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的小巷是隱藏於鬧市的旁觀者,巷外是熱鬧喧囂的繁華都市,巷內是靜悄悄、慢悠悠的閒情意趣,進退得當、悠然自得。

爲挖掘蘇州巷子文化,帶市民玩轉蘇州巷子,蘇州市旅遊局微信推出《百巷蘇州》。

如果你也愛那一條條窄巷,可投稿到郵箱[email protected],分享你的走巷經歷。

百巷蘇州第四篇章

—— 富郎中巷:聽說這裏住了很多郎中? ——

在遊覽蘇州小巷時,會發現,在小巷住戶一代代更迭中,總是有一些巧合讓人覺得有趣的很。

富郎中巷位於養育巷西側,東出養育巷對花街巷,西出剪金橋巷。咋一聽這名字,相信大部分人會這樣斷句,“富—郎中—巷”,或許是這巷子裏曾經住過許多醫生?但其實應該這樣讀,“富郎中—巷”,熟悉古代官銜的人一定知道,“郎中”原是官名。

富郎中不是“郎中”

富郎中巷因北宋蘇州知府富嚴居住在此而得名。富嚴,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進士,仁宗慶曆元年(1041),以刑部郎中(相當於現在的司法部副部長)知蘇州。嘉祐中,又以祕書監再任蘇州知府。

富嚴爲官清正,一生廉潔,好詩詞,有《遊虎丘》詩詞流傳於世:“繚繞禪關鎖翠微,遊人到此便忘歸。古今不盡春風恨,一劍清泉浸落暉。”

范成大在《吳郡志》中說:“致仕未曾造一官府,以耆德稱。所居坊,人以德壽目之。”百姓爲褒揚他的功德,奏準在他所居之地的東面巷口建立牌坊,名“德壽坊”,南宋重立時改名“好禮坊”。

遊覽時發現,巷中如今仍有“德壽坊”,卻是民國14年,由學者沈瓞民所修繕,坊門上還飾有當年中共蘇州獨立支部書記葉天底設計的紅色五角星,在陽光下顯得尤其奪目。

舊宅新用延學風

國學大師沈瓞民的故居就位於富郎中巷的東端,從養育巷拐入即是。沈瓞民名祖綿,浙江杭州人,幼承家學,考入浙江大學堂,畢業後留校任教習。於民國21年,購買了德壽坊寓所定居蘇州,此後潛心著述,在哲學、文學、史學、古地理學、經學方面都頗有研究。

硃紅色的大門,時隔百年仍是氣派的很。故居朝南,主廳在西側,東有兩幢中西式樓房,樓房北存傳統建築廳堂一座,北向由富郎中巷出入。如今這裏已是蘇州市周易研究會。

在沈瓞民故居對面,正有一處住宅修繕,還未成型,從周圍殘存的磚瓦來看,不知是否是哪座古宅在做保護修繕。

巷中行人來來往往,比別處更熱鬧些。中午時分,有菜農推着滿載蔬菜的小車在小巷裏吆喝,偶爾有居民停下翻看,詢價,這悠悠閒閒的態度不自覺讓人產生一種恍然隔世的味道。

郎中巷裏住郎中

開頭所說的有趣之處就在於此,富郎中巷命名時的“郎中”雖然並不是指醫生,但因緣巧合,民國時,竟搬來許多的醫生,譬如顧允若、顧乃大、宋愛人、陸子安等。如此,富郎中巷真的算得上實至名歸了。

富郎中巷:

●蘇州市姑蘇區養育巷輔路

<往期回顧 點擊查看>

第一期丨大石頭巷:市井之間 大院深深 浮生若夢

第二期丨金獅巷:遊狀元進士巷,細數古人風采

第三期 | 倉米巷:豐收的季節,一起去這條巷子裏“聞一聞”稻米香

注:文章內容、圖片版權、視頻均爲蘇州市旅遊局官方微信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