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火箭軍總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胡桃紅教授說,一般來說,出現以下四個預警信號,就說明體內血液黏稠度可能偏高了,中老年人以及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需要特別注意血液黏度,或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有些人平時視力還可以,但常出現短暫性模糊,嚴重時甚至突然看不清東西,該情況普遍發生在65歲以上老年人身上。

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60歲,培養十個健康習慣

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家庭醫學系主任達娜·金教授建議,年近60歲,應該培養10個習慣,爲健康步入老年做好準備。

1.買雙質量好的運動鞋。

美國“老年照護”網站創建人卡羅琳•羅斯布拉特建議,老年朋友運動可先從步行開始,運動前最好購買一雙專爲步行設計的運動鞋。平時可把運動鞋放在家門口,提醒自己要經常運動。

2.鍛鍊平衡能力,避免摔倒。

避免摔倒的最佳方法就是保持良好的平衡感。

3.升級早餐,改善營養。

上班時早晨時間緊,不少人早餐經常湊合,退休後時間充裕了,不妨給早餐升個級。建議增加新鮮時令水果的比例,或者自己榨蔬果汁喝,增加維生素、礦物質和食物纖維的攝入量。早餐還應增加蛋白質攝入量,可在牛奶、豆漿、植物奶中適量添加蛋白粉。平時要注意嚴格控制鹽、糖和脂肪的攝入量,少喫甜點,用無糖蘇打水替代甜味碳酸飲料。

4.練習冥想,學會減壓。

中老年人千萬不可通過暴飲暴食、抽菸、喝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減壓,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健康減壓法。

5.抗阻訓練,鍛鍊肌肉。

經常進行阻力訓練,比如通過自身重量、槓鈴、啞鈴、組合器械等進行力量鍛鍊,有助於增加肌肉力量。

6.多做接觸地面的練習。

建議老年人經常在地板上做“跪地—坐下—站起”練習,可提高腿部肌肉力量和關節靈活性。

7.挑戰你的速度。

英國有研究發現,參與羽毛球、乒乓球、網球等持拍類運動者平均壽命最長,因爲這些運動可全面增強身體的心肺耐受度、力量、速度、協調、柔韌、平衡、靈敏等。同時,持拍類運動還具有強大的社交功能,趣味性強,讓人們更容易長期堅持運動。

8.保持自信。

“當面對挫折的時候,人最該相信的是自己。” 這是71歲的作家莎朗•卡特勒在接受心理治療後的感悟。她說,“人們也更喜歡圍繞在自信者身邊。”

9.制定並完成目標。

制訂一個對自己有意義的計劃,並完成目標。

10. 不斷提升自我。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

老人鍛鍊,謹防十個錯

1.長時間跳廣場舞傷膝蓋。

跳廣場舞並不是時間越長越好,難度並不是越高越好,適當控制時間和運動強度有利於保護膝關節。每次跳廣場舞不要超過1小時,身體微微出汗即可。

2.爬牆、甩肩易導致肩袖撕裂。

老年人在小區健身時,喜歡頻繁做一些上舉的動作,包括單槓或吊環中的轉肩、棒球的投球、舉重的抓舉、甩肩、爬牆等。其實,這些反而增加肩關節的負荷,造成或加重肩袖撕裂。

3.“燕兒飛”、仰臥起坐傷椎間盤。

有些老年人會鍛練腰背肌,動作叫“燕兒飛”。“燕兒飛”是一種不錯的運動姿態,但不一定適合老年人。因爲老年人關節、椎間盤老化,有關節增生、椎管狹窄等問題,伸展過度會加劇關節的擠壓和碰撞,增加椎弓的應力,造成骨折,同時讓椎管更狹窄。另外,仰臥起坐也不適合老年人。

4.大強度、高難度鍛鍊升血壓。

有些老年人覺得,運動強度越大、運動量越大,越有益於健康,這樣才能達到鍛鍊的目的。但是爆發性的運動,可造成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心肌缺血缺氧。運動貴在堅持,而不是在於速度和強度。

5.爬樓梯、登山鍛鍊加大關節損傷。

在城市中,爬樓梯被不少老年人列爲鍛鍊項目。其實,爬樓梯的過程中,膝關節的壓力明顯增大,膝關節的反覆撞擊,週而復始的重複動作,無疑會加大膝關節的損傷,誘發膝關節疾病。

登山是膝關節損傷的高發項目,與爬樓梯類似,同樣容易損傷膝關節。下山時膝關節所受到的衝擊力相當於自身體重的5~8倍,加重髕骨軟骨面和半月板的損傷。

6.頭頸部繞旋練習易出現意外。

很多老人經常做頭頸部繞旋練習,認爲這樣對頸椎好,也有利於緩解頸肩部的痠痛。但如果老年人患有重度動脈硬化,甚至頸動脈斑塊形成,頭頸部劇烈繞旋,可能出現頭暈、噁心、嘔吐,甚至跌倒事件,重則造成動脈斑塊脫落,危及生命。

7.運動損傷後“熱敷”會更腫。

運動不科學或身體不協調,可能導致老人腳踝扭傷等情況,局部組織會疼痛、腫脹。有些老年人會立即採用“熱敷”方法,認爲這樣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快痊癒速度。

需要提醒的是,出現運動損傷(如腳踝扭傷)後,正確的處理方式是在損傷24小時內進行冷敷(如冰塊、冰毛巾),將傷處組織內溫度降低,使毛細血管收縮,減少出血和滲液,有利於控制病情的發展;24小時後纔可以進行熱療,加速局部血液循環,達到活血散瘀、消腫、減輕疼痛的作用。

8.倒走練習易摔倒。

常能看到早晨在公園晨練的大爺大媽特別愛倒着走路,覺得這樣更能達到鍛鍊大腦和四肢的效果。殊不知,老年人的平衡力、視力、反應能力等均有所下降,倒走極易出現摔倒、崴傷等意外。

9.空腹晨練小心頭暈。

對於老年人來說,空腹晨練很危險。經過一夜的睡眠之後,腹中已空。不進食就進行1~2小時的鍛鍊,會導致熱量不足,再加上體力的消耗,會使大腦供血不足,哪怕只是短時間也會讓人不舒服。最常見的症狀就是頭暈,嚴重時會出現心慌、腿軟、站立不穩。

10.運動憋氣加重心臟負擔。

老年人的心肺功能減退,用力憋氣時,可能會因肺泡破裂而發生氣胸。

憋氣也會加重心臟負擔,引起胸悶心悸。此外,憋氣時因胸腔的壓力增高,迴心血量減少引起腦供血不足,易發生頭暈目眩,甚至昏厥;憋氣之後,迴心血量驟然增加,血壓升高,易突發腦血管相關疾病。

中老年人千萬小心!血液黏稠有四個預警信號

火箭軍總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胡桃紅教授說,一般來說,出現以下四個預警信號,就說明體內血液黏稠度可能偏高了,中老年人以及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需要特別注意血液黏度,或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

晨起時頭暈,晚飯後清醒

臨牀觀察顯示,血液黏稠度高的人,早上起牀後會感到腦袋暈暈乎乎的,沒有力氣,沒有睡醒後神清氣爽、精力充沛的感覺。而喫過早飯後,大腦才逐漸變得清醒起來。等到晚飯過後,精神狀態反而最好,有的人甚至到了半夜都沒有睏意,這可能就是血液黏稠增高向人體發出的信號。

午飯後犯困,須立即睡覺

正常人喫過午飯後都會有睏倦感覺,但可以忍受。而血液黏稠度高的人在午飯後馬上就犯困,睜不開眼,要立即睡覺,否則全身不適、整個下午都無精打采。如果睡上一會兒,精神狀態明顯好轉。這是因爲午飯後血液循環在加速,血液黏稠度高的人,大腦血液供應不足症狀更加明顯。

下蹲時氣短,肥胖者居多

血液黏稠度高的人羣中,肥胖者居多,這些人下蹲比較困難,甚至因爲過度肥胖而無法蹲着幹活,一蹲下就感到胸悶氣短、呼吸不暢。人體下蹲時,回到心臟的血液減少,加之血液過於黏稠,導致血液循環不足,氧氣與二氧化碳不能完成交換,從而引起呼吸困難、憋氣等機體缺氧現象。

視力突然模糊,一下看不清東西

有些人平時視力還可以,但常出現短暫性模糊,嚴重時甚至突然看不清東西,該情況普遍發生在65歲以上老年人身上。隨着年齡增長,大多數老年人血液黏稠度偏高,血液流通不順暢,營養物質和氧氣不能及時供給視神經,導致視神經和視網膜暫時性缺血缺氧,醫學上稱爲陣發性視力模糊。

快走或助老年女性防心衰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一週散步、尤其是快走至少兩次,每次40分鐘以上,有助老年女性降低罹患心臟衰竭的風險。

馬薩諸塞州聖文森特醫院心臟病專家萊斯拉帶領研究小組,分析了近9萬名老年女性十多年的散步習慣和健康數據,按照她們散步的頻率、距離和速度計算代謝當量,分成高、中、低3組。代謝當量以靜坐時的能量消耗爲依據,是一種表示相對能量代謝水平和運動強度的重要指標。

結果顯示,每週代謝當量高的那組女性心衰風險比代謝當量低的那組低25%。具體而言,每週至少散步兩次的女性,心衰風險比很少散步的女性低20%至25%;一次散步超過40分鐘的女性心衰風險比散步時間較短的女性低21%至25%;與散步時漫不經心的女性相比,勻速散步的女性心衰風險低26%,快走女性心衰風險低38%。

(來源:人民健康網綜合)

編輯:李小託(漫漫),材料學博士,現居新西蘭,

給親們推薦一個精妙絕倫的公衆號 ——今夜遇見

作者:北極星

85後,理科碩士

睿智清逸的才思 繾綣細緻的情懷

超然美妙的品味 意境絕美的配圖

文字充滿生命力

直達你心

我沒見過你 但我懂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