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金公司分析师姚泽宇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结合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的安排,证监会有望推出进一步改革措施,包括创业板注册制试点、畅通多元化退市渠道、优质券商拓展柜台业务、大力发展私募股权投资、推进交易所市场债券ABS品种创新、推动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等。编者按:11月8日,从修订再融资规则,到优化新三板定向发行制度,再到启动扩大股票股指期权试点工作,证监会在一天时间里“三箭连发”,意味着资本市场改革进入新阶段。

来源:上海金融报 记者:李思

编者按:11月8日,从修订再融资规则,到优化新三板定向发行制度,再到启动扩大股票股指期权试点工作,证监会在一天时间里“三箭连发”,意味着资本市场改革进入新阶段。从一系列新政内容来看,其有望带来的深远影响,令市场各方高度期待。

再融资和新三板新政提振市场

11月8日,证监会宣布拟对《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等再融资规则进行修订,包括:精简创业板发行条件,取消连续2年盈利等要求,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由发行条件改为信披要求;优化非公开制度安排,对引入战投的发行放宽定价基准日要求,主板(中小板)、创业板非公开发行对象数量上限提至35名等。

引导长期资金入市

“本次再融资松绑超出市场预期。”国泰君安非银分析师刘欣琦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2018年11月证监会对18个月间隔期(满足条件可降至6个月)和募资可补流或偿债予以放松,市场对再融资松绑已有预期。本次证监会对影响再融资定价和退出的核心条款进行放松,其中,降低创业板增发条件、定价下限降至8折、锁定期减半等条款超出市场预期。

“本次修订再融资规则,是对2017年定增新规和减持新规监管方向的调整。”民生证券非银分析师郭其伟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此前定增新规将定价基准日从“三选一”限定为发行期首日,压缩了投资定增的获利空间。减持新规要求定增股份自解除限售之日起12个月内,减持数量不得超过50%,这大幅延长了投资定增的期限。此后市场对定增热情衰退,定增金额在2016年最高达1.69万亿元后逐步下降,2017、2018年分别为1.27万亿元、7524亿元,2019年至今仅5548亿元。预计证监会修订再融资规则,将从投融资两端显著提振定增规模。

川财证券策略分析师邓利军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再融资规则修订短期可能分流存量资金,长期有利于改善上市公司融资情况和资产质量,以引导长期增量资金入市。资本市场制度建设更着眼于解决上市公司实际问题,而非对公司融资限制,也有利于引导长期资金入市,使资本市场生态更健康。

“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有序推进,长期利好证券业发展及头部券商综合竞争力提升。”中金公司分析师姚泽宇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结合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的安排,证监会有望推出进一步改革措施,包括创业板注册制试点、畅通多元化退市渠道、优质券商拓展柜台业务、大力发展私募股权投资、推进交易所市场债券ABS品种创新、推动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等。在不断完善市场化运行机制的改革逻辑下,加强证券公司能力建设及压实中介机构责任亦十分重要。由此,在此轮改革及市场运行方向下,综合能力领先的头部券商的业务份额及综合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

新三板有望获提升

针对新三板改革,证监会11月8日宣布拟修订《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并起草《非上市公众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涵盖精选层遴选标准、公开发行、连续竞价交易机制、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转板要求等政策亮点。包括:新三板精选层挂牌满一年的企业可申请转板上市;对精选层、创新层和基础层分别设置投资者准入标准,精选层门槛最低。引入公募基金等长期资金投资新三板市场。精选层入层标准以市值为核心,围绕盈利能力、成长性、市场认可度、研发能力等设定。精选层实施连续竞价交易机制,创新层、基础层集合竞价撮合频次适当提高。新三板引入公开发行制度,允许挂牌公司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等。

“转板机制是我国资本市场重大突破。在实行注册制的大方向下,可降低企业跨市场转换成本。”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

“转板机制可能对吸引优秀企业起到重要促进作用。”九泰基金总裁助理郑立昌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新三板是偏中小企业的市场,同时也是以高成长型企业为主的市场。只有完善转板机制,投资者才会真正愿意来这个市场选择好企业进行投资,才有可能使新三板投资更活跃。当更多投资者进入这个市场,或将有更多发展前景良好的优质中小企业来挂牌。当好企业越来越多,新三板本身也能得到很大提升,供需两旺、交易活跃的局面或将被彻底打开。

风险提示: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和债券等能够提供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投资人购买基金,既可能按其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