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女孩說:“媽媽,你不是說要良知良能嗎。女孩說:“媽媽,你不是說要良知良能嗎。

透析人性,深層同理!

作者|許添盛

文字整理|SHELLEY

編輯 | 麥田心靈

真正的深層同理是帶着一種透析,你必須很深地透徹人性,並且帶着慈悲。

你能看見,可是你又不批判;你能看見,可是你又能夠包容和接納。你縱使不同意他的行爲,可是你知道他爲什麼這樣做。深層同理,同時也是一種培養覺察和慈悲的方法。

我來講一個例子。一位朋友的二女兒來找我,她對我說:“許醫師,我很難過,我很傷心!” 我問她:“爲什麼?”

她說:“我從小就惹媽媽生氣。從小媽媽就對我的很多行爲看不順眼。最近幾年,我在國外唸書,我也在逃避媽媽。現在媽媽生病了,我覺得自己過去很不應該!我不應該惹媽媽生氣。我這幾年不應該對媽媽幾乎是不聞不問!”

我跟這個女孩說:“其實哪一個孩子不愛自己的父母親!你的內心其實很愛你的媽媽!可是每次你一靠近媽媽,你就受傷!你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裏。

“比如,你的同學打完電話,可樂丟在電話亭裏就走了,沒有關係的。而你的媽媽卻要你良知良能。或者你要丟個紙屑,媽媽是硬要你裝進口袋帶回家的。媽媽會挑剔所有的這些小細節。

“她永遠令你覺得,你沒有良知良能。她讓你覺得你有道德上的缺憾。一個小孩子怎麼做得到良知良能呢?你又不是宋明理學家。所以這幾年也不能怪你,其實你心裏是很愛媽媽的!”

這就有些接近深層同理了。女孩聽到我的話,流下感動的淚水。因爲她知道她真的是愛媽媽的,她也真的很想靠近媽媽。

可是,生病前的媽媽不容易靠近,生病後的媽媽比較容易靠近。生病後的媽媽會覺得“算了,我們母女的愛比較重要。”但是,生病不久,媽媽又恢復了“良知良能”。於是,吵架又開始了,女兒只好再飛回國外或者搬出去住了。

我進一步地同理她:“如果可能,你早就改變自己,符合媽媽的期望了。如果你能做到,你怎麼會不做呢!問題是,你暫時做到了,你卻很痛苦!你生不如死!你老是覺得媽媽看你不順眼!”

我來講另外一個例子。也是一個女孩,她去圖書館看書。看到圖書館外面有一個離家出走的輟學生,可能父母也離婚了。這個輟學生沒飯喫也沒地方住,這個女孩就好心地把這個輟學生帶回家裏。

女孩的父母親驚住了:“你帶誰回來?輟學生!有沒有前科?有沒有別的什麼問題?她的父母知道嗎?”

女孩說:“媽媽,你不是說要良知良能嗎?我真的良知良能,你又不接受。你的良知良能難道是假的嗎?”

可是媽媽有自己的理由:“你也不知道人家是不是小偷,人家父母是不是在找?你就帶回家!”

女兒則說:“她是無家可歸呀!今天如果她不回家,她就會在圖書館外面打地鋪過夜。你忍心一個人在外面打地鋪過夜嗎?”

對女兒來講,她可能只是想要發揮同胞愛而已。可是在當今的社會,有多少父母會接受孩子帶一個陌生的孩子到自己家來住?

我還遇到一個父母都是老師的例子。父母當場不接受,立即叫警察來把對方趕走。對方就在房子下面叫囂。女兒也在說:“你們當什麼老師,根本就是假道學,騙子!”

這些都是表面的行爲。雙方都沒有以深層同理的角度去了解彼此。當然你很難一直處在深層同理的狀態。可是在有些時候,既是對你自己,也是對你周遭的每一個人,你必須能夠達得到、做得到。

我走心理這條路這麼多年,我清楚地知道:在情感層面,每個人都很在乎,每個人的自尊心都很高。你別以爲有些人看起來呆呆的,好像不在乎。那種看起來最不在乎,看起來最和藹的,看起來最沒有脾氣的,他其實也是非常在乎的。只是他不想表現出來,他覺得算了。

每一個人,不管有多強勢,不管有錢沒錢,不管智商高低,就算是個白癡,都很清楚你以什麼樣的心對待他。他都知道,都放在心裏的。

所以,我終於明白:其實你真的要交代的是你自己。其實每個人都需要被深層同理,每個世人都深深地需要。

你必須很精準地瞭解到一個人,然後再去展現一種真正的接納,是爲深層同理!

1.圖書:《親子心生活》

1.微課:《9堂課讀懂孩子》

“她永遠令你覺得,你沒有良知良能。她讓你覺得你有道德上的缺憾。一個小孩子怎麼做得到良知良能呢?你又不是宋明理學家。所以這幾年也不能怪你,其實你心裏是很愛媽媽的!”

這就有些接近深層同理了。女孩聽到我的話,流下感動的淚水。因爲她知道她真的是愛媽媽的,她也真的很想靠近媽媽。

可是,生病前的媽媽不容易靠近,生病後的媽媽比較容易靠近。生病後的媽媽會覺得“算了,我們母女的愛比較重要。”但是,生病不久,媽媽又恢復了“良知良能”。於是,吵架又開始了,女兒只好再飛回國外或者搬出去住了。

我進一步地同理她:“如果可能,你早就改變自己,符合媽媽的期望了。如果你能做到,你怎麼會不做呢!問題是,你暫時做到了,你卻很痛苦!你生不如死!你老是覺得媽媽看你不順眼!”

我來講另外一個例子。也是一個女孩,她去圖書館看書。看到圖書館外面有一個離家出走的輟學生,可能父母也離婚了。這個輟學生沒飯喫也沒地方住,這個女孩就好心地把這個輟學生帶回家裏。

女孩的父母親驚住了:“你帶誰回來?輟學生!有沒有前科?有沒有別的什麼問題?她的父母知道嗎?”

女孩說:“媽媽,你不是說要良知良能嗎?我真的良知良能,你又不接受。你的良知良能難道是假的嗎?”

可是媽媽有自己的理由:“你也不知道人家是不是小偷,人家父母是不是在找?你就帶回家!”

女兒則說:“她是無家可歸呀!今天如果她不回家,她就會在圖書館外面打地鋪過夜。你忍心一個人在外面打地鋪過夜嗎?”

對女兒來講,她可能只是想要發揮同胞愛而已。可是在當今的社會,有多少父母會接受孩子帶一個陌生的孩子到自己家來住?

我還遇到一個父母都是老師的例子。父母當場不接受,立即叫警察來把對方趕走。對方就在房子下面叫囂。女兒也在說:“你們當什麼老師,根本就是假道學,騙子!”

這些都是表面的行爲。雙方都沒有以深層同理的角度去了解彼此。當然你很難一直處在深層同理的狀態。可是在有些時候,既是對你自己,也是對你周遭的每一個人,你必須能夠達得到、做得到。

我走心理這條路這麼多年,我清楚地知道:在情感層面,每個人都很在乎,每個人的自尊心都很高。你別以爲有些人看起來呆呆的,好像不在乎。那種看起來最不在乎,看起來最和藹的,看起來最沒有脾氣的,他其實也是非常在乎的。只是他不想表現出來,他覺得算了。

每一個人,不管有多強勢,不管有錢沒錢,不管智商高低,就算是個白癡,都很清楚你以什麼樣的心對待他。他都知道,都放在心裏的。

所以,我終於明白:其實你真的要交代的是你自己。其實每個人都需要被深層同理,每個世人都深深地需要。

你必須很精準地瞭解到一個人,然後再去展現一種真正的接納,是爲深層同理!

1.圖書:《親子心生活》

1.微課:《9堂課讀懂孩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