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簡單話說就是權力鬥爭的犧牲品。阿巴亥以自己的犧牲爲代價,保住了自己三個兒子的性命,但問題是,繼任汗位的皇太極爲好非要阿巴亥殉葬。應該說,當時阿巴亥多爾袞母子並沒有威脅到皇太極汗位。這其中又有什麼內在原因呢?


這裏要說明一點的是,努哈赤死的時候,根本沒有留下遺旨很繼承汗位,公元1626年,天命十一年在兵敗寧遠城之役以後,努爾哈赤身染重病,八月十一日努爾哈赤暴斃。所以沒有留下任何意思誰繼承汗位,當時努爾哈赤也有八個兒子,這八個兒子裏有資格爭取汗位的是四個人,一個是努爾哈赤正妻佟佳氏所生的代善(次子)。側妃富察氏所生的莽古爾泰(五子)。但側妃富察氏努爾哈赤不受寵,後死於自己親生兒子莽古爾泰之手,還有就是由葉赫那拉所生的皇太極(皇八子)皇太極母系一脈勢力單薄。最後一個就是阿巴亥的三個兒子多爾袞,多鐸,阿濟格。(以多爾袞爲主)。在當時代善是兩紅旗旗主時年43歲,莽古爾泰領正藍旗旗主時年39歲。皇太極領正白旗旗主34歲。多爾袞15歲,沒有領旗,但儘管如此,除四大貝勒和乃兄乃弟之外,多爾袞是領有牛錄最多的主子。


阿巴亥,烏喇那拉氏,她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四任大妃(正妻),多爾袞,多鐸,阿濟格的生母,阿巴亥是努爾哈赤後期最寵愛的女人,因此在晚年的努爾哈赤後宮中阿巴亥就是實際上的皇后,在成爲努爾哈赤的第四任大妃後,阿巴亥就成了清太祖的後宮第一人。努爾哈赤有意將汗位傳給多爾袞,多鐸,阿濟格三兄弟之一。不一定是多爾袞。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如果努爾哈赤多活5年,多爾袞等三兄弟再成長几年,整個大清都很可能被他們母子四人控制。因爲當時,努爾哈赤已有遺訓,日後多爾袞爲鑲白旗主,多鐸爲正黃旗旗主。阿濟格是鑲黃旗旗主。只不過努爾哈赤突然死亡沒有形成而放棄。只能說可惜了。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無論何人繼承汗位人都不會給自己留下巨大隱患和威脅。在這一點上,無論皇太極和誰上位都不能留得,再就是阿巴亥在後宮生性善妒,爲衆後宮嬪妃所厭惡。努爾哈赤對此也十分清楚,清史稿記載中對此留有最有名七個字:俟吾終,必令其殉之。但是否是後來補上的,不得而知。可以說,在當時最具實力的就是多爾袞三兄弟。他們的失敗在年紀幼小。沒有實際控制三旗旗主,還有就關阿巴亥和代善的“緋聞”就此代善的汗位徹底喪失。


但也就此代善一脈也記恨上了阿巴亥。認爲阿巴亥害得自己失去汗位,代善在自己喪失汗位繼承的問題上沒有站在多爾袞等三兄弟一側。而是推舉和支持了當時實力最弱的皇太極。皇太極本人的優點是,關鍵在於正值英年,年齡合適。爲人睿智(7歲主事)。善於團結宗室和朝臣。爲人心計很深,代善與阿巴亥“緋聞”就是他一手導演,最後就是戰功赫赫。這些都是多爾袞這個15歲的少年所不具備的。在代善的支持下,以及包括阿敏,濟爾哈朗,莽古爾泰支持下,得以繼承汗位。


但皇太極上位第一件事就是讓阿巴亥殉葬,除了上面的原因之外,還有就是皇太極認爲自己的母親葉赫那拉因阿巴亥而死(爭寵,鬱鬱而終)。11歲就失去母愛的皇太極對此一直銘記於心,母親多年的憂鬱和仇恨,讓皇太極發誓要爲自己的母親報仇,再加上權力的爭奪。必然母親的在天之靈得到安息。機緣巧合之下,借努爾哈赤遺詔逼迫阿巴亥爲自己的父親殉葬,除掉自己的這個眼中釘、肉中刺。在皇太極等人的再三逼迫下,阿巴亥無奈自盡而死,時年37歲。這一幕給多爾袞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這也給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專權留下的禍根。

我是清水阿嬌,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