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另一方面,早在丰臣秀吉时期的对外侵略就以失败告终,所以日本武士一直以“征韩”和“复仇”为目标,以西乡隆盛为首的士族出身人士主张“征韩论”,希望以对外侵略战争转化矛盾,最终这一提议被否决后,导致大量藩士引咎辞职,当时武士和朝廷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最终叛乱的武士发动了西南战争。这里要说一下西南战争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代表明治天皇的大久保利通和代表旧士族利益的西乡隆盛,这两个人都是武士出身,但是双方在对日本走向上却发生了激烈的分歧。

“黑船事件”冲击下的幕府

1853年7月8日,对于日本近代史来说绝对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当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率领美国海军舰队江户湾的浦贺及神奈川,以武力威慑日本开放通商口岸。马休·佩里我们或许比较陌生,但是他的亲哥哥就是在伊利湖战役中一战成名的奥利弗·哈泽德·佩里,后世的佩里级护卫舰就是以他哥哥的名字命名的,这兄弟俩一个击败了英军,另一个成功用坚船利炮叩开了日本的大门,只是当时的马休·佩里或许并不知道,他这个小小的举动直接导致统治日本两百多年的德川幕府走向了灭亡。

“黑船事件”导致幕府不得不开放港口,也使得幕府的封建统治受到了质疑

美国海军最初的要求很简单,开放下田和箱馆两个港口,允许美国海军船只在这两个港口进行补给,还要求日本允许美国向这两座港口派驻领事,并享有最惠国待遇。结合时代背景来看,其实这一要求相对于当时美国和日本的实力差距并不算苛刻。随后美国以武力胁迫幕府与其签署了一个《日美神奈川条约》。虽然《日美神奈川条约》对于日本造成的实质损失并不大,但此次事件对日本造成的冲击是空前的,日本将这场风波称之为“黑船来航”。这一不平等条约相当于在千疮百孔的幕府身上添了一道伤口,而且是持续失血的伤口。

《日美神奈川条约》对日本的影响其实并不大,但是其带来的新思潮很快将席卷整个日本,并动摇幕府的根基

一方面,美国海军的强大实力大大震慑了当时封闭的日本。让日本人首次接触到了西方的先进的技术。其次,当时备后福山藩的第7代藩主,江户幕府首席老中(老中是江户幕府时期除征夷大将军之外的全国最高官职)为了拖延时间,借口要得到天皇的批准才能答复美国人,这让天皇重新拥有了决策权,回到了日本政治舞台的核心。还有一点,那就是这是近代日本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此后英国,俄国和荷兰等等国家全都赶来要求日本开放通商口岸,加速了幕府的灭亡。

大量外国人将日本视为待宰的羔羊,想尽办法要来分一杯羹

因幕府而生,却亲手推翻幕府的武士阶级

说完了黑船开幕对幕府的影响,我们再来说说幕府制度下的武士阶级。江户幕府名义上是武家与公家共同执政。但是实际上却是武家一家独大,武士阶级在这一时期享有特权。武士拥有佩刀、担任官职、雇佣仆人的权力。如果平民阶层侮辱武士,武士可以将平民斩首,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一个江户时期的落魄武士,即便你穷困潦倒,面对一个腰缠万贯的商人,你还是可以命令他向你下跪。

幕末时期的武士有的虽然穷困潦倒,但是仍然享有极高的地位

说完了黑船开幕对幕府的影响,我们再来说说幕府制度下的武士阶级。江户幕府名义上是武家与公家共同执政。但是实际上却是武家一家独大,武士阶级在这一时期享有特权。武士拥有佩刀、担任官职、雇佣仆人的权力。如果平民阶层侮辱武士,武士可以将平民斩首,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一个江户时期的落魄武士,即便你穷困潦倒,面对一个腰缠万贯的商人,你还是可以命令他向你下跪。

倒幕运动时期,新选组成为了维护幕府的先锋势力,他们也是武士

另一方面,武士的日语直译为“侍”,其本意是侍卫的意思,所以武士对于忠诚看的非常重要。武士道精神虽然吸收了儒家和佛教思想,但是其核心内容却更暴戾,武士道精神讲究毫无保留的为主君献身,甚至不惜献上自己的生命。日本人非常喜欢樱花,而樱花一般都是在绽放的最绚烂的时刻凋零,日本武士常常将樱花视为自己的象征。武士的品质中,忠诚、勇敢、廉耻心等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在倒幕运动中,大量武士都毫无保留的为天皇效力,参与到了与幕府的抗争中。

维新三杰之一的坂本龙马,其本身也是武士出身

以往偏执狂热,代表守旧势力的武士,却在倒幕运动中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因为当时的日本正处在封建与现代,愚昧与开化之间。西方国家那近乎神迹般的技术力量对日本传统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在这样动荡的年代,武士阶级却并没有掌握自己命运的权利。年轻的武士们不满幕府的腐朽统治,前赴后继的加入到了倒幕运动的浪潮中。可他们却并没有意识到,武士阶级是幕府维护自己统治的工具,一旦天皇重回统治核心,必然会削弱各藩势力,而首当其冲遭殃的必然是维护各藩势力的武士阶级。

好莱坞电影《最后的武士》讲述的就是幕府与维新派之间的战争,事实上当时的武士装备也已经非常现代化了

武士最后的辉煌,西南战争

明治天皇推翻幕府后,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通过废藩置县,建立三府七十二县的方式迅速瓦解了各藩势力。随后又于1876年颁布《废刀令》,收回了士族的佩刀权,这进一步激化了士族与天皇派的矛盾。另一方面,早在丰臣秀吉时期的对外侵略就以失败告终,所以日本武士一直以“征韩”和“复仇”为目标,以西乡隆盛为首的士族出身人士主张“征韩论”,希望以对外侵略战争转化矛盾,最终这一提议被否决后,导致大量藩士引咎辞职,当时武士和朝廷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最终叛乱的武士发动了西南战争。

西南战争的导火索是西乡隆盛的辞职,作为维新元老,西乡隆盛的失势让武士们失去了最后的希望

这里要说一下西南战争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代表明治天皇的大久保利通和代表旧士族利益的西乡隆盛,这两个人都是武士出身,但是双方在对日本走向上却发生了激烈的分歧。虽然双方在倒幕运动中都不遗余力。但是大久保利通想要的是一个进步、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西乡隆盛想要的却仍然是一个由武士贵族阶层统治的国家,因为士族在倒幕运动中发挥了巨大的力量, 所以西乡隆盛认为天皇此后会重用士族。

明治时期的另一个知名人物大久保利通,被誉为是东方的俾斯麦,以不近人情著称,消灭了曾为战友的西乡隆盛

然而天皇废藩置县后,又发布了征兵令,军队统一由朝廷管理,废除了各地的藩兵,导致大量武士阶级失业。富足或有权有势的武士转而成为明治维新时期新陆军和海军的基干力量。而大量职业武士失业后,又面临着削减俸禄,地位降低等,他们除了发动叛乱别无他法。最终,西乡的辞职成为了西南战争的导火索,面对着兵力庞大,准备充足的政府军,最后的武士们纷纷举起了手中的武士刀。

西乡隆盛死后受到了日本的普遍爱戴,直到今天当地还有关于他的大量纪念品

西南战争导致武士阶级全军覆没,同时也检验了日本新军的能力。此次战争中,守旧的小资产阶级不得不臣服于以天皇为首的大资产阶级。此战结束后,明治天皇的权威达到巅峰。日本借此一跃成为了日本第一个资产阶级国家。另一方面,此战中日本陆军也暴露出了不小的问题,随后日本组建新式陆军和海军,成为了一个军国主义国家,为日后的侵略战争埋下了伏笔。

“在看”的永远18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