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婚姻中沒有話說怎麼辦?

麥田樹洞231

來信

Q:一段遠嫁的婚姻,越來越感到孤獨。彼此無法進行情感的溝通,永遠沒有辦法你一句我一句的聊聊天,說說話。在溝通中總是得不到回應,沒有下一句。心好像懸在空中永遠不能放下去……戛然而止的那種抑鬱真的讓人窒息。兩個人在一起的孤獨,遠遠超過了一個人的孤獨。現在的身體也很誠實地反應了這種狀況,肝氣鬱結很嚴重,失眠,整晚失眠。整個人精氣神都沒有掉了。婚姻中能有一個聊得來的、彼此懂得的伴侶,究竟有多重要,需要多大的福報才能遇到……需要回信,謝謝。

回信

A:感謝來信!能感覺到,你是一個對婚姻生活有一定質量要求和期待的人;能瞭解,在溝通過程中那種讓人窒息的感覺。曾經我也有過這樣的感受,好像爲什麼別人的伴侶就能好好聊天,怎麼我的就讓人這麼鬱悶?

其實吧,想要解決現在的問題,並不是要像西醫一樣,頭疼醫頭,腳痛醫腳,只從現在的狀態入手,而是要從之前去追溯爲什麼會發生,又是怎麼發生的。所以也要請你重新思考一下,你爲什麼會選擇這樣的遠嫁,或許是在逃避一些什麼,又或許想要得到一些什麼。

就拿我自己的婚姻來說,當時也是跟你差不多的狀態。後來學習了賽斯,就開始慢慢梳理自己的婚姻觀和對待婚姻的信念。這才發現,原來我選擇伴侶的標準,完全是爲了符合父母對我的婚姻的期待。

雖然我是自由戀愛,但我的擇偶標準,我原來以爲那是我的標準,經過梳理後才發現,我所謂的擇偶標準卻原來是我父母的,不是我自己的。而且當時,伴侶也完全符合我所謂的擇偶標準。現在回頭想來,的確並沒有一條標準說一定要聊得來。因爲我父母灌輸給我的是,聊得來並不能當飯喫。哈哈,多麼有意思的一個信念!

所以很多時候也在想,既然當時我的信念裏認爲,聊得來不能當飯喫,那我創造出來的婚姻實相,自然就是兩個人聊不到一起的實相。所以,我也就相對地把婚姻生活的高標準嚴要求放低了很多。能聊就聊,實在聊不到一起,那就不說了嘛,找聊得來的朋友們去說。

所以我也是建議你多去交一些能聊到一起的朋友。實在不能與伴侶溝通,至少還有朋友們可以傾聽。當你把那些沒有流動的感受與情緒,找到一個其他的表達出口,讓它們正常流動,我相信肝氣鬱結的問題也會隨之減輕不少,因爲“身體就是心靈的一面鏡子”!祝福你!

沙崙玫瑰

☞ 《無論如何,都要相信自己是一個有辦法的人——沒有受害者,只有創造者》

我的老師賽斯說過,“按照你的愛、信念、意圖與目的,你吸引或排斥事件。你的世界提供一個戲院,在其中某些事件能或不能發生。”

你就像一顆星星,你的人生就像一場戲。相信自己有福氣的人,很多災難就不會發生在你身上。相信自己不值得的人,幸福的宇宙飛船不會降臨在你的星球上。

你個人的信念纔是最重要的。

賽斯哲學體系告訴我們,以最深的意義來講,沒有人是受害者。因爲當你認爲你是受害者,你就沒有力量,要明白這個道理是需要學習與修行的。

但是當發生事情時,並不表示你不應去對抗那些負面特質。可是在許許多多的案例中,人們“顯得是”受害者,因爲表現得像受害者,所以信念加強了這種經驗。

是誰決定你要不要繼續當受害者?你自己!你永遠有辦法,也永遠能想出辦法。

學習賽斯哲學體系的人的共同信念是,要把自己視爲一個有辦法的人。

當你不斷的強調你沒有辦法時,你等於放棄了自己的力量。你絕對要爲自己負起責任,願意負起責任就有力量。

我的老師賽斯強調上百遍,“你的信念形成你的實相”,這表示你的信念建構你所知的事件,你所發生的每一件事,都是被信念建構出來的。

現在我們都還在人生的奮鬥過程,未來再回首時,生命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你爲了個人某個理由而吸引過來的。

這種經驗隨即更徹底說服你相信你所感知的實相,直到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在其中,所有事件如此完美地反映信念,以致在兩者間顯不出有任何空間。

信念創造實相,實相又說服、證明了你的信念是對的,所以你很難改變就在這個地方。

例如,果然人心險惡,果然現實殘酷,果然雪中送炭的沒有。你過得很苦,這個“人生很苦”的經驗,會反過來說服你“人生是苦”的信念是對的。

可是那個信念真的是對的嗎?其實沒有對錯,反正就是信念創造實相啊!

——摘自 | 賽斯書《心靈的本質》讀書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