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皇后是在李隆基當臨淄王的時候跟他結的婚,那時候,李隆基還看不出有什麼政治前途,很快李隆基就發現,這個媳婦娶對了,因爲王氏是個不可多得的賢內助。,其父是一個折衝府的果毅都尉,果毅都尉是五品的武官,王皇后也算是將門之女。

  中宗去世後,李隆基開始策劃政變,要誅殺韋皇后嗎。這可是要準備掉腦袋的事情,別說是弱女子,就是七尺男兒也難免緊張,王毛仲就是太過害怕而臨陣逃脫了。可是,王氏不一樣,她是將門之女啊,從小就爲人豪爽,膽略過人。陪着李隆基出謀劃策,不僅不害怕,簡直是興致勃勃。

  後來,李隆基又跟太平公主鬥法嗎?這一次,王皇后可是經驗豐富了,先天政變的時候,她不僅自己親自參加策劃,還讓自己的雙胞胎哥哥王守一直接參加戰鬥。兄妹倆雙雙立功。政變成功後,玄宗終於當了貨真價實的真皇帝,她也成爲名副其實的國母。所以說,她這個皇后的位子,可不僅僅是跟李隆基結婚得來的,而是憑着自己的功勞得來的。

  可是,非常不幸,王皇后很快就失寵了。因爲她有幾大弱點:

  第一、王皇后的文化程度比較低。她不是武官的女兒嗎,想來小時候也沒受過什麼良好教育,斗大的字都認不了一籮筐。唐玄宗是個雄才大略,文雅風流的皇帝,你作爲皇后,總是跟不上皇帝的思路,不明白皇帝在想什麼,能不被邊緣化嗎!

  第二、王皇后的家庭背景比較差。一個皇后,畢竟不是一個宰相,即使個人素質差一點,如果能有家族支持的話也可以維持。她爸爸就是個老粗出身,又貪財又好酒,不給女兒惹麻煩已經算是不錯了。哥哥王守一雖然因爲立功、又因爲妹妹的緣故當了大官,但是,因爲能力不行,始終就是閒職,沒什麼真正的勢力。

  第三、也是最致命的問題,王皇后的生育能力也不行。唐玄宗雖然兒子女兒一大羣,但是沒有一個是王皇后的。中國古代講究母以子貴,沒有兒子,這對一個皇后來說可是大大的不利。

  怎麼才能讓玄宗回心轉意呢?王皇后一着急,就使用起最笨的方法了,只要一有機會,就在玄宗面前說其他妃子的壞話,而且,說着說着還要數落唐玄宗的不是,喜新厭舊啦,忘恩負義啦,大帽子一頂一頂往玄宗頭上扣。別看王皇后整天說壞話,但是,唐玄宗對武氏的感情一點都沒有減弱,但他對王皇后倒是越來越不耐煩了。這時唐玄宗心裏產生了廢黜皇后的想法了。可是,我們說過,在古代,廢黜皇后可是個大事,要考慮好各方面的影響和後果,不能憑感情莽撞行事,而是要好好謀劃。於是就找到寵臣叫姜皎,也是先天政變的重要功臣,跟唐玄宗感情特別好,玄宗甚至特許他可以自由出入宮廷。每次玄宗在後宮喝酒,姜皎都跟后妃坐在一起,一點都不避嫌疑。所以,對玄宗後宮裏的事情門兒清。唐玄宗想,這傢伙瞭解情況,又能真心爲我着想,腦子也靈活,不如找他幫忙。就把姜皎叫來了,說:王皇后嫉妒成性,我實在受不了了,你幫我考慮考慮,能不能拿她沒兒子這個事情當理由,把她廢掉算了。具體應該怎麼操作,你想個方案給我。

  姜皎會給玄宗出什麼樣的主意呢?他根本就沒出主意。而且,他和皇后認識的時間也不短了,反正,姜皎出了宮門,就把這個事情泄露給了皇后的妹夫。而且這個妹夫,還恰好是李唐宗室,是玄宗的堂兄弟。既然和玄宗以及王皇后都是親戚,這個妹夫就想了,我得勸勸他們呀,說起來大家都是一家人,有什麼問題不能解決,非要離婚呢。於是,他直接來找玄宗了,說,剛纔我聽姜皎說,陛下要廢掉皇后?您看,我和陛下您以及皇后都是親戚,我誰也不向着誰,但是,俗話說得好: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您和皇后能有多大的矛盾啊,何苦要搞到這一步呢!玄宗一聽他這麼說,真是萬分的尷尬。心想,姜皎啊姜皎,你真是不值得信任!現在這事情八字還沒一撇,你就在外面宣傳個沸沸揚揚,這不是要我的好看嗎?惱羞成怒,也顧不得和姜皎多年的情分了,直接以散佈謠言,挑撥離間罪把姜皎給抓起來了。這一下,姜皎可真是喫了不把自己當外人的虧了,別看平時關係那麼好,沒想到皇帝說翻臉就翻臉啊!就在朝堂之上打了姜皎六十大板,流放嶺南了。姜皎這麼多年養尊處優慣了,哪喫得了這份苦啊,還沒到地方就死了。所以,玄宗廢皇后沒廢成,還陪上了一個好兄弟。

  雖然皇后沒廢成,但是,王皇后可是嚇壞了。只要皇帝惦記上了,廢黜就是遲早的事情啊!怎麼樣才能挽回玄宗的感情呢?這一次,王皇后也學乖了,她不再一味的硬碰硬了,也知道打感情牌了。怎麼打呢?玄宗不是出於禮貌,偶爾也會到她這來敷衍敷衍嗎?王皇后就抓住機會,眼淚汪汪地對玄宗說:“陛下獨不念阿忠脫紫半臂易鬥面,爲生日湯餅邪?”什麼意思呢?阿忠,是王皇后的父親王仁皎的小名。當年玄宗還是臨淄王的時候,沒少到人家去蹭飯喫。可是,王仁皎不是好賭錢喝酒嗎,經常喫了上頓沒下頓的。有一次,李隆基在生日那天到王仁皎家去了,可是,王仁皎家連一點面都沒有了。怎麼辦呢?再怎麼艱難,也不能虧待了女婿啊!王仁皎就把自己身上穿的紫半臂脫下來,到當鋪裏當了,買回來一斗面,給李隆基做了一頓麪條。現在,王皇后提醒李隆基,這樣的艱苦歲月咱們都一起走過來了,我們家待你不薄,我王氏待你也不薄,你難道都忘了嗎?我們講過,唐玄宗也是個多情的人,聽了王皇后這番話,也很感動,好一陣子都不再流露出廢后的意思了。

  另外,王皇后性格豪爽,雖然在皇帝這裏不得寵,但是,跟其他妃嬪、宮女相處倒是蠻好的,大夥都覺得她平易近人,沒架子,出手大方。所以,儘管誰都知道皇帝不喜歡她,可是沒有一個人落井下石,說她的壞話。要知道,皇后可是六宮之主,王皇后羣衆基礎這麼好,唐玄宗也想不出什麼理由來廢黜她,這麼一拖,差不多兩年的時間就過去了。

  但就在這個時候,王皇后辦了一件蠢事把自己葬送了。王皇后覺得,上一次唐玄宗和姜皎商量廢黜她,藉口就是沒有兒子。只要這個事情不解決,她的皇后地位就穩當不了。更要命的是,她不生兒子,武氏這幾年倒是頻頻生育。而且生的孩子一個比一個漂亮。這讓王皇后越發不安。怎樣才能生一個兒子呢?王皇后就找她哥哥王守一商量了。王守一找到了一個叫明悟的和尚。明悟大師說了,這個事情好辦,我教你一個祭祀南北斗的方法。但是,光祭祀還不行,還要找一塊霹靂木,也就是雷霹過的木頭,在上頭刻上天地兩個字和唐玄宗的名字,戴在身上,再念誦一條咒語,你就能生兒子了。王皇后也是有病亂投醫,就照辦了。可是,沒想到,她頭一天祭祀,第二天皇帝就知道了,唐玄宗親自掛帥,把涉案的幾個人都抓來了。結果,一審之下,更大的問題出來了,原來,明悟和尚讓王皇后唸的那條咒語可不是一般的咒語,他說的是:“佩此有子,當如則天皇后。”到這一步,事情的性質就變了。本來,如果咒語只是天靈靈,地靈靈,保佑我生一個兒子,這還是一般問題。可以理解,也可能從輕發落。但是,你要是說“佩此有子,當如則天皇后。”那就轉化成政治問題了。因爲當時誰不知道武則天是何許人呀,難道也想改朝換代嗎?事情到這一步,結局也就可想而知了,王皇后被順理成章的廢黜,打入冷宮,很快鬱郁而死。

  兩年之後,開元十四年,唐玄宗覺得差不多了,終於跟大臣提出來,武氏溫良恭儉讓各項美德俱全,我想立她當皇后。大家看,這不又是一次廢王立武嗎?因爲大臣反對了,李隆基這個動議剛一提出來,馬上,一個叫潘好禮的人就上書了。他說:“武氏乃不戴天之仇,豈可以爲國母!人間盛言張說欲取立後之功,更圖入相之計。且太子非惠妃所生,惠妃復自有子,若登宸極,太子必危。”第一、武家和李家有不共戴天之仇,怎麼讓武家的人再當皇后呢!難道還想再出一個武則天。第二、唐玄宗當時已經立了太子了,而武氏又有自己的兒子,一旦她當上皇后,太子肯定當不安穩,你難道還想引起更大的紛爭? 第三、坊間都說張說想通過支持武氏來謀求再次拜相,陛下難道希望看見後宮和外廷相互勾結嗎?

  大臣這樣表態,唐玄宗最終決定妥協了。畢竟,除了說張說和武氏勾結不大靠譜外,大臣們說的這兩個問題確實存在,就連他自己也不能說完全沒有顧慮。唐玄宗還是個負責任的皇帝。他明白,立不立武氏當皇后畢竟只是他個人的感情問題,他不能爲了自己的私情引起皇宮的動盪。這樣一來,王皇后是廢了,但是武氏也沒能立爲皇后,皇后的位置,就這樣空下來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