出资建设,是山西省内第一座高标准现代化的大型铁路客运站。太原火车南站确实是一个高标准现代化的铁路客运站,在太原坐高铁和动车都要在这里上车。候车大厅空间很大,里面有很多小餐厅,本来想吃一碗面,一碗面最少要18元以上,于是打消了吃面的念头,准备去太谷再吃中饭。

动车确实很快,半个小时就到了太谷火车西站。下了车,坐上5路车,问了司机怎样去三多堂,司机告我们可在荣军医院下车换乘6路车去三多堂。

太谷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处晋中盆地,始建于西汉,历史悠久,文化商贸发达。与介休、祁县、平遥共同成为闻名遐迩的晋商故里,境内有诸多晋商大院遗存,以曹家大院

和孔祥熙宅院(孔祥熙出生在太谷)为其代表。明清民国时期,太谷富商巨贾云集,成为中国北方金融、商业中心。其主要景点有净信寺、光化寺、真圣寺、三多堂等。

三多堂博物馆是一部浓缩的晋商辉煌史。山西太谷县明清时代曾经出现过名噪一时的富商巨贾,他们由经商而致富后,纷纷携带巨额钱财荣归故里,在家乡太谷大兴土木,置地建宅。于是太谷城乡陆续出现了一座座深宅高楼大院。西方人曾将太谷称为“中国的华尔街”

,而三多堂的主人曹氏家族堪称这条华尔街上最有成就的商人。为何叫三多堂,因为房子的主人希望自己的家族多子、多寿、多福,所以起了这么一个名字。

曹家明末创业,顺治年间发迹,乾陵、道光年间最为鼎盛,经商300年长盛不率。至民国27

年统计,曹家经商300年,商号发展到640多座,钱财达1200万两,雇员达3.7万人之多,商号遍及国内外,可谓盛极一时。位于山西省太谷县城西南5公里处的太谷三多堂博物馆,就是曹氏这个明清晋商杰出代表的一幢“寿”字型宅院,占地10638平方米,房屋277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该宅院建筑风格古色古香,香,南北融通,结构独特,雄伟高大,堪称“中华民宅之奇葩”,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套开阔的豪宅延续了明代古朴简约的建筑风格,在许多设计上体现了曹家富可敌国的大官商气魄,也折射出明清两朝“山西最富”的历史面貌。据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慈禧太后等人仓惶西逃出京,途中囊袋空空,盘缠不足,曾向晋商富户的曹家借了一笔巨款。返京后,因为皇室亏空,慈禧便将价值连城的法国贡品--金火车头钟赐予曹家,以示抵债。

三多堂博物馆主要陈列有曹家经商史、明清古旧家俱展、瓷器展、珍宝展等四大项目。其中,

曹家经商史反映了曹家历代从艰辛的创业到创造辉煌和走向衰落的过程,有创业阶段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辉煌时的“辽奉蒙俄六百座”、“福禄寿喜四合围”、有衰落时“白烟一股瞬息间,千年瓦金落纷纷”。

出乎我们的意料,来三多堂的游人不多。三多堂坐落在太谷北洸村,这个村就是一个普通的村,很不显眼,乡政府也在这个村里。路两旁有很多枣树,据当地人讲很多枣树是上世纪4

0年代栽种的,这个乡也是个枣树之乡。来到这里已是中午12点钟,附近没有什么饭店,可见这里的旅游还处在萧条之中。一个年轻人的和我们搭上了话,才知他是当地信用社的工作人员,他带我们去了一个门面不错的饭店,

他说价格也不贵。我们要了一个山西过油肉18元,两瓶青岛啤酒12元,两碗面16元共计46元,吃的还满意。最后店家还上了当地的特产太谷饼

太谷饼是面制炉烤的实心饼,当地俗称“干饼”、“烧饼”。饼呈圆形,直径11.65厘米,厚约六分,边与心的厚薄均匀,表皮为茶黄色,粘有脱了皮的芝麻仁。冷食此饼,酥而不硬,软而不皮,而且储存时间长,久储味道不变,既可作茶点,也可旅行食用。因此,太谷饼还是人们相互馈赠的上好礼品。

进了院,因为我去过山西常家庄园,祁县渠家大院,乔家大院,王家大院,房子的结构、样式都大同小异,常家庄园大概是三多堂的几倍大。我佩服晋商的辉煌,为山西人挣了光。在山西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在太谷、祁县、平遥这些小乡镇上出现如此规模的豪华民居,我十分震撼。据说三多堂这些建筑当时就花了白银几百万两,当时三多堂主人曹家的财产就有白银几千万两,富可敌国,导游介绍说折合人民币四、五十个亿,听起来咋舌。我也奇怪这些晋商巨头,为何不把他们的总部设在北京、天津、上海这些地方,偏偏要设在自己的家乡,甚至在一些最不起眼的乡村小镇上。

北方的住房都是面北朝南,为的是南边的太阳照耀在家中,这种结构的房子老家人叫正房。三多堂曹家的房子也是这样。东西一个主轴线,最北面的房子高大,有放珠宝的房子,有祭祠祖先的地方。我们还爬上三层的高楼,上面有城墙的结构,我想这是为了防御外来的攻击而建造的设施。当时曹家为了自己的住宅安全,招募了500人的保卫队伍。

这些建筑分为若干个四合院,有长辈住的地方,还有儿子、孙子辈住的地方,还有绣楼。绣楼是给未出嫁快要出嫁的女儿居住的地方。据导游说,姑娘住在二楼上,一般情况下不许下楼,吃喝要丫鬟们送上楼。可见在封建社会里,富家女子也不是很自由的。到了清朝末期,由于清朝政府的灭亡,民国政府建立起国家银行和其他原因,所有的晋商在辉煌了四、五百年之后集体走向灭亡,曹家也不例外。在日本侵略者占领太谷期间,用两辆大卡车在四十天内把三多堂的财物洗劫一空,想起来让我们对日本鬼子的抢劫义愤填膺。看着如此辉煌的晋商曹家已是人去楼空,只留下这残存的回忆,让人唏嘘不已!

我们从北洸村坐6路车到新华书店站下车,打听老城在哪里。也好打听,好几个人告诉我们具体位置。我们穿进一条小街道,走不多远就见路左边不远处出现一座大白塔。

大白塔为7级砖木结构,平面呈八角形,高43.6米,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塔身为楼阁式空心制,塔顶为莲座瓶式喇嘛刹,塔腹空心,登塔北望,古城旧貌犹存。晚霞映照下的鼓楼,燕子环飞,令人心驰神往。

往前走往左拐200米左右,就来到蒋介石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祥熙老宅。一打听门票要45

元,我想院落无非也就是像三多堂一类的建筑,没有必要再花钱,而且门票的价格也

很贵,我们工薪阶层还是节约点为好。再往前走,两旁的建筑都是些老建筑,年代我说不清楚。我看见临街的一间房子上还写着百货分公司临售门市部的字样。太谷老城依然保持了它的原生态,老城中、古巷内的当地的民居建筑依然保存完好,而且当地居民仍然居住其间

更令建筑有了活力与生气。走在大街上,总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古城区有明清时期的建筑,也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建筑,和平遥古城相比,太谷老城的街道略显狭窄。很远我们就看见太谷鼓楼,位于太谷县旧城十字街

中心,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25),清康熙、乾隆年间均有修葺。鼓楼建在方形的砖砌台基上,台基高约8米,辟十字交叉四个门洞,可通县城东西南北。鼓楼为二层三重檐楼阁式木构建筑,高20米。楼身二层,面宽、进深皆三间,四面开门,每层均设有围廊。楼内东有楼梯

可达二层。是太谷县城重要的公共建筑和城市地标。再看到鼓楼边上的东街、西街,古色古香的建筑,两条长长的老街啊。仿佛我们置身于古代,翻越了时空隧道。好有味道的老街,几乎所有的门脸上都有一块牌子,写着原来商号的名字,可惜只有其名未有其实了。街上几个烟酒、粮油、修车的幌子,淡淡地散发着商业气息,早已没有了当年的气魄。当年这里到底有多么繁华多么热闹多么兴旺,看看后面一个个的高墙大院,不需要多少想象力就可以感觉得到到当时的太谷是多么的繁华!翻回来走在去太谷火车西站的路上,看见太谷县还是以低层建筑为多,三、四十层的建筑也有,但为数不多。但和古县城相比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三多堂和太谷老城的相衬,太谷这个古老的县城会更有味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