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陝西神木回應“舊城改造涉及文物”:上級批准後再做文物修繕

本文圖均爲 神木新聞網 圖

近日,陝西神木市文物保護的話題引起討論。

11月14日上午,澎湃新聞刊發報道《神木拆老街建仿古建築?市委書記:不存在破壞文物建假古董》,對此事做了詳細報道。15日,神木文化旅遊等部門披露,當地已對舊城改造涉及的文物制定保護措施,經上級部門批准纔會進行修繕。

此前,旅遊博主“@劉拓PKU”在微博發文稱:“在公衆號上看到了神木老城即將改造的消息,從效果圖來看,所有的沿街鋪面房都將被拆除重建,如果這是真的,那簡直是不可理喻的事情。”隨後,相關微博被廣泛轉發評論。對此,神木市委書記楊成林11月13日接受澎湃新聞獨家採訪時表示,神木古城改造不存在破壞文物和建假古董,古建築保存完好。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劉拓PKU 15日中午在個人實名認證的微博上發文介紹了這一事件的後續進展:“雖然我覺得當地住建部門的回應並不能完全解釋之前的疑惑,但可以明確的是,目前神木老城的四條大街並沒有發生拆改情況。當地回應主要有兩點,其一四條大街的拆改是1997年做出,現在已經沒有實施的方案,但此方案其實已經在2018年和2019年當地公衆號和政府網站上有一些體現,且回應並沒有說明此方案已經完全廢除。其二是當地進行的危舊房改造是在儘可能少地拆除文物的情況下進行的,這個我可以證明,當地的這項工作對比全國大部分地方是比較好的,從2012年我第一次探訪至今,一多半的房屋都加了彩鋼屋頂,巷道里加了很多支撐,但當年看到的絕大多數房屋在2019年年初還存在。”

@劉拓PKU 稱:“神木的人均GDP已經超過4萬美元,是全國最富裕的縣之一,老城能保留成這個狀態,充分證明了當地政府從很早就有了文物保護意識,希望儘可能多地留下古蹟。後續希望神木當地朋友和感興趣的朋友能多去看一看,看看當地四條大街是不是如文中所說不會改造。也希望我之前的微博對神木古城的旅遊業是一個宣傳,讓大家認識到這座土豪城市有這麼好的舊城區。”

澎湃新聞記者從神木市文化旅遊等相關部門獲悉,引發網民關注的其實是當地“對危舊房改造修繕的民生工程”,而不是“拆老街建仿古建築”的旅遊開發項目。神木舊城建築大部分始建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還有少部分爲明清建築,多爲磚木結構,房屋建築外立面風雨侵蝕嚴重,部分主體結構出現牆體裂縫、基礎下沉等情況,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羣衆對改善舊城人居環境的呼聲越來越高。

神木市方面表示,舊城區內有危房1000餘戶,目前已收到住戶改造申請353份,正在實施危舊房改造23處。按照“自願、保護、參與”的原則,由居民自願提出改造申請,在政府推薦的多家有古建資質的施工企業中自主選擇,原址翻建,專家全程指導。對有歷史遺蹟的大門和影壁等,要原貌保留,保持其歷史風貌和建築特色。

對於此次舊城改造涉及的文物,神木當地也採取了一定措施。據神木市文管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目前對舊城內3處陝西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神木市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名人故居、23處歷史建築加強保護。對於需要修繕的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需經上級部門批准後,才能進行修繕。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隨着社會經濟發展,國內不少地方都面臨着古城保護和舊城改造間尋求平衡的問題。今年9月初,光明網理論頻道、遼寧日報等媒體就曾刊發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學者方世南、孔川的文章《古城保護需處理好幾個關係》談及這一話題。兩位學者在文中寫道:“古城保護不是靜態化的保護,不是固化、僵化、硬化式的保護,不是把古建築、古遺蹟、古宅古居、古橋古井圈起來、包起來、圍起來,不是簡單地守護冷冰冰的歷史建築,而是要傳承好、發展好、利用好充滿人文氣息的豐厚文化遺產。”

文章建議:“在古城整體保護中,實現‘城’的保護和‘人’的發展相統一,實施古城由點到線成面的立體保護,保存古城的歷史風貌和整體格局,同時保護好古城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傳統習俗,持續改善古城交通、醫療、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務,滿足居民的生活需要和精神文化需求,實現保護‘城’的價值與滿足‘人’的需求相統一;在古城活態保護中,實現‘物’的保護和‘人’的發展相統一,實施古建古宅的功能轉化和產業植入,讓古建古宅活起來、用起來、動起來,激發古城活力,激活古城的歷史文化基因,讓人們瞭解歷史文物的故事,自覺傳承歷史文化,實現保護‘物’的價值與發展‘人’的需求相統一。”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目前國內不少地方在古城保護方面已經通過制定法律法規的方式,使得古城保護有法可依,同時設立“古城保護日”,使古城保護的社會效益進一步擴大。

據新華社客戶端報道,今年1月1日,《紹興古城保護利用條例》正式施行,這是針對紹興古城保護利用專門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條例》中不僅明確了古城保護利用對象和基本原則,還落實了具體的保護要求與措施,以加強對紹興古城的妥善保護和合理利用。據介紹,《條例》施行後,紹興專門組建了紹興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並設立名城保護辦公室,構建起“一套機制、一張清單、一個基金”,推動古城保護利用工作正式邁入常態化、專業化、制度化的軌道。

今年7月15日是紹興首個“古城保護日”。當天上午,在紹興博物館,近百幅以“古城光影”爲主題的攝影作品亮相,併發布了“我爲古城代言”爲主題的宣傳片。此外,一系列古城保護主題活動也同步舉行。

據石家莊新聞網今年9月消息,9月28日,河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查批准了《石家莊市正定古城保護條例》,這是河北省首部古城保護專門法規,從2019年10月1日該《條例》正式實施起,正定古城保護將有法可依。

該《條例》將每年8月24日定爲“正定古城保護日”,並首次建立正定古城保護名錄制度,規定了正定縣文物、規劃、住建、園林等主管部門負責編制、調整古城保護名錄,報正定縣人民政府批准後公佈。同時規定,列入保護名錄的保護對象,應當建立保護檔案,並分類設置相應的保護標誌。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損壞或者擅自設置、移動、遮擋、污損保護標誌的行爲做出了禁止性規定和相應的處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