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建設的“牛家寨民俗文化園”位於洛陽市孟津縣送莊鎮的朱寨村,距洛陽市區14公里,距孟津縣城8.7公里。周邊有龍馬負圖寺、王鐸故里、漢魏故城遺址、邙山陵墓羣、慧林寺、漢光武帝陵等文化遺址,有圖河故道、淨腸溝、黃土塬等自然遺址,有黃河水利樞紐小浪底水庫、西霞院景區、黃河溼地保護區、龍興寺薰衣草莊園、會盟萬畝荷塘等旅遊勝地,有十里香草莓西瓜園、洋豐生態農業觀光采摘園等無公害瓜果蔬菜產業園。省道314、238貫穿東西南北,緊鄰連霍高速、洛吉快速通道、飛機場,距洛陽市龍門高鐵站和多個火車站在30公里之內,應該說交通極爲便利。

牛家寨相傳在唐代時就是一個美麗的花園,於元末明初建村立寨,是牛姓族人聚集的古村落。古寨地處邙山丘陵,三面環圖河故道支流、西側於平地相連,築有寨門、寨牆。目前古寨門基本保持完好,清朝、民國三次重修的磚刻。寨內建築多爲明清一層土木或磚木結構,由於人口外遷,風雨侵蝕,原有建築大部分坍塌。二級臺階土窯洞多已塌陷,殘存兩處天井窯院。

11月8日,我們驅車專程到牛家寨進行了採訪。應該說:古代的先民很是很聰明的,利用溝壑選擇了這裏定居,夯土寨牆與前後深溝得的有效結合,阻撓了匪患。

看圖:寨門的上部損壞,已修復,寨牆磚砌凸顯奢侈,當然,設計者與開發人也不傻,現代的預製板有效的剔除了夯土,牆內如同洛陽老城的西、北城牆,依然可以當做“門面房”。

目前看:老寨子舊宅院不多,大部分都是仿古建築,介紹說的“天井窯院”實際就一個,另兩個修飾一新的是:崖頭院兒,真正的一所“天井窯院”很深,面積很小。

保留下來的幾家庭院,基本是清末民初建築,四合院的二進院,不管是“土坯牆”或“臥磚到底”牆基本完好,但上部必須翻新,洛陽人叫:翻瓦。

新建的最高建築是亭子,有點似曾相識的感覺?應該和“那個村”的設計雷同,變化不大。

“牛氏宗祠”明顯太小,舞臺也算湊合,新建的“茶社”猶如廟宇的大殿,非常氣派壯觀。

整體來看:復建的牛家寨規模不大,小於目前洛陽已經開始營業的三個仿古、復古村落。未來能不能生意興旺,很難說,就看“牛氏家族”的後人怎麼經營啦。

古代村落洛陽周邊有很多,都因年代久遠不加保護而失去了它原有的古韻。鄉村幹部能意識到保護與開發並論,也算是不簡單。不管是融資、集資都算是好辦法吧,畢竟等、靠、要的思維必將被唾棄。

我們喜歡古代建築,可古代畢竟讓現代替代了,該保護的時間我們做了放棄,錯過了最佳時間,新建的村子雖然實用,可魅力、古韻盡失。孟津縣最該保護的“天井窯院”基本都塌陷、填埋。陵墓、大冢的保護也不盡人意,極少有人看到它的商業價值。

最後我還想提醒:牛家寨“牛氏”與“李氏”家族的起源,後裔與李家樓的關聯,先輩是否來自山西等需要認真查閱家譜考究。

祝願:牛家寨早日完工,早日迎客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