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三線以下城鎮找投資機會去!VC界掀起“新上山下鄉“經濟運動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馮櫻子 北京報道

在外界都以爲阿里、京東已經把電商生意都做完時,拼多多卻意外爆紅,成爲今年電商界最大的黑馬。儘管其飽受假貨等爭議,但拼多多依舊是2018年創投圈最受關注的明星項目之一。

11月底,拼多多發佈第三季度財報,再一次成功吸引了各方的注意力。財報顯示,該季度拼多多營收同比增長 679%,爲33.724 億人民幣;平臺活躍用戶數同比增長144%,達到3.855億人。在業內看來,聚焦“下沉客羣”是拼多多業務得以迅速發展的重要一步。

而嗅覺敏銳的資本早已把目標瞄準了三線及以下城市,投資人和創業者看到了消費市場下沉的巨大機遇,一場被稱爲“新上山下鄉”的經濟運動正在投資圈如火如荼地進行。

殺出紅海 消費市場下沉或成新機遇

目前,國內社會存在一種看似矛盾的現象:經濟增速放緩、社會消費力下降的同時,一些企業卻在高速增長。拼多多就是這些快速發展的企業之一。

11月底,拼多多發佈財報,其中顯示,2018 年第三季度,拼多多實現營收33.724 億人民幣,同比增長 679%,環比增長 24%。公司非通用會計準則下經營虧損爲人民幣7.9億元,相較於上季度的8.157億元,虧損環比收窄。

更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拼多多財報顯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12個月期間,拼多多平臺活躍用戶數爲3.855億,同比增長144%。可以看到,此段時間拼多多至少有一次購物行爲的用戶數量超過京東約8億人。

分析拼多多發展的原因,業內認爲,聚焦“下沉客羣”是拼多多業務發展的重要一步。此前,拼多多提供的商品價格便宜,對三四線乃至於農村地區的消費者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使得拼多多得以快速起步。

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看,2017年鄉村消費品零售增速開始甩開城鎮消費品增速——2017年鄉村消費品增速反彈至11.8%,但城鎮消費品增速下滑至10.0%。在業內人士看來,一定程度上,在一、二線城市人口紅利殆盡,流量紅利消失的背景下,三線以下城市的消費客羣中蘊含着巨大的創業機會,把握住三線以下的市場或許將成爲未來突圍的關鍵因素。

資本的嗅覺總是異常靈敏,實際上,一場被稱爲“新上山下鄉“的經濟運動正在投資圈如火如荼地進行。創新工場合夥人郎春暉是最早洞察到此趨勢的投資人之一,她對《華夏時報》記者說:“三年前,我自己開始有意識地開車出去走走,到各種各樣的地級市、縣級市及農村,跑了三四十個地方。”而在一年前,創新工場投資團隊也開始“下基層”,甚至下沉到鄉村一級的市場裏。

在此過程中,郎春暉發現,下沉人羣崛起的消費意願和能力與次等供給不匹配可以催生出新的商業模式。“以前總認爲縣城的商品價格比一線城市便宜,其實是錯誤的,對於同等質量的商品,縣城一定賣得更貴。主要是因爲縣城的消費分散、不集中,供給沒有規模效應,所以中間產生很多流通環節,導致下線城市購買價格非常高。這也是爲什麼拼多多突然把流通渠道穿透後,可以產生如此大的效能。”

因此,投資界認準這種供需不平衡會產生新的機遇,消費市場的下沉會是整個賽道的機會。郎春暉說,所有的機遇都來自矛盾和變化。在股票市場,如果沒有漲跌,就不會有任何套利的機會,投資市場亦是如此,不論是上行期還是下行期,只要抓住矛盾就能把握機遇,就能掙到錢。

實際上,除了拼多多,早期進入這個市場的國產手機品牌OPPO、VIVO等,也已經享受到了市場紅利,目前更多的消費場景正迅速擴展,逐漸填補下沉市場對優質產品需求的空缺。

郎春暉指出:“繼續關注市場下沉有兩大原因,一是下沉的賽道,可以爲所投的公司掙到錢;二是,作爲這種高科技公司賦能下沉的這個公司能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她對《華夏時報》記者介紹,創新工場已經在下沉領域全賽道進行多類型佈局。其中,教育賽道已投資深耕低線城市學科輔導的高思教育、平行線、狸米數學;爲二三四線城市提供外教雙師的外教易、聯幫在線教育、100課堂;消費賽道上有佈局出行平臺松果出行;微信上佈局千聊、花捲、貝店、愛庫存等。

“下沉是一個非常好的趨勢,但下沉市場比較分散,對團隊要求非常高。首先,團隊要有足夠的把控能力,同時,團隊要有耐心。”郎春暉表示。

多元經濟並存 市場仍蘊含顛覆式投資機會

目前在下沉市場出現了“三巨頭”,即快手、拼多多和趣頭條,其中兩家已經被資本成功送上美股市場。那麼三線以下城市的市場機遇是如何產生的呢?

郎春暉總結,從微觀角度來看得益於四個升級,即:硬件終端的升級。智能手機普及,流量費用下降;支付手段的升級。地理上逐步滲透到農村,年齡上逐步滲透到老年羣體;傳播媒介的升級。專門針對下沉人羣的資訊、音頻、視頻平臺出現;技術設施的升級技術設施的升級。先進的技術和供應鏈解決方案爲下沉賦能。

具體而言,近年來,一二線城市互聯網流量獲取成本增高,而下沉市場互聯網增量紅利爲商業帶來新的機遇。創新工場管理合夥人汪華舉例,一二線城市早在三四年前就已完成了移動互聯網化、電商化。而在四五線城市,大量人口是近年才深度用上移動互聯網和在線支付,第一次嘗試電商購物體驗。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約爲6.74億,佔總人口的50.32%,同時,另有數據顯示,2017年農村網民佔農村人口的比重達36%,這意味,目前着農村地區有網民約2.43億,而這一數字還在不斷增加。

湖畔大學產品模塊學術主任梁寧曾在分析拼多多時提到:“移動支付的用戶規模很重要,上網、會用、支付、物流,曾經這是每個電商公司在起步時都舉步維艱的東西,但現在它成了社會的基礎能力。是社會的整體能力在升級,也是點線面體的體在發生變化。”

在宏觀方面,郎春暉認爲,“四個流動”爲下沉市場帶來了機會。分別是:地域結構的流動。人口逐漸從一線城市迴流至低線城市,同時,三四線城市接收了更多來自農村的“新市民”;收入結構的流動。低線城市居民債務負擔輕、消費意願強;年齡結構的流動。重視老齡化背景,並向下沉市場要人口紅利;產業結構的流動。新一輪產業革命,中國經驗有降維複製空間。中國在移動互聯網、高性價比製造等領域領跑全球。

總體而言,“中國不是一個單一的市場,中國市場是一部分歐洲,加一部分美國,加一部分東南亞,加一部分非洲組成的階梯式市場,所以抗擊打能力特別強,創業者可以在不同的階段找出新的發展空間。”郎春暉對記者表示。

回顧拼多多剛上市時,關於“消費降級”的討論頻出。而在投資人眼中,中國市場是不同發展階段和不同體量規模的經濟疊加體,因此並不存在“消費降低”,“消費分層”似乎更加準確。

汪華提出,中國的經濟體像是一塊魔方,是由人口地域、發展階段、前端後端和不同分化的行業所分割的多元經濟體。每個維度和每個不均衡都構成了新的子平臺機會,市場顛覆式的機會仍在迸發。

從人口地域維度來看,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四五線城市中,包含了處於完全不同發展階段的三個經濟體。“每個經濟體都有從三億到六七億不等的人口,從人口和將來的消費增長潛力的角度來說,單獨拿出來都可以排在世界前五。” 汪華表示。

這種情況可以一定程度上化解經濟調整期帶來的壓力。具體而言,汪華說:“當一線經濟體的增長遇到一定瓶頸,但二線和三線經濟體實際上仍在不同輪次的增長,而二線三線經濟體到下一個階段瓶頸的時,可能一線經濟體又克服了某一瓶頸再現增長。實際上,中國經濟是在不同輪次的增長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而從需求角度來講,中國的三個經濟體各自處於不同發展階段:一線經濟體已邁過人均GDP8000美元的消費結構轉化階段,實現高度的消費經濟文化,出現小衆品牌化,在消費升級背景下,進入去品牌化的階段。二線和三線的經濟體處在4000、5000美金GDP下的消費結構拐點階段。二線城市主要處在消費品牌化的階段;三線及以下城市正在進行大宗消費擴張和消費品類擴張的階段。“不同線的經濟體都正在達到不同的消費結構轉換拐點。”

“中國的經濟更像是魔方經濟體,在這裏的每一個子塊、每一個不均衡、每一個錯配的地方,都會孕育出下一個子平臺領導者。”汪華表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