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雍正帝真的在位60年的話,如此漫長的時間內,很難保證他這樣的改革不會越過既得利益集團的底線,而既得利益集團一旦隱忍不了的話,那麼肯定會以某種方式爆發出來,比如說造反或者發動政變,這對於雍正帝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即使他應付得過來,但內部矛盾的激化,無異於是不利於帝國發展的。在很多人眼中雍正帝可以說清朝乃至中國歷史上少有勤政好皇帝,甚至有些人認爲雍正帝在位13年太過短暫,如果跟他兒子乾隆帝換一下,換成是在位60年的話,那麼清朝肯定會更好的。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大一統王朝,可謂是大衆耳熟能詳的一個朝代。而縱觀清朝十二帝,清世宗雍正帝胤禛在今天可謂是一個知名度很高的皇帝。
在很多人眼中雍正帝可以說清朝乃至中國歷史上少有勤政好皇帝,甚至有些人認爲雍正帝在位13年太過短暫,如果跟他兒子乾隆帝換一下,換成是在位60年的話,那麼清朝肯定會更好的。
那麼雍正帝真的在位60年的話,清朝會不會更好呢,今天宋安之來具體說說。
首先宋安之認爲雍正帝如果真的在位60年的話,那麼會適得其反的,清朝不會變得更好的,甚至有可能會變得不好。爲什麼這樣說呢,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在位時間長的皇帝,很多都是晚節不保。
正所謂以史爲鑑,縱觀中國歷史,那些在位時間長的皇帝,往往是前明後昏,諸如梁武帝、唐玄宗、嘉靖帝,爲什麼會這樣呢
因爲這些在位時間長的皇帝,一旦年老,往往會出現老糊塗的情況。

因此或是放權於下或者說識人不明,諸如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後期不只是徹底使節度使可以掌握當地軍政大權,更是重用野心勃勃的安祿山,導致了安史之亂的爆發,使唐朝由盛轉衰一蹶不起。
或是厭倦政事,躲於後宮中過着自己的個人生活,不顧國事。比如說嘉靖帝,雖然怠政期間大權在握,但重用嚴嵩等奸臣,搞得是民不聊生,可謂是嘉靖嘉靖,家家乾淨。
即使那些沒有晚節不保的皇帝,但隨着在位時間的漫長,隨着年老體衰,都或多或少出現了昏聵的情況。
諸如說雍正帝的父親康熙帝,一生威名赫赫,晚年還不是照樣出現了九子奪嫡的亂象。雍正帝的兒子乾隆帝在晚年也是好大喜功,自稱“十全老人”,不只是使國庫空虛,還用人不當,使帝國內部矛盾激化,因此有了後來的白蓮教起義。
還有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晚年不照樣出現了昏聵情況,是聽信小人話語,結果逼死了兒子衛太子劉據。
所以說在位時間長了真不是一件好事。
我們再來看看雍正帝是歷史上有名的勤政皇帝,經常是忙到晚上十點甚至十二帝入睡,第二天早上四點之前起牀,一年還休息不了幾天。

如果他真的在位60年,天天這樣高強度的生活,難保他不會厭倦,而一旦厭倦,要麼維繫不了這種緊張而有序的處理政務情況,使治國效率大打折扣。要麼就是年老體衰後,會出現昏聵情況,草率處理政事。
二、雍正帝得罪了既得利益集團。
以雍正帝的實際情況來看,他在位的13年,看似短暫,實際上是最適合他的時間了。
爲什麼宋安之會這樣說呢?
因爲雍正帝繼位以後,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無疑是已經得罪了龐大的既得利益集團。
但雍正帝的政治手腕很強,可謂是大權在握。又通過設置軍機處等方式進一步集權,所以這些既得利益集團只能隱忍着。
如果雍正帝真的在位60年的話,如此漫長的時間內,很難保證他這樣的改革不會越過既得利益集團的底線,而既得利益集團一旦隱忍不了的話,那麼肯定會以某種方式爆發出來,比如說造反或者發動政變,這對於雍正帝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即使他應付得過來,但內部矛盾的激化,無異於是不利於帝國發展的。

像當時民間流傳着雍正帝是被呂四娘所刺殺,並且被斬首的野史,即使在今天這個野史也是大衆耳熟能詳的,爲什麼其他皇帝沒有享受這種“待遇”呢?
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這是代表了當時既得利益集團的心聲,因爲這些人肯定巴不得雍正帝早點死去。
所以總結來說,雍正帝如果真的可以在位60年,那麼他的尷尬在於:如果一直保持高強度的生活,並且繼續一如既往的改革的話,越過那些被他觸犯利益的既得利益集團的底線的話,意味着激化了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勢必會造成不小的反彈。
如果他在位日久,厭倦這種高強度生活,或是身體承受不了的話,或是年老昏聵的話,那麼處理政務的效率和質量自然大打折扣,那麼他在位60年的成果自然不如在位13年成果。
所以雍正如果真的在位60年,繼續一如既往的作風,會引起既得利益集團的反彈。不繼續這種作風,則是不進則退,出現種種不好的情況,總之就是怎麼樣來看都不好。
因此13年的時間,對於雍正帝來說剛剛好,如果長了真的會毀掉他的一世英名。而雍正帝死後,那些壓力很大的官員,自然是如釋重負,肯定會產生“總算鬆了一口氣”的感覺。所以說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雍正在位13年,對他來說剛剛好,對於被壓制的既的利益集團來說也是剛剛好,可以說是皆大歡喜。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有不同看法歡迎評論出來和諧交流,覺得分析的還可以就點個關注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