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編輯丨潘存英/林芳   內容編輯丨袁麗娜   終審丨吳蔚

親愛的,你喜歡清理房間嗎?是不是總覺得房間雜亂無章?是不是總覺得到處都塞滿了東西?書籍、文具、玩具、許久不用的杯碗茶碟、沒穿幾次的衣服......當你抓狂的時候是不是特別想把這些東西通通一股腦兒扔掉?但是冷靜下來以後又覺得似乎哪個都還會有些用途,於是就留下來了,然後是下一輪的抓狂。

以上就是我在接觸斷舍離以前不堪回首的狀態。

這幾年陸續瞭解了斷舍離的一些理念:據說當家中長期積壓的物品被清理以後,家中的能量會變得輕盈,生活其中的家人的身體健康、甚至人際關係都會發生潛移默化的變化。這麼好的事情,以目標爲導向的我立即行動起來。

恰逢前一陣子搬家,我抓住了這個斷舍離的絕佳機會。不僅翻閱各種書籍自己學習,還專門請了一位整理顧問協助做家中物品的斷舍離,一番清理之後斷掉了家裏近一半的物品,頓覺神清氣爽。

整理顧問還推薦了我一部關於斷舍離的電視劇《我的房間空無一物》,看完後我被驚呆了:女主角麻一,從小家裏東西就特別多,她經由感情的變故,因偶然的機會開始做斷舍離,不斷踐行,最後竟然走向了極簡生活。她們家新房子的客廳裏就只有掛在牆上的電視,地上桌椅板凳都沒有。在外人看來已經超級簡單的家居,每到週末麻一依然要拿着一個大黑袋子,在房間各個角落、櫃子裏進行搜尋,再去診斷一下哪些東西是可有可無的,如果不是利用率特別高的都會被最終斷掉,她就這樣一輪一輪地深入地做着斷舍離。

太帥了!這樣的生活多麼清爽!我被麻一感動了,內心深處也對極簡生活產生了嚮往,於是也決定要一輪一輪持續深入地進行斷舍離,向着極簡生活邁進。

當我要斷掉一些東西的時候,時不時地會聽到老公說:“這個別扔了,那個也還有用。”我不禁暗笑老公真是一個“戀舊”的人,就連現在用的刷牙杯都還是十幾年前在部隊的時候用過的,如此捨不得,怎能極簡生活?於是對他的話一直置若罔聞。

偶然我又一次提起:我要持續一輪輪深入地斷舍離。老公終於忍不住發飆了:“你總說用不着的都扔掉,你看看你買的那些高腳杯、烘焙用具、茶具,一年能用幾次?要按這個標準,也都該扔掉唄? 有些東西,雖然不常用,但卻是讓我們生活變得更美好的一份寄託和希望。” 頓了頓他又緩緩地說:“實際上,這些年來我一直過着極簡的生活,我的行李用兩個行李箱就能打包了。極簡生活,清理起來簡單,但是當想做些什麼的時候,就只能湊合了。有些東西雖然用得次數少,但是很有必要,拿出來就可以營造一份更有品質、更豐富的生活。”

老公的話語讓我驚醒,一個在我身邊一直過着極簡生活的人,我竟然沒有看見!而且這個過着極簡生活的人對品質生活竟然有那麼強的一份嚮往。我看到了自己的“自以爲是”,我越界了。

我以爲斷舍離是先進的理念,是我向往的身心輕盈的高能量狀態,就直接帶着家人奔着那種狀態去了,卻忽略了老公的需求。實際上,我們兩個人的節奏和生活狀態是截然不同的。我是在充分了滿足了自己的物慾後,從繁雜走向極簡;而老公卻一直經歷着極簡,他嚮往的是更加豐盛、更有品質的生活。

“斷舍離”事件讓我意識到:每個人的節奏都是不同的,每個人都在活自己的節奏,按自己的節奏來行事。對自己與他人節奏的尊重便是一份對界限的看見。看到節奏不同,看到界限,才能談得上劃界限。

這也讓我想到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界限。很多父母當了解到“劃界線”這回事以後,就立馬將學習這件事還給了孩子,對孩子說:“學習是你的事情,你自己負責哈!”同時希望孩子一下子就能處理好自己的學習、起居等各種事情。而實際上,孩子在這以前一直是處於父母的細密管制之下,他已經適應了被各種管教,父母突然撒手不管了,孩子卻還沒有適應新的節奏,自然不能達到父母的期待。

“劃界限”的理念是極好的,只是父母需要帶着界限的覺察,看見孩子是不同於自己的個體,需要看見並尊重孩子的節奏,並協助孩子一點點成爲自己領地空間的主人。

看見並維護每個人的界限,是對生命的一份深深的尊重。

是每個月的《接納力》帶讀支持我看到了每個生命節奏的不同,讓我對每個生命又多了一份尊重和聯結。歡迎你參加我的帶讀,跟我一起經由接納力的踐行對生命能更多一份瞭解。詳情請諮詢接納力學員服務。有問題想問?點擊本公衆號菜單欄【一起聊】,與接納力團隊導師們面對面探討。

近期精彩回顧

我能做到的,你也可以!

打造乖孩子,只需在遊戲中蓄滿愛之杯

一個壞習慣裏可能藏着一份最美好!

別把男孩兒強逼成男子漢

有一種恐懼叫做這樣下去還得了!

- 作者介紹 -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