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后期,主要的看点就是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斗智斗勇。这两个人一个是卧龙,一个是冢虎,当真是给我们上演了一出龙虎斗。

北伐之战:诸葛亮和司马懿的龙争虎斗

公元229年,也就是太和三年,诸葛亮在休养了不到一年之后,再次发动了北伐之战,攻入魏地,并且还成功地占据了武都和阴平二郡。当时曹魏的皇帝魏明帝曹叡得到这个消息后,勃然大怒,决定这次要给诸葛亮打回去,于是下令兴师伐蜀。

公元230年,曹叡任命司马懿为大将军、加大都督之职,假黄钺之权,前往关中和大司马曹真,一起讨伐蜀国。同年八月,曹魏正式向蜀国发起进攻,由曹真率主力从长安进入子午谷,张郃走斜谷,司马懿则从荆州沿着汉水出西城,大军分三路攻打汉中。

司马懿也没有辜负曹叡的众望,一路沿着沔水逆流而上,水陆并进,直接杀到了朐忍,最后成功地攻克了新丰县。只是因为天公不作美,连下大雨,魏国大军难以适应如此天气才不得不撤军搬师。自然,魏国都已经打进蜀国了,也因此诸葛亮的这次北伐,又失败了。

又过了不到半年,公元231年2月,诸葛亮再次率军北伐魏国。这一次诸葛亮一扫往日颓势,以木牛流马运输粮草,很快就包围了祁山的贾嗣、魏平部。诸葛亮的这一次北伐,和司马懿之间的胜负还真的不好说。在《晋书·宣帝纪》中说的是司马懿大胜蜀军,可是在《汉晋春秋》中却讲的是诸葛亮力挫魏军。但不管怎么样,诸葛亮这次都成功地除掉了张郃这个心腹大患,我们暂且算是诸葛亮略胜一筹。

这次北伐之后,诸葛亮就没有像之前那几次,每次战后很快就再次发起了进攻,而是休养了足足四年之后,才在公元234年2月,再次向魏国发动了进攻。毕竟诸葛亮每次北伐粮草都不够用,也难怪这次要休养这么长时间,估计就是为了囤积粮草。

这次北伐之战,是诸葛亮和司马懿之间的生死战,也叫五丈原之战。当时诸葛亮率军十万大军出斜谷攻魏,而司马懿则率军渡过渭水,背水筑垒阻击,屯兵渭南和诸葛亮对峙。而东吴也为了配合诸葛亮,发动了十万大军从荆州方向攻魏,幸好被满宠给挡住了。

面对迫切求战的诸葛亮,司马懿一直采取“坚壁拒守,以逸待劳”原则,就是不出城和诸葛亮打。任凭诸葛亮百般刺激,甚至还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了妇人的服装,司马懿就是不出战,简直急得诸葛亮没办法。

之后诸葛亮又遣使求战,可司马懿面对使者根本不谈军事,反而问起了诸葛亮的身体情况。在得知诸葛亮事必躬亲的情况后,直言诸葛亮就要死了。果不其然,当月诸葛亮就病死在了五丈原军中。

可以说这场龙争虎斗,最后是司马懿靠着无与伦比的耐心赢得了胜利。但是呢,谁也没想到诸葛亮在死后,还硬生生地扳回了一城。诸葛亮死后,蜀国秘不发丧,大军在杨仪的带领下,偃旗息鼓、整军后退,面对司马懿的追击杨仪直接做出了回击的样子,吓得司马懿直接以穷寇莫追的理由撤走了。这也就“死诸葛走生仲达”的典故。

正所谓,最了解自己的人,往往是敌人,在诸葛亮而司马懿的交战中,这两人可谓是都将对方看透了。比如诸葛亮在第四次北伐之后,曹魏的其他人都认为诸葛亮在来年麦熟之时还会来攻,建议应该趁冬天调运粮草,不然来年陇右粮少,就很难对付诸葛亮了。

只有司马懿不这样认为,他说:“诸葛亮前面的三次北伐,两次出祁山,一次攻陈仓,都受挫而退。就算之后他再来攻,也不会再选择攻城了,而是会寻求野战的机会,而地点也不会是陇西,而是陇东。而且,这次诸葛亮没有三年以上的休养,想绝对不会再贸然出兵北伐的。”最后的事实,证明了司马懿猜得一点没错。

而诸葛亮呢,在听闻司马懿来到关中战场之后,更是曾直言:“这个人是我这一生的劲敌。”

可是那时候的司马懿和诸葛亮并没有任何交锋的记录,且司马懿在蜀国也没有什么名气,同时没有多少领军作战的事迹。和当时的诸葛亮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为何诸葛亮会视司马懿为劲敌呢?

一、司马家的名气

司马懿出身于河内司马家,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士族门阀,一向就有着十分优秀的风评。依靠着司马家这块金字招牌,司马懿的才能在天下人心中足以得到一份保障。毕竟在古代,最讲究的就是龙生龙,虫生虫,老鼠的儿子会打动这一类说法,出身就是一个人才能的最佳保证。

而事实也大都确实如此,当时纵横天下的谋士,几乎全部是出自于士族门阀之中。其实这个也很好理解,在当时,只有士族门阀的子弟才能有学习读书的机会。且出身于大家族的孩子,从小所见所闻,就不是寒门子弟所能比的。而真所谓眼界越高,能力越强,这就是豪门子弟的保障。

而司马懿也确实没有玷污司马家的名头。当时的司马家族的司马防有八个儿子,据说每一个都是人中龙凤,被称为“司马八达”,而其中更是以司马懿为最,号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兵法奇谋,无一不通,这样的介绍是不是有点耳熟?和历史上对诸葛亮的评价几乎一模一样。

所以知道司马家的名头,就不会小视了司马懿。以诸葛亮谨慎的性格来说,狮子杀兔尚用全力,更何况这不可能是一只兔子。

二、司马懿在曹魏的种种事迹

司马懿虽然从表面上看,在当时确实没多大名气,但那也只是表面上,这家伙最出名的特点,就是低调。其实他在曹魏是有很多辉煌事迹的。

司马懿的事迹,在当时最著名的一件,就是帮助曹丕成功拿到了继承权。曹操有好几个儿子,在长子曹昂死后,当时最后可能继承其衣钵的除了曹丕之外,还有曹植和曹植两人,且这两人当时上位的可能性都大于曹丕。

曹植,和曹魏的士族文人相交极好,没办法嘛,谁叫人家长得好,为人好,诗词文章还写得好。也正是如此,曹植成了当时曹操最喜欢的孩子。

不同于曹植,曹彰则是混迹在军队中,和一些武将关系非常好,毕竟黄须儿曹彰武艺高强,这点其他人是比不了的。也正因为如此,估计曹魏军中的将士,都更为支持曹彰上位。

这就等于是曹丕的曹植和曹彰这两位弟弟,一个得到了文臣的支持,一个得到了武官的支持。偏偏曹丕,什么也没有。可是曹丕又是三兄弟之中野心最大的,为了成功上位,于是他找到了司马懿。

而当时的司马懿呢,因为受到曹操的忌惮而不受任用,一直闲散在家里,但是他本身却又很想得到重用。刚刚好,这些曹丕都可以给他,只要他帮助曹丕成功上位。而后来司马懿也确实成功地帮助曹丕上位了,依靠着这份功劳,直接成为了曹丕最信任和重要的大臣(虽然也一直监视着他,没有真正交给他兵权)。

且司马懿在曹操攻打张鲁的时候,还曾经建议过曹操一举拿下益州。可见司马懿的眼光之长远,早就料到了益州不收,必有大患,而最后他的猜想也确实应验了。刘备入主益州,建立了割据的蜀汉政权,成了曹魏长久以来最大的敌人。

三、当时司马懿在曹魏的地位

当时的司马懿虽然在蜀国看来没什么名气,可是人家在魏国内可了不得。魏文帝曹丕死之前,任命司马懿、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为辅政大臣,全部都已经开府治事,这种待遇和诸葛亮在蜀国的待遇如出一辙,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曹丕还曾经对魏明帝曹叡说,可以完全信任司马懿等人。

在魏明帝曹叡上位之后,司马懿不仅先后任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更是被封为舞阳侯。足见其当时在曹魏位高权重。像这样一位大人物,诸葛亮敢轻视他吗?

其实司马懿之所以在蜀国不出名的原因,是因为之前魏国的侧重点根本就不在蜀国。在魏国群臣看来,刘备死后的蜀国,已经逐渐地走向没落了,威胁性大大降低。反倒是东吴,在孙权这个公认的明主的领导下,是越来越强盛了。所以魏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都更注重于对付东吴,而司马懿也一直在南方防备东吴。

在曹丕死去的那年八月,孙权得知消息后,觉得这是个天赐良机,开始出兵攻魏。他派遣大将军诸葛瑾和张霸兵分两路进攻襄阳,自己更是亲自率军攻打江夏。在曹魏大乱的情况下,正是司马懿站了出来,成功地击败了孙权和诸葛瑾,最后还斩杀了张霸。在那之后,司马懿一直长期驻守在宛城,就是为了看住东吴。

最后,诸葛亮视司马懿为劲敌的原因可能还有一点,那就是他明白司马懿和自己一样,都是个十分谨慎的人。诸葛亮的谨慎笔者就不必多说了,而司马懿比之有过而无不及。从他苦苦隐忍几十年,直到有了万全把握才露出獠牙夺取魏国的权力,就可以看出。在和诸葛亮的交战中也是,经常是闭门不战,任凭诸葛亮用尽损招,就是不出来。除非是有必胜的把握,比如诸葛亮死了,才肯打开大门和蜀军大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