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些人是認同自己很會賺錢。現在,你們每個人要問自己:我通過什麼來認同自己的價值。

坦然、星星豆豆

麥田樹洞241

來信

Q:我和先生的十年婚姻,隨着他堅持要分居而畫下一個可能是句點的分號。因爲兩人都不想生孩子,所以要分手也沒太深的羈絆;但我依舊非常難過,沒法睡好覺。畢竟十年婚姻與十三年的感情佔據了我的二十幾歲到將近四十歲,由單純的愛到一起攜手爲生活努力,點點滴滴縈繞在心頭。婚姻中那些溫暖的、矛盾的、感動的與心碎的瞬間,未曾想到最終導致了這個結果。我不知道還有沒有可能重拾舊愛,但生活要繼續,我想要堅強起來,把一個人的自己也活出色彩。希望能收到回覆,告訴我要如何前進。

回信

A:感謝來信!每一個人的人生有着不同的活法,每一個人也在用不同的生活方式在活。

在大多數傳統的婚姻觀裏,好像分居了就代表婚姻快要結束了。的確,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這既是信念又是事實。

我生活在澳洲,看到過很多夫妻,就分居在臨近街區內。想要結伴出遊,想要在一起時就在一起;想要分開獨處就各回各家獨處,大家都給對方足夠的空間。這樣的相處方式讓夫妻關係感覺也是非常的融洽,也讓我對婚姻信念有了重新的認識。

也許,你的先生只是想出去透透氣,換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不管怎樣,人總是要尋找一些新鮮的玩意兒或活法,好讓自己覺得自己還在。

就賽斯哲學的核心思想“信念創造實相”來說,既然你創造了這樣的實相,也許更多的是你自己想要一個新的生活方式,是你想要走出目前的婚姻狀態而出去透透氣,而不是隻有他,儘管你的自我意識目前還並不想這麼做。

在 《許醫生諮商現場》裏有一句許醫生的名言:“凡所有已經存在的,必然有其存在價值,否則根本一開始就不會存在。”所以,如果在分居事件中,你能找到其發生的意義、存在的價值;或者對你來說,可以學到什麼,那麼是不是能重拾舊愛,對你來講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因爲成長的過程遠比結果來的更重要!

另外再送給你一句非常美麗的話:“愛與不愛都是愛,在與不在,愛都在!”祝福你!

沙崙玫瑰

☞ 《你會認同自己的內在嗎?》

一、 認同自己的方式多種多樣

每個人認同自己的方式都不一樣,有的人通過認同自己的學歷、身材、家室、身份、地位等來認同自己;有些人是認同自己會寫詩、繪畫、舞蹈……;有些人是認同自己很孝順;有些人是認同自己很會賺錢……

請問,你是用哪些東西來認同自己的價值?如果你認同你自己,是透過你的家族、身份、地位、金錢,那萬一你不能賺錢了呢?現在,你們每個人要問自己:我通過什麼來認同自己的價值?

你有沒有認同過你自己的情感價值?因爲你是有價值的,你是被愛的,你是宇宙當中的一個很好的生物,所以你值得宇宙用愛來對待你,不管你有沒有賺錢,不管你有沒有表現得很好,因爲你是一個存在(being),你就是被愛的。這是一個情感性的體驗,是每個人都要去學習的。

二、我們常常“外認同”而不是“內認同”

我的老師賽斯說,我們常常跟我們自己的外在和世界的外在認同。我們現在的身份感,基本都是外在的,如你是某人的女兒或兒子。但是內在認同這個方向存在着某種無限性。

我們可以問自己,我們對自己的內在會不會太不熟悉了?我們這個世界是不是都在處理外界的事?賽斯說,如果你願意爲自己的心理實相負責,跟隨你的思想跟感受向內,你會發現一個心理的無限性。

三、跟隨感受開始“內認同”

你有沒有跟你自己內在的心理實相認同?你有沒有去覺察你的每一個念頭?如果你開始專注在你的每一個感受上面,跟隨你內在的感受和思維所含的能量,也許你會找到一個向內的心理的無限性,這些無限性會延伸到無限的過去和未來。

其實,真正的無限性,會伸展到遠遠超過過去和未來,而進入了所有的可能性,並非只是在時間中,“筆直地”向前或向後。賽斯說,你的思維跟感受,不但會帶你延伸到你的所有存在,包括整個人類的過去跟未來,甚至會進入所有的可能性。

可能性包含了時間裏面的時間、空間裏面的空間,時間裏面還有時間,空間裏面還有空間。比如說我出生於1968年,1968年有幾個?很多個。如果你是1968年出生,後來你死掉之後,再輪迴投胎,你可以回到1968年。而我在1968年出生,未來有沒有人可以重新回到1968年,再出生一次?可以。所以,時間是一個平臺。比如,1968年不是一個過去了的時間,永遠可以有新的人類回去1968年重新投胎一次。

可能有的讀者慢慢有點頭昏了,有就對了,賽斯哲學體系是需要慢慢體會的。再回到我們剛剛那一段,我要各位讀者,開始覺察你的心理實相,你是誰?跟隨你的思想跟感受,轉而向內,去探索你內在的自己,探索你內在的感受,探索裏面的有着另一個思維的你、一個非官方的你。

比如說,也許你結婚了,也許你跟你的伴侶生活在一起,可是其實,也許你的內在有個自己,想自己過自己的日子,不想跟另外一個人分享一個房間,可是你不好意思說,因爲那個東西在世俗上被叫做分居。你把這樣的自己,隱藏在表面的自己之後,從來沒有認識和麪對過。

所以,去覺察內在的你,發現一個向內的心理的無限性。而這種無限性,不只是向前向後,而是時間的所有方向。

——摘自|賽斯有聲書《未知的實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