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啓用具有較高飼養管理素質的人員承包母幼鹿羣。茸鹿場應以有飼養管理母幼鹿多年的、經驗較豐富的、組織經營能力強的人員集體承包母幼鹿羣。

第二,選擇較佳的飼養方式。在我國馴養茸鹿的3 種飼養方式中,以圈養和圈養放牧的飼養方式的繁殖力較高,應儘量選擇這兩種飼養方式中的一種

第三,種母鹿羣要有合理的最佳年齡結構。種母鹿羣的老幼鹿佔百分率過大,甚至連續幾年沒有2 一6 齡最佳繁殖年齡的母鹿,不僅會直接影響母鹿羣的繁殖力,而且對育種的影響更大。

第四,準確選擇和淘汰種公母鹿和幼鹿。不僅要根據體型大小、體質外貌、年齡、生產性能、體膘、健康狀況、育種方向等宏觀性狀進行選擇和淘汰母鹿,而且要根據卡片、譜系的親緣關係和個體特點淘汰繁殖生理有缺陷、失去生育能力的老、病、殘、過胖、過瘦母鹿;要選擇繁殖力強、乳房較大、歷年產仔較早、保姆鹿和雙胎母鹿的後裔、產公仔多的母鹿留做

第五,要有合理的營養水平。營養水平高低的標誌是膘情的好壞,一般過胖即營養過剩,過瘦即營養缺乏,均會影響繁殖力,而過胖比過瘦的影響更大一些。如果從7 月中旬至離乳前1 周給予“短期優飼”,直到11 月中旬在兩性配子生長發育和種公母鹿的發情配種季節,能供給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無機鹽飼料,保證鹿羣有整齊的中上等膘情(梅花鹿)和上等膘情(馬鹿),則對提高繁殖性能是十分有利的,尤其對體質差和繁殖力低的母鹿更爲有效。給予母鹿豐富的生理鹼性飼料和公鹿優質的生理酸性飼料,則可增加兩性配子的異質性而提高繁殖性能。

第六,科學地管理和使用種鹿及預備種鹿。對種公鹿和預備種公鹿要單獨組羣飼養管理。參配母鹿要按年齡、生產性能和體況分羣,不要大混羣,更不要經常變動鹿羣,最好能做到飼養員和圈舍相對穩定。要加強獸醫防疫工作,減少疾病,特別要控制住布氏桿菌病、結核病等傳染病,也要避免發生各種傷害母鹿(尤其妊娠母鹿)的事故,確保各項繁殖工作的正常進行。

第七,準確選配,嚴格避免近親繁殖。

第八,採用先進的試情配種方法和適宜的種公母鹿的配種比例。

第九,採用現代繁殖技術手段,如鹿的人工授精或同期發情技術時,要有相應的查漏補配等技術措施。

第十,做好保胎和產仔時的各項工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