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傳》(The Gene—An Intimate History)一書,是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悉達多.穆克吉所寫。基因研究將會怎樣改變我們的世界?

  1、什麼是基因?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狀的基本遺傳單位。通俗一點來說,一個生命體的生、長、衰、老、病、死都與基因存儲的信息有關。

  基因不僅會決定人的生理體徵,也會導致人患遺傳疾病。除此之外,基因還會影響人的心理、性格和特長。

  人們希望基因研究能夠找到治療絕症的良方和健康長壽的密碼。也有人希望基因剪輯能夠篩除致病基因,添加優秀基因,培育出新新人類。

  但是除了科學進步的一面之外,研究基因也有很強的人文關懷。

  每個自我的塑造,到底多少來自遺傳,多少來自努力,多少來自偶然?

  《基因傳》恰恰兼顧了科學與人文的兩面,站在微觀基因的視角,對命運與選擇做了全新的詮釋。

  生物學家和人類學家爲此做了不少的實驗。結果證明基因對人類的性格和脾性的影響要比一般人想象的大得多。

  2、基因對人有多大影響?

  最著名的一項研究是,對生活環境不同的同卵雙胞胎的研究。同卵雙胞胎是由同一個受精卵分裂成兩個不同的胚胎長大而成。有些雙胞胎在出生後不久就被分開,成長在完全不同的環境中。研究十幾年後他們之間的差異,就可以從側面觀察基因對個體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研究者發現,這些被分開的雙胞胎髮展出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比如他們有相似的性格、愛好,也會患上類似的病症。一些研究甚至發現,分開成長的雙胞胎有類似的音樂愛好、相同的理財偏好、同樣的利他行爲。

  這一類的研究證明,基因不僅決定外表,還影響性格。

  3、基因是否決定一切?

  但是,是不是由此就能推導出“基因決定論”了呢?當然不是。

  換一個角度來看雙胞胎研究:爲什麼兩個基因完全相同的同卵雙胞胎,即使在同一個環境中共同成長,長大之後也會變成個性並不相同的兩個個體。

  因爲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即使共同生長,雙胞胎所經歷的外部環境總會有差別,他們各自也會有很多屬於自己的偶然經歷。

  甚至雙胞胎中一人得了某種遺傳疾病,比如說糖尿病,另一人也並不是百分百會得病,只是患糖尿病的幾率比常人要大得多。

  這是因爲,導致發病的基因並不是只有一個,衆多基因變異是被激活還是被抑制,也與外部環境的許多偶然因素有關。

  4、基因留給人類有發揮空間的劇本

  我們可以這麼來想象雙胞胎,他們就是同樣的一組基因在時空機器中發展出的兩種不同的生命體。

  基因只決定了他們身體和性格的一部分,但個體到底怎麼演化,與外部環境偶然特殊的事件都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比如小時候的一場大病、年輕時候的一場事故、墜入愛河的甜蜜柔情,都是影響個體的變量。

  作者把基因的作用做了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說“基因給人類寫出了劇本,卻留下了不按劇本演戲的空間”。

  這句話也深刻地描繪了生命的意義。生命的一部分是遺傳,但是也會留下偶遇的空間,留下應對外部環境變化而改變的空間。沒有變異也就不會有進化,更不會有我們。

  基因不僅決定了我們的體徵,也會影響我們的性格和脾性。

  不過,我們也不能忽視基因與基因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基因應對環境變化的反應。作者把基因與環境相互的作用稱爲“命運”,把人因此做出的反應稱爲“選擇”。

  雖然命運主要由遺傳決定,卻也會受環境的影響,不同人的不同選擇,推動了世界變得多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