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美術館管理高級研修班”在中國美術館圓滿舉行。該項目隸屬於“文化管理人才國際交流與合作計劃”,由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和中國美術館共同主辦,至今年已成功舉辦5期。

“典藏與活化”非小事,讓我們一起聽聽研修班中美術館、博物館大咖們談談“典藏與活化”這件事。

美術館典藏活化 是對歷史的負責

吳爲山(中國美術館館長)

收藏是對藝術作品的肯定,也是爲國家積累寶貴的財富,同時爲歷史、未來留下可以借鑑的資源。一個國家要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歷史,不止停留在文字、歷史書上,視覺上的文化遺產也非常重要。

過去一位朋友問我,去中國美術館能看到你們的鎮館之寶嗎?我說還真看不到,因爲鎮館之寶都“鎮”在庫房裏面。這個事情,對我觸動很大。我們美術館沒有很大的空間,所以就在6樓闢出一間小展廳,叫“藏寶閣”,展示我們最好的小幅收藏,我說這是“皇冠上的明珠”。讓大衆隨時、免費看到大師的作品。

羅中立作品《父親》

大家知道,羅中立的作品《父親》,收藏於上世紀80年代,收藏費只有300多元錢。前幾年,我們的典藏活化展把這件作品拿到它的“老家”重慶做展覽。那天正好是父親節,羅中立和他的父親、兒子、孫子,祖孫四代人一起到美術館,這一事件引起強烈的轟動,人山人海。這是這件作品第一次迴歸重慶,作者也得到了巨大的精神慰藉。這是作品活化,也是“人”的活化。

美在新時代——慶祝“十九大”勝利召開中國美術館典藏精品特展

吸引大批觀衆

美術館館長最喜歡“看排隊”。去年冬天,中國美術館舉辦了“美在新時代”經典作品展,觀衆在數九寒冬花幾個小時,排隊兩公里看展覽。不是我喜歡大家凍着,我欣賞的是人民大衆追求美的那種熱情,證明我們美術館辦的展覽受到大家的認可,這是我們美術館人的“自戀”。

美在新時代——慶祝“十九大”勝利召開中國美術館典藏精品特展

學生在展廳臨摹

做超級鏈接的博物館

龔良(南京博物院院長)

我們的博物館收藏要強調藏品“見證物”的概念。假設一個礦泉水瓶,被宇航員帶到太空、登上月球,它就是一段重要歷史的“見證物”。文物、標本、科技成果、當代藝術品、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特殊語境下的不可移動文物,都可以是“見證物”。

木乃伊人形蓋板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藏

金縷玉衣 南京博物院藏

“法老·王——古埃及文明和中國漢代文明的故事”展

獲2016年“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展”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思維定式。比如衍生品方面,我發現我們五六十歲的人說好的產品,一般都賣不出去,只有二三十歲的年輕人說好的才能賣的出去。瞭解了這一點,就讓合適的人去做。

南京博物院 民國街

博物館舉辦展覽是創造性勞動,不要讓藏品在庫房裏沉睡,藏品被用得越多證明越有價值。一件藏品如果在庫房裏存放50年不展覽,它對於一整代人就是沒有價值的。

金枝(知)玉葉

我們院裏有一件藏品,被評爲“鎮館之寶”之一。其實這件藏品當時甚至不是一級文物,一隻金制的小蟲放在一片青玉的葉片上,定名叫“金蟬玉葉”,出土於江蘇一個貴族小姑娘的墓中。但是後來專家研究,這裏的蟬應該叫知了,“金蟬玉葉”可以諧音“金知(枝)玉葉”,這件藏品就變得特別有意義。藏品不能用錢的概念衡量,但是如果按現在的價格算,金的小知了最多1萬元,青玉葉片2千元,但是把金蟬和玉葉組合到一起,這裏面的意義,我想100萬來衡量也不貴。

創新要改革,突破常規,改革的時候,包容“違規”,這就是“試點”。這樣的前提下,才能激勵創新,而創新最有效的途徑就是跨學科、跨領域。

博物館奇妙夜 受到廣大媒體支持

博物館要擴大開放程度,在互聯網時代,做“超級鏈接的博物館”。我們在抖音也做了傳播,很多人說博物館怎麼能用抖音呢。抖音是一個工具,主要看傳播的內容是什麼。我們的館裏有免費Wi-Fi,展廳允許觀衆拍照,就是讓大家看完展覽後拍9張照片發朋友圈。我們一年400萬觀衆,如果十分之一的觀衆發朋友圈,每個人至少100個微信好友,傳播量就是4000萬。博物館面向社會公衆,突出的是教育意義,不能高冷。

“燃爆”網絡的盧浮宮

索菲·卡默勒(法國盧浮宮委員會專業知識部主管)

盧浮宮與世界上75個國家展開合作,方式多種多樣,包括共同考古、發掘文物,展開臨時交流展覽,進行博物館經驗培訓和分享,對於處在危險情況下的文物、遺址進行保護,比如我們與伊拉克、利比亞等國家的專家共同開展當地的文物保護行動。

我們的“走出盧浮宮外牆”的項目,把盧浮宮“搬到”街頭,讓你在家門口看到我們的展覽,這樣的活動每年會吸引100~200萬民衆的參與。

我們一直以來關心如何吸引年輕人來參觀,就要選取年輕人喜愛的藝術形式,其中就包括街頭藝術。我們邀請了19位街頭藝術家與我們合作。我們讓街頭藝術家走進課堂,舉辦互動工作坊。

JAY-Z和碧昂斯包場盧浮宮進行MV拍攝

我們與JAY-Z和碧昂斯進行合作,今年5月,他們來盧浮宮用兩晚拍攝MV。網絡發佈後,當晚就有500萬次的點擊量,到現在的4個月之後,點擊量已達到1.15億次,而且仍在持續上升。

烏徳·格斯瓦爾特(原國際博物館協會歐洲主席)

博物館維護藏品,併爲社會福祉保存藏品。這句話的含義非常深遠,每一個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在收藏、維護、做展覽的過程中,都對社會負有一定責任,是爲社會福祉在服務。

我認爲有一件事情,博物館去做會有非常好的效果——請一位工作人員站在作品前,不是爲了講解作品,而只是與觀衆聊天,聊一聊觀衆看到了什麼,想象到什麼,這會提供很多新的視角。博物館的物件可以幫助我們聯繫當下的生活,即使它是幾百年、幾千年前的。

作爲博物館的專業人員,有時候要走出博物館,走進社區,與當地人建立聯繫,收集物品,幫助你講好故事。我們應該時時考慮觀衆。

我認爲未來的博物館是富有生命的博物館,一間富有生命的博物館應該關注物品和物品中內涵的經歷,讓參觀者可以連結個人經歷,激發參觀者參與創造歷史,這是文化的一部分,是基於對話和多元敘事的反思。

以上僅爲精彩言論的截取

更多詳情,請見10月20日《美術報》

歡迎訂閱2019年《

美術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