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葬現場。

經過兩個多月的搶救性考古發掘,新昌縣大明市新區南山路考古發掘項目接近尾聲。墓葬羣遺址位於新昌縣羽林街道山頭裏村附近。本次考古共發掘出從三國吳五鳳二年(255)到明代的古墓葬三十多座,古墓葬羣時間跨度千餘年。從古墓葬羣清理出土三國時的銅鏡、銀飾品、青瓷鉢,東晉時的青瓷虎子、碗、古錢幣,唐代青瓷盤口壺、乾元重寶和開元通寶,宋代青瓷罐、魂瓶、元豐通寶等文物。

發掘的文物

踏勘中發現古墓葬,可惜被盜嚴重

5月14日,新昌博物館文保工作人員在大明市新區南山路工程施工前進行踏勘過程中,在山頭裏段發現兩個疑似古墓的盜洞,於是立即上報省文物局、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二天,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王海明來到現場進行實地踏勘,初步判斷有三四十座古墓葬,於是現場確定新昌博物館負責搶救性考古發掘,由省考古所專家李暉達領隊,聘請專家張恆、陳錫淋等7人成立考古發掘隊。

從兩個盜洞位置進行考古發掘,發現這裏的墓都是唐墓。“墓室保存較完整,但是陪葬品已經被盜墓者一掃而空,而且唐代的墓葬形式已經由前朝的厚葬轉爲薄葬,葬品相對較少。”新昌博物館考古現場負責人石青介紹,現場考古最後發掘出了10座唐墓,但是都有盜洞痕跡,有的墓葬還出現多個盜洞,其中甚至有盜墓者留下的礦泉水瓶。

據悉,本次考古發掘項目共清理出古墓葬30多座,僅有兩座宋代墓葬保存完好,未出現盜洞。

發掘的文物

三國紀年墓,年號錯了!

本次發掘中發現的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墓穴,爲三國吳“太元五年”墓葬。

“有絕對紀年的三國墓,在新昌還是比較少的。”張恆介紹說,該墓葬紀年顯示爲太元五年,但在歷史上,太元這個紀年只用了兩年,即公元251年到公元252年。所謂的太元五年應該是五鳳二年。

“之所以出現‘太元五年’,我們推斷,當時新昌交通閉塞、信息滯後,連更改年號這種大事情也不知道,纔會出現紀年改了三次,而墓葬依舊沿用原紀年的情況。”這一座三國紀年墓葬僅墓室就有7米長,此外,還有8米長的排水溝。

這座三國墓被盜墓者三次光顧,但是墓室內還是出土了銅鏡、銀飾品、青瓷鉢等文物。

“就規模而言,這座三國墓葬應該屬於中型墓裏的高規格墓,這說明墓葬主人較有身份,應爲名門望族或官宦之家。”張恆認爲,由於三國吳五鳳二年前後的史料記載較少,目前,墓葬主人的具體身份還在考證中。

排水溝。 見習記者 陳 琪 攝

10座唐墓集中排列,全省罕見!

本次考古發掘的古墓葬,雖然沒有發現墓誌銘等能證明各墓主人身份的物品。但是出土的文物豐富了新昌三國到明代各個歷史時期的文物、墓葬形制發展的研究資料。譬如,此次發現的東晉墓葬中,帶有“永和十二年”銘文與“石”字銘文的墓葬封門磚,就是新昌姓氏變遷的實物資料。

整個古墓葬羣中有10座唐代墓葬並排排列。“如此數量的唐代墓葬被集中發掘在全省都是比較少見的,一般唐墓都只有一座兩座被髮掘。”石青介紹,初步推測,這10座並列排布的唐墓屬於一個家族。

其中3座唐墓前有磚砌成的“N”形排水溝。“這說明排水溝的擺設也更講究風水了。”石青表示,本次唐墓的考古發掘將豐富對唐代墓制形式的解讀,考古工作者對當時墓葬的民間風俗也有了更多的瞭解,尤其是家族墓方面的風俗習慣。

“考古發掘不單是發掘地下文物,更主要是通過考古發掘瞭解各時代墓葬形制、葬俗及相關歷史文化信息,它是一門非常嚴謹的科學。”新昌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表示,相關文物進行鑑定、拓片等工作後,將在新昌博物館陳列展出。

宿白集:白沙宋墓

作者:宿白

岳陽唐宋墓

作者:湖南文物考古研究所 岳陽市文物管理處 編

登封黑山溝宋墓畫像研究(平)

作者:易晴 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