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偏科的問題,相信有很多人最頭疼的科目就是數學了。但這個讓許多學生束手無策的數學,偏偏就有人擅長,而且玩兒出了成就。這個女孩只有十五歲,普通人都還在唸中學的年紀,她卻已經被稱爲了"世界上最年輕的科學家。"她就是談方琳。



2019年,十五歲的談方琳被邀請參加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大會,而這時她正在讀高一。其實,早在談方琳讀初中的時候,她就對數學方面的研究頗有建樹了。她曾憑藉着"斐波拉契數列於貝祖數的估計"這一研究成果,獲得了第三十三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一等獎、專項獎,第三十三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主席獎、一等獎。網友們紛紛大呼"別人家的孩子""天才少女""我連這個研究的名稱都念不順"。的確,十五歲就有如此高的成就,實在是不多見。


那麼一定會有很多家長朋友好奇,"別人家的孩子"到底是怎樣煉成的呢?今天我們就來一探究竟。


談方琳現在就讀於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她梳着一個馬尾辮,模樣清秀,看起來就是一個普通中學生的樣子,奈何她的大腦卻一點也不普通。事實上,談方琳的父母都是華東師範大學的教師,顯然家庭中少不了學術氛圍的薰陶。



而談方琳的父親,則是數學老師,從小談方琳就對數學有着濃厚的興趣,父母也願意引導她朝這個方向發展。


但談方琳小時候卻並不參加競賽,據她自己說,參加競賽需要刷很多題,會佔用許多時間。這點在她的初中校長口中也得到了證實,校長說:"她在初中階段從不在外不可,也不會刷題。"


而在升入初中後,談方琳對數學變得更加感興趣,經常跟父親一起探討,但是父親並不是研究數論方向的,於是父親就幫她介紹了同是華中師範大學的數學系教授。談方琳就開始跟着這位教授搞研究。



儘管談方琳並不是跟着自己的父親做研究的,但是她的父親叫談勝利,百度詞條有介紹,在專業領域也頗有成就。而隨着談方琳的走紅,也有很多網友發現,她從小學到高中,都讀着上海最好的學校,接受着優質的教育。天才的頭腦,加上知識分子的家庭,再加上良好的教育,成就了這個年少有爲的談方琳。


看到這裏很多人肯能都要感慨上一句,怪不得。所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人家小孩優秀,原來父母也優秀啊。事實上,拋去其他方面因素的加成,對於許多家庭普通,孩子天資平平的人們來說,我們又能從這個天才少女身上學到些什麼呢?



首先,作爲家長應該擺正自己的想法。要知道新聞裏那些渾身高光的孩子畢竟還是少數。他們往往只是一些個例。我們不能再看到這些新聞後,就急切地想要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那樣的人,孩子稍有不配合,就覺得恨鐵不成鋼。


其實家長要把目光從新聞里拉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仔細的去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並加以引導,要知道,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他自己獨特的閃光的一面。


其次,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人人都知道,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但到了自家孩子的的身上往往無法貫徹落實,今天讓孩子學鋼琴,明天學數學,後天學畫畫......有時孩子小小的肩膀上承擔的壓力比大人還要大。



其實,正確的做法是,先觀察孩子的興趣究竟在哪裏,再進行有針對性地,重點地培養。不管是放任不管,還是資質很差的老師,都會對孩子產生負面的影響。選對老師非常重要。比如在線美術1對1的教育方式就很好,既有專業的老師指導,有解放了家長,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總而言之,教育孩子,還是要注重因材施教,不能一味地追求所謂的天才,和忽略了孩子的天性。不會有一無是處的小孩,耐心的多一些陪伴,總會發現孩子的過人之處。


最後,還需要正確的引導。都說沒有壞的孩子,只有不好的老師。有時正確的引導,也是關鍵。希望家長都能找到最合適孩子的道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